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排海结束后,不到48小时,日本派人来中国,外交部措辞变了,释放出不同寻常的信号。在第三轮排海结束的关键节点,日本派人来中国意味着什么?外交部措辞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当地时间11月20日中午,福岛第一核电站结束了第三轮核污染水排海,东京电力公司也证实了此事。据悉,本轮核污染水的排放量为7753吨,三轮累计排放量超过2.3万吨。而第四轮核污染水排海,预计将在明年年初开始。这意味着,如果不解决核污染水问题,日本仍会在明年年初继续向太平洋倾倒核污染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第三轮核污染水排海结束不到48小时,日本就派人来中国进行访问。11月21日,日本执政党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宣布,他将于22日起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据悉,山口那津男将和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会谈,并向中方转交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写的亲笔信。他希望能通过这次访华,促进双边对话,推动中日元首的相互往来。

事实上,早已在今年8月,山口那津男就曾计划访华。但由于当时正值中日关系因核污染水排海一事受到严重冲击,因此被暂时搁置。当时日本公民党表示,原定于8月底为期两天的访华行程将会延期,因为被中方告知不是访华的“适当时机”,公明党对此“感到遗憾”。而外交部也回应称,经双方商定,决定推迟日本公明党代表团访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山口那津男的访华行程终于成行,释放出微妙信号,这可能意味着,当前已经是山口访华的“适当时机”,而紧张的中日关系也出现了松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山口那津男访华一事,中国外交部的措辞也变了。

发言人毛宁在21日的例行记者会作出回应称,中方欢迎山口那津男党首率公明党代表团访华,希望通过沟通交流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欢迎”一词,足以表达中方对山口访华的态度。从推迟访华到“欢迎”,这种措辞上的改变,释放出不同寻常的信号,这或许足以说明中方愿意和日方加强沟通和交流,推动两国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正确轨道。

当前,中日关系仍然受到核污染水排海的影响,日本没有和周边国家进行沟通协商,就单方面强行推动核污染水排海,侵害了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对于日本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中方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而这个措施也立竿见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0月进口日本水产品同比大幅下降99.3%,总额只有区区240万元,连2022年10月的3.2579亿元的零头都算不上,这无疑让日本水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尽管日方宣布加大对渔民的补贴,但也无济于事。

就在11月19日,日本民调数据显示,岸田内阁的支持率大幅下降,已经跌至21%。突破了岸田内阁成立2年以来的最低值。这或许能说明,在核污染水问题处理方式上,岸田一错再错,未能得到大部分日本民众的认可。

不过,日方不仅不反思自身的过错,反而一再要求中方取消对日本进口水产品的禁令。就在当地时间11月16日,中方在美国旧金山参加APEC峰会时,会见了岸田文雄。当着中方的面,岸田文雄再度要求中方立即撤销制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外交部再度重申,中方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是正当、合理和必要的,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用负责任和建设性的态度妥善处理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如今,山口那津男对中国进行访问,有望推动解决横亘在中日之间的核污染水问题,但最终能否达成共识,还要看日方有多少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