王毅外长刚交底,美众议院就通过法案,禁止中国从伊朗购买石油;与此同时,耶伦也对华“求助”,要求中方对伊朗发动新制裁。禁止中国从伊朗购买石油背后,隐含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真实目的?向中方寻求援助的耶伦,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随着伊朗出动无人机和导弹对以色列全境发动袭击,作为“报复”,中东局势还是走向了大家最不希望看到的方向。面对保留“反击可能”的以色列,以及声称要对伊朗采取制裁的一众西方国家,4月15日,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主动致电中方,向中国外长王毅阐明了伊朗政府对中东局势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卜杜拉希扬表示,伊方有权、在主权受到侵犯时作出自卫回击,只要内塔尼亚胡政府不采取新的报复行动,伊方就愿意保持克制,到此为止,不进一步升级局势。除此之外,德黑兰方面还主张、在加沙立即实现停火,并支持中方为推动停火、恢复地区和平所作出的努力。

伊朗外长主动致电中方的举动,其实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毕竟在早些时候举行的安理会紧急会议上,中方就表明了管控局势,避免事态进一步升温的态度。面对阿卜杜拉希扬的来电,王毅外长也明确“交底”,直言中方强烈谴责,并坚决反对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遇袭事件,赞赏伊方强调不针对地区国家和周边邻国,继续奉行睦邻友好政策的立场,相信伊方能够把握好局势,在维护伊朗主权和尊严的同时,避免局势进一步动荡。

透过上述表态,不难发现中方是希望“以伊之争”到此为止的。相较于“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中方更希望伊朗方面保持“克制”,因为只有尽快促成停火,才能避免中东局势进一步动荡,避免加沙战火引发更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方言语中的诚意,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过总有国家想“借题发挥”,甚至“碰瓷”中国。彭博社16日报道显示,王毅外长表态后不到24小时,美众议院就通过了一项旨在“制裁中国购买伊朗石油”的法案。

报道称,这项制裁是美议员针对伊朗袭击以色列,出台的制裁措施中的、一部分,一旦法案获得最终通过,中国金融机构与受制裁的伊朗银行之间,用于购买石油和石油产品的所有交易,都将被列入制裁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美国政客给出的制裁理由,是随着中伊合作加深,美方必须切断伊朗的资金来源,以此保护美国及美国资产、平民和全球盟友,但这种“长臂管辖”显然不只是冲着伊朗来的。要知道,这种动辄制裁的做法不仅无异于缓和局势,还会激化伊朗与以色列,与美国之间的矛盾,增加大规模冲突发生爆发的风险。

与此同时,这种无端干涉中伊正常经贸合作的做法,也损害了中方利益,对中方而言并不公平。用外交部的话来说,就是中方一贯反对美方实施非法、无理的单边制裁和所谓“长臂管辖”,希望美方尊重中方利益,多做些有利于稳定中东局势的事,而不是借机打压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禁止中国从伊朗买石油,分化中伊合作的同时,美财长耶伦还向中方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要求中方和G7等国一同协助美国对伊朗发动新制裁。美媒消息称,因为伊朗对以色列发动了前所未有的袭击,美国政府计划在接下来几天内,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而这些制裁针对的就是伊朗的石油出口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来说,主动找中方“求助”的耶伦,其实是来“限制”中国炼油厂和银行的。因为此举能否限制伊朗,获得用于制造武器的货品的能力还未可知,但一定会给中企和中国的能源市场造成影响,而这是中方不想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