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圆方的第835篇原创

幼稚是什么?这还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很少有一个词语,评价不同的“被评价对象”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比如可爱,聪明,又或者冷酷,狠毒,大多是有一致性的,而幼稚不是。

如果是一个几岁的小朋友被评价幼稚,大家只会觉得“天真烂漫”。

如果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被评价幼稚,大家或许认为“热血单纯”

如果是一个三四十的青年被评价幼稚,大家就会觉得“难堪大任”

如果是一个五六十的中年被评价幼稚,大家就知道……ta……

整体上来说,“幼稚”并不是一个特别“正向”的词语,要不然,王莽篡汉的时候,用的理由就不会是“幼稚”了。(“盖闻天生众民,不能相治,为之立君以统理之。君年幼稚,必有寄托而居摄焉,然后能奉天施而成地化,群生茂育。”)

但是小朋友可以幼稚,而许多成年人到了很大年龄还很“幼稚”,原因又在哪里呢?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不要,幼稚!

圆方先尝试着给“幼稚”下个定义哈:

幼稚,指的是个体(或组织)在思维、情感或行为上表现出的相对不成熟状态,通常与年龄或经验水平不相符,缺乏深思熟虑和全面的判断,倾向于简单、直接和即时的反应。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幼稚”的情况呢?整体说起来,还是人生太“顺”了。

一切“幼稚”的人,大多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被“保护”得太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信你去拉十个巴勒斯坦加沙地区的孩子,和十个中国城市中产的孩子比一比。会明显发现中国的孩子会更“幼稚”一些。

这里的“幼稚”不是知识量的不同,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是他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自己的系统认知。

同样的事情当然不仅仅发生在孩子身上,今天许多一路平顺,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选调,机关,挂职,升职这样成长起来的公务员,和在生死边缘奋进,在枪林弹雨挣命,在博弈,合作,背叛,斗争成长起来的老一代政治家,大概也不一样。

那“幼稚”的本质是什么呢?

列宁在1920年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里面提到:

制定策略决不能只根据革命情绪,根据一个集团或政党的愿望和决心,而必须对各阶级的力量及其相互关系作出严格的客观估计。革命政党必须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必须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矛盾,在不牺牲原则的前提下找到适当的妥协形式,以争取大量的同盟者。

“左派”存在的诸如关门主义,不利用资产阶级的内部矛盾去争取大多数,拒绝去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等等都是“幼稚病”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毛主席在党的七大会议上向高级干部推荐五本马列著作就有这本。

总结来看:所谓“幼稚”,其实是“不真正实事求是”,不尊重客观现实,不考虑他人利益(欲望),不能够长远考虑。

人,天生都是自我的。

我们人生中都有一个阶段,就是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其他人都是NPC,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无所不能,是版本之子。(别怀疑,不光现在读这段话的你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只是随着我们长大,慢慢对这个世界认识深刻之后。这种感受会发生分化。

人是这样,组织也是这样。

有的被保护得很好,学习,工作,家庭都很平顺,并没有遇到什么大的挑战。如果ta在工作和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不需要博弈,斗争,合作,而只是简单发命令。ta就会越来越幼稚。因为不需要ta变得成熟,ta依然可以过得不错。

有的则是被打击之后逐渐沉沦,丧失目标和勇气。习惯性服从和放弃思考,只剩下情绪。ta往往会觉得,上面的“领导”无所不能,没有烦恼和纠结。而自己“混”的不好,只是自己太“正直”“单纯”或者其他什么……这种其实也是“幼稚”。

而只有一种人,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经历那些挑战,问题,痛苦。这些“挑战,问题,痛苦”会逼着ta理解,学习,改变,又不至于一下子把ta压垮。始终和“上下左右”的各种关系,博弈,斗争,同时向着自己人生的目标而笃行不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所谓的“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种,才能称之为“成长”。

所以,有时候问问自己,审视一下自己所在的“组织”,是不是“幼稚病”犯了,或许才是持续自我成长的开始。

艰难时代造就勇者,

勇者开创安逸时代;

安逸时代产生弱者,

弱者重返艰难时代。

Tough times create strong men.

Strong men create easy times.

Easy times create weak men.

Weak men create tough times.

听党话,跟党走

学习时间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2018年2月14日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