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类基金业绩回来了!

2024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估值修复、企业盈利筑底回升,回归估值和业绩驱动成为市场的主流行情。特别是资源股、红利股、新质生产力等为代表的板块表现抢眼。

在此行情带动下,公募市场的权益类基金业绩复苏,涨势引起市场关注。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自2024年2月份以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累计涨幅达17.81%,偏股型混合基金指数累计涨幅达17.60%。公募市场近6成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回正。

其中,头部大厂产品业绩复苏强势,起到了带头效应。比如中欧基金的中欧瑞丰,景顺长城基金的景顺长城周期优选混合,南方基金的南方发展机遇一年持有混合等,2024年以来上述基金净值涨幅都超过20%,表现优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盘来看,为何这些基金业绩表现强势?

首先,权益大厂在权益类基金布局多年,旗下产品多元丰富,具备完善的布局体系,能够较好地抓住市场行情机遇,不错失先机。

其次,权益大厂善于发现长期价值的锚点,对市场有深刻理解,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凭借强大的投研实力,对市场行业的多重覆盖,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取得长期业绩回报。

可以预见,随着资本市场的稳健态势持续演进,拥有丰富产品,对市场有深刻理解,拥有投研能力的基金大厂在年内权益业绩复苏增长中愈发显眼。

大厂集体上位,丰富多元产品让机遇抓得住

大厂集体上位,丰富多元产品让机遇抓得住

从年初至今,公募市场表现最活跃的是权益类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末,2024年以来公募市场上有超过4000只权益类基金(只计算主代码)累计业绩回正。

股票型基金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末,股票型基金前十强中有6只基金来自头部公募大厂,包括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等头部公募在内。其中,嘉实资源精选2024年以来业绩涨幅超过30%。

混合基金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末,头部大厂的产品在业绩排名前列中获得多数份额。景顺长城基金旗下的景顺长城周期优选以34.66%的净值涨幅成为混合基金的第一名。此外,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中欧基金等大厂旗下的多只混合产品业绩涨幅超过20%,业绩位居行业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头部大厂权益类基金业绩上位,强势霸屏业绩前列之际,一些中小型公募旗下的产品的业绩却表现的有些艰难。

以混合型基金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末,业绩排名垫底10只产品中,有6只产品来自小型公募公司。

比如,同泰基金旗下的同泰开泰年内累积跌幅达31%,在混合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一,金元顺安基金旗下的金元顺安产业臻选累计跌幅达30%,富荣基金、恒生前海基金等旗下的产品累计跌幅也超过20%。

观察权益基金业绩格局首尾情况,可以发现两个特征:一是业绩排名前列的权益基金产品,其投资持仓的主题方向都切合了今年以来资源周期股、红利高股息资产、以及港股市场主流行情。

二是业绩排名垫底的小型公募公司与头部大厂相比,产品布局上较匮乏,权益类产品的数量较少,并且覆盖的行业主题不足,而错失了机遇。而头部公募大厂成立时间较久,在权益类领域深耕多年,在产品线上布局较久,已具备完整的产品矩阵体系,而且覆盖的投资主题、市场赛道较广。

比如金元顺安基金旗下的基金数量仅19只,股票型基金没有涉及,混合型产品数量仅9只,权益类基金数量稀少,多数产品的投资主题没有切合当前市场行情,很难完整覆盖当下市场的主流行情。

而头部大厂旗下的基金数量众多,并且还不断地发新补充产品,来覆盖把握市场机遇。

比如,中欧基金2024年一季度末,旗下的权益类产品数量(混合型和股票型)数量达118只(只包含主代码)。2023年4月公司成立的中欧聚优港股通、2023年9月成立的中欧国企红利、2023年9月成立的中欧周期优选等,较好地切中了今年红利资产、港股等、资源股热门行情主题,这些产品在2024年以来涨幅超过15%,展现了权益大厂在产品线上左侧布局的深厚功力。

总体来看,2024年以来的资源周期股、红利股、港股市场等主流行情,比较考验公募公司产品的布局能力。头部大厂凭借自身产品丰富多元化的优势,已经占得先机,在适应市场变化中,显得游刃有余,优势凸显,旗下产品频频上位。

大厂权益投资底色:对市场深度价值理解

大厂权益投资底色:对市场深度价值理解

中小型公募旗下的权益产品也曾有不错表现。比如2023年,泰信基金旗下的泰信行业精选混合全年累计涨幅超过30%,业绩排在主动权益基金的前列。

然而,中小型公募旗下的权益类产品往往短期内业绩表现较好,拉长时间维度,很多中小型公募旗下的权益产品业绩却并不突出了,反而是头部权益大厂长期表现稳健。

海通证券近期发布的基金研究研报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近10年来维度中,权益投资收益排名全市场公募有69家可以参与角逐,行业前10强中,包括了交银施罗德基金、中欧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多家头部大厂。

交银施罗德基金、中欧基金、景顺长城基金近10年权益投资收益分别是274.98%、227.96%、227.88%。

相比于头部大厂,像东吴基金、天治基金和泰信基金这些中小型公募相对靠后,近十年收益率分别为28.84%、29.55%和34.5%,与头部大厂相差较大。

这种权益投资收益长期维度的差距,源于头部权益大厂对市场和股票的深度理解,并坚定长期价值投资。换言之,权益大厂和基金经理依托强大投研实力而获取长期回报。这具体体现在权益大厂基金经理的认知和投资结果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顺长城基金旗下基金经理鲍无可曾表示,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在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全球其他地区对资源品特别是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即便在产品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原油、煤炭等行业的资本投入依然处于低位。市场可能显著提升对这些产品的远期价格预期。

在此理解下,鲍无可管理的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股票的基金持仓上对资源周期股进行了重仓配置,基金业绩在2024年以来涨幅超过20%,他管理这只基金的任职回报超过190%。

中欧基金的基金经理蓝小康在基金一季报中认为,从全社会的资产图谱中看,红利股资产具有吸引力,分红的价值观在股市价值观中将更加重要。高质量的增长需要健康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生态作为基础,过度依赖于债务和融资的时代在慢慢远去。

蓝小康管理的中欧红利优享混合配置了较多高分红的央企、国企、资源企业股票,基金2024年以来业绩涨幅达25%,业绩排名前列。

总结来看,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好公司、好股票也都是稀缺性资源。权益大厂从常识出发,长期坚守价值投资,对市场饱有深度理解。再叠加丰富多元的产品布局,头部权益大厂也就更容易抓住市场机遇,集体上位了。

近期,国家监管部门发布的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

在利好政策加持下,拥有竞争力的权益大厂或将继续展现不俗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