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2024年北京车展刚刚闭幕,本次车展从4月25号到5月4号,持续十天,引起广泛关注。今年,汽车产业是我重点关注的产业领域,我认为汽车产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先锋部队,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试验田。长久以来,汽车产业一直想发展壮大,但迟迟做不起来,让无数汽车人扼腕叹息,谁都没想到不知不觉之间中国汽车产业居然杀出了一条血路,新能源汽车甚至在全球遥遥领先。

这样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通过挖掘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乃至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成功经验,希望可以复制推广到其他产业。汽车产业中的国资央企如何攻坚克难,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其他行业的国资央企也可以提供有益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2024北京车展成为豪车盛宴

本次北京车展最大的一个变化,我认为是中国车企终于推出了过往不敢推出的豪华车型,不仅仅有比亚迪推出百万以上的豪车仰望U7,赛力斯推出50万以上的M9,还有众多30万到50万之间的车型,实现了中国汽车由低端向高端,乃至向豪华车型跃进的历史性一步。

这不是自娱自乐,更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因为如果市场不接受,消费者不买单,推出的车型标价1000万、500万或者100万都没有意义,没有成交量的车型价格没有意义。令人欣喜的是,推出的众多豪华车型不仅有成交量,而且还畅销热卖,让我们对中国汽车行业、头部车企由衷产生敬意。

这让我们有了信心和底气,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由低端走向中高端,中国品牌转型升级由低质低价走向高质高价的品牌形象。我们终于有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这样的转型不仅国内消费者看到,众多国外车企和消费者也注意到了,中国众多豪华高端车型也纷纷进入国外市场。

二、中国汽车品牌含金量越来越高

近年来,国外车企也没有躺平,本次北京车展上以德国车企为代表的大众、奥迪、宝马纷纷推出新的豪华车型,但中国消费者已经开始冷静下来。

对比国内外豪华车型的数据,最大的区别在于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无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还是智能网联,中国车企推出的豪华车型都遥遥领先于外国品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欣然接受了国内车企推出的民族品牌,愿意为智能化服务付费。这是中国品牌走向高端要遵循的路径,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走的路。

回顾过往,很多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希望能摆脱传统低端产品的品牌形象,纷纷堆砌一些先进技术,增加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功能,然后将产品和服务高价推向市场。很遗憾,市场并不接受这种低端向高端的突围方式,往往碰得头破血流。

当下,消费者尤其是国内消费者接受高端品牌已经有了一个非常直接的判断标准,就是判断是否有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功能。

手机是第一个呈现出这种趋势的行业。虽然智能手机是苹果乔布斯首先发布的,但发展至今中国国内的手机企业已经发展壮大,手机的智能化水平全球遥遥领先,华为、荣耀和小米新推出的手机都可以称之为AI手机,里面都内置了人工智能大模型。

手机已经完全摆脱了只是通话的功能,成为伴随我们每个人生活、工作、娱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国产手机就能走向高端。其中,华为就是典型代表,推出的高端品牌Mate系列和p系列在市场受到极大欢迎,也是因为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功能。

三、数字化、智能化是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向高端跃迁的重要路径

新能源汽车近两年已经从新能源电池的竞争,切换到人工智能水平的竞争。在汽车众多功能中,作为交通工具的驾驶功能可能已经退居其次,智能化功能放到了优先位置。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各项智能化功能成为消费者选择汽车,尤其是高端品牌豪华车型的首要条件。

正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拥有强大的智能化水平,才打败了欧美西方众多的豪华车型,让合资车企在国内推出的品牌车型纷纷失败。

未来,随着深层次人工智能的日益完善和全面落地,各行各业我们都会看到融入各种各样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产品和服务,这个过程也是中国企业、中国品牌走向高端的过程。

通过北京车展,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过往我们认为的高端品牌、豪华品牌,是基于上百年的历史沉淀,或者通过巨额的广告营销、品牌宣传实现的。对于当下的中国企业而言,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中国产业要走向高端,就是要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让消费者享受到远远超过心理预期的服务和功能。

只有这样,中国品牌才能实现高质高价,才能从价值链产业链的低端跃迁到中端,乃至高端。这是未来中国企业、中国品牌的发展方向,过程任重道远。从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我们有信心,相信中国企业一定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一大批在全球领先的高端品牌,也将在全球树立高端产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