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11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一场名为“文艺村长和他的朋友们”两周年展演活动在长兴水口乡水口村农村文化礼堂举行。来自长兴县的文艺工作者们以器乐合奏、旗袍秀、诗朗诵、越剧、舞蹈、情景茶艺等文艺表演,以及紫砂体验、书法创作、美术作品展览等现场展示,为村民送上“文艺大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长兴“文艺村长和他的朋友们”两周年展演现场。长兴县文联 供图(下同)

精准对接“送文化”

2022年5月23日,长兴县结合实施艺术乡建,在湖州市率先启动探索“文艺村长”制度。两年来,累计选派市、县20名文艺骨干,到18个有需求的村担任“文艺村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协会以及其他文艺团体与派驻村组建“乡村文艺共同体”,扎根乡村、按需服务,创新文艺宣讲、举办文艺活动、开展文艺辅导、助力文化传承。

两年来,“文艺村长”结合重要时点以及“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等,依托农村文化礼堂,精准回应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长兴县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卢湘敏担任水口乡顾渚村“文艺村长”后,针对顾渚村是乡村旅游网红地,上海、江苏外地游客为主、戏迷较多,主动对接湖州市戏协,将市里“送文化”下乡活动争取到顾渚村,并发动县协会骨干,结合重阳、国庆等重大节点,到村文化礼堂、游客集散中心等表演经典曲目,优化外地游客的文旅体验。

长兴县书协副主席赵珍是水口乡水口村的“文艺村长”,她所在的村在集镇上,去年春节前,她就带领书法团队成员,连续开展“送福送春联”活动10余场,送出春联对联2000余幅。

相比较传统的文艺服务,“文艺村长”长期扎根乡村,“零距离”了解村民文化需求,便于从供给侧优化文艺服务供给,精准谋划文艺活动。两年来,18位“文艺村长”驻村700余天,组织开展个性化、特色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文艺惠民超2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文艺创作进乡村

培育人才“种文化”

两年来,在积极开展“送文化”的同时,“文艺村长”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乡村文艺人才,把文化的种子“种”到农村。

长兴县作协主席田家村担任太湖图影度假区小沉渎村“文艺村长”后,着眼于家风村风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将村里有意愿的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妇女读书会”,经常开展各类文学欣赏、经典诵读、阅读交流等活动,引导妇女们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以文学、阅读影响妇女、影响家庭,培育文明乡风。他本人也因此被授予“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小浦镇方岩村“文艺村长”、长兴县戏协副主席张秋平,在村里成立了“小京班”“老京班”“小乐队”,每周组织排练,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自编自演各类戏曲节目,让群众在感受戏曲文化的同时接受教育熏陶。

在“文艺村长”的努力下,长兴已在派驻村组建晋叔戏社、银杏叶摄影社、满庭芳旗袍队等乡村文艺队伍25支,培育文艺骨干600余人。村民群众从台下的“观众”,逐渐转变成台上的“主角”,真正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参与者、展示者、分享者。

多元融合“兴文化”

两年来,“文艺村长”参与县文联实施的“村艺盎然”艺术特色村落培育计划,推动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运用文艺的形式,艺化乡村、宣传乡村,增强乡村对外知名度美誉度,赋能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湖州市摄协主席支江担任小浦镇八都岕“文艺村长”后,结合八都岕景区引流需要,推动“艺江南”长三角摄影艺术周在八都岕设立分会场,承办第四期浙江省“南太湖”影像工作坊,并对民宿业主开展摄影培训,助推小浦镇创成“浙江省摄影之乡”。

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龙山街道川步村“文艺村长”张文华,发挥从事茶文化产业多年的优势,在村里开展“宋韵点茶”、茶艺培训等文化传承活动,并组织开展茶产业技能培训、助农直播等活动,助力茶产业发展壮大。

两年来,在“文艺村长”的推动下,先后创建“中华诗词之村”1个,“浙江省摄影之乡”“浙江省戏曲之乡”、浙江省“百村争鸣”文化艺术村各1个,湖州市艺术乡建特色村落10个。“文艺村长”们正用文艺方式激活乡村资源、增强乡村品位、赋能乡村产业。

新民晚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叶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