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忙于工作,似乎活在某项工作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位著名评书演员,从解放前走过来,一路说评书,还收了几个徒弟,等到徒弟都成了著名评书演员的时候,这位老评书演员就成了评书表演艺术家,但赚钱仍然不多。在录音机和磁带风行的年代,他找了朋友,试着把自己说的评书录成磁带,放到市场上售卖。因为不懂市场行情,也不懂推销的技巧,最终折了本。他只能专注于评书表演,赚点小钱。等到电脑、手机、互联网风行的时候,他把作品放到听书网站,一下就火爆起来,赚钱了,却无福消受,没一两年就撒手人寰。他的一辈子是奋斗的一辈子,也是勤勤恳恳的一辈子,似乎验证了时代的特点。不仅他的命运是这样,和他同龄的人也有类似的命运。辛苦一辈子,工作认真,勤勤恳恳,挣不了大钱,补贴家用还是可以的。他们似乎活在某项工作里,而没有活在现在的物欲里。

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都是资本助推的结果。似乎人们受了物欲的指引,要拼命挣钱,还要消费,不然挣了钱不花,岂不是白挣了?只有为自己花钱,那钱才是自己的,为别人花就不是自己的,存在银行里也不一定是自己的。人要工作才能挣钱,不管是在国营单位,还是在私人企业,只要挣钱就要工作。有人整天拧螺丝,枯燥乏味,却能挣钱;有人喜欢游山玩水,却不挣钱,只能花钱。于是,人们总结了一条规律,挣钱的工作都不好受,花钱的事都痛快。为了获得花钱的快感,人们必须要挣钱————先要有钱,然后才能花钱。也就是说,为了获得痛快,就要忍受不痛快。可是,人们忍受久了,就会变得不痛快起来,甚至辛苦麻木,失去了热情和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久了,人就会被工作同化。不管是建筑师还是厨师,都有自己的从业标准,也都有自己的技术。时间长了,他们就会生活在工作之中。毕竟,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而且大多是白天应该自由活动的时间,而不是夜里需要睡觉的时候。当然,也有企业要求员工夜里加班,等于黑白颠倒。大多数人都会在白天的好时光工作,在傍晚下班,回到家里做饭,看电视,遛弯,睡觉。在家中的时间大部分都让睡眠侵占了,睡不好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于是,人们大多要睡够,除非玩手机、玩电脑、喝酒等活动侵占了睡眠时间,不然都要睡好。如此一来,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倘若人的一生都是这样,即便跳槽也是要工作的,工作时间保持不变,那么就可以这样认为,人活在某项工作之中,依靠某种技艺谋生存和发展,却不会拥有太多自由的时间。

人只会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倘若大部分时间和空间都被工作占据,那么,就可以说,人活在某项工作之中。在工作中痛苦是一种状态,在工作中快乐也是一种状态。在工作中痛苦的人会度日如年,而在工作中快乐的人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资本创造了很多岗位之后,让人们投身其中。而人们一旦适应了岗位需求,就会依靠自己的能力赚钱。而自己的能力很可怀疑,并不一定适合生活需要。一个善于维修企业大型轧花机的工人可以凭借技术吃饭,但到了家里却一无是处,技术用不上,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家庭主妇更会生活。会编程的技术人员不会生活,会搞手机芯片研发的科研人员不会生活,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他们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工作,挣钱之余,似乎能获得一些快乐,不然一辈子岂不是成了机器人?

社会上很多普通人都要挣钱,却并不能以挣钱作为人生的理想,不然就会进入世俗化的圈套,以钱财多少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当然不会有客观公正的标准了。一个人要有理想,有抱负,还要脚踏实地挣钱,而不能随便躺平。其实,躺平也是人生的一种状态,却不是工作。躺平也需要成本,起码吃饭需要花钱————粮食和水不会从虚空中得来,必须要挣钱购买。于是,几乎所有成年人都要活在某项工作中。与其怨天尤人,感到悲哀,不如高高兴兴,感到快乐。俗话说,愁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为何不快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人们切不可盲目快乐,以免被人利用。人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变得主观上快乐一些,以此度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即便对工作不是很满意,也要学会适应,或者跳槽寻找别的工作,总之要工作挣钱,还要心情愉快。不然,最美好时光在工作中度过了,还不快乐,对于人生来说岂不是大大的亏欠?就像那位老评书表演艺术家一样,活在自己的评书世界里,无关乎挣钱的功利属性,无关乎人们的评价,或许,他才是最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