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 佚名

本号原创

有一个段子说,智商、真诚、政治正确构成了不可能三角:

真诚地坚持政治正确的人必然愚蠢;

坚持政治正确的聪明人必然虚伪;

真诚且聪明的人必然反对政治正确。

相比希拉里,很多人更喜欢懂王,因为他们认为懂王真性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乎任何道德体系都把本真、忠于自我视为一种美德,但在现代社会,本真几乎成了唯一的美德。我们会鄙视一个违背本心、迎合主流观念的人,哪怕这套观念我本人非常认同,哪怕他的行为没有伤害任何人,甚至还对社会有利。

相应地,一个与我们观念截然相反的人,如果他忠于本心,敢于按照自己的观念行动,那么哪怕他冒犯到了我们,乃至造成了巨大危害,我们也很有可能对他抱有一份敬意。

这不是一种彻底的道德怀疑论——它至少还认为忠于自我是一种真正的美德——但它确实和有限度的道德怀疑论相亲和。

如果我们倾向于认为各种伦理道德本质上都是庸众压迫精英的观念武器,或是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如果我们相信不存在普世的道德体系,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观念,那么本真性很容易脱颖而出,成为假象之下的唯一真理,杂多之上的普遍美德。

相应地,虚伪几乎成为了唯一不可原谅之恶。但也有极少数人认为,虚伪意味着坏人向道德低头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忠于自我这个理想其实挺新鲜的。虽然很多传统的伦理观念也认为我们要发乎情,要忠于内心,要根据自己的先天禀赋选择特定的人格理想,但它们都接受了这样一个基本框架:此时此刻的人是不完善的,人应该改变自我,争取变得完美。

如果相信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忠于自我,如果认为朝向完美的任何努力都意味着媚俗、意味着背叛自我,那么我们将会面临一个荒谬且无力的结论:我们生来什么样就应该是什么样,否则便是虚伪懦弱媚俗。

事实上,即便在现代社会,我们心中也依然有比较牢靠的道德规范,像卢梭那样热衷剖白自己内心,一天到晚强调“虽然我坏事做绝,但我十足真诚”的人多半沉溺于一种混杂着深刻自欺的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