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第一站,77岁耶伦对华交底;但想要“借钱”,却绝没有那么容易。事关中美经贸合作,耶伦向中方作了怎样的“交底”?为什么说找中方借钱没那么容易

作为2024年首位来华访问的拜登政府要员,4月5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与中方高层,在广州举行了去年7月以来的第三次会晤。会谈中,双方深入探讨了中美以及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重要问题,就落实好“旧金山会晤”共识,深化双边经贸领域沟通交流、等重点关切内容交换了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分析指出,现年77岁的耶伦,之所以将此次中国之行的首站放在广州,不仅是因为这座城市,在中国经济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因为广州仍然是外企对华投资目的地的优先选项。据悉,耶伦还当着一众在华美企的面,再次重申了反对中美“脱钩”的立场;她指出,两国出现分歧时沟通尤为重要,此次访华旨在管控双边经济关系,确保其在面对冲击和分歧时保持韧性。

透过这番近乎“交底”的发言,不难看出耶伦此行,还是带着相当强的合作诚意的。虽然这种“合作”并不妨碍耶伦在同中方高层会谈时,就中国对在华美企的“不公平待遇”表达关切,也不妨碍美方在“产能过剩”问题上加码施压中国。但不可否认,拜登政府的确无意“对华脱钩”,美国的对华经济政策,仍然以部分领域深化合作,其余领域收紧打压为基本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业内专家指出,耶伦此访的最大意义,在于重申中美将维持高层之间的交流,为双边关系注入稳定剂。此时密集提出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关切,很可能是为了在美债等问题上增加谈判筹码,为了向中方施压。要知道,中方已于今年一月结束了美债两连增,重新进入到抛售减持阶段。这对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只能勉强“举债度日”的美国政府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有观点认为,拜登政府之所以从年初开始炒作中国汽车进口,可能存在“安全风险”,而后又对中国出口“新三样”表示关切,质疑中国芯片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不仅是在颠倒是非,很可能也是在给国内通胀问题找“替罪羊”。访华第一站,耶伦就拿“产能过剩”问题说事,不排除是想借机“敲诈”中国,要求中方购买更多美债,或者在其他合作上作出让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问题在于,这种“施压”真的能发挥作用么?有分析指出,想找中国“借钱”并没有那么容易。正如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所说,开放应该双向互惠,不是某个国家的“独角戏”,而是各国的“大合唱”。中方相信,以“小院高墙”制约知识、技术、人才和创新要素流动,以“脱钩断链”打压别国具有竞争力的平台和产能,垄断全球创新资源,只会加剧技术鸿沟,阻碍世界发展,这对美国而言同样是有害无益的。

简单来说,如果美方想推动本国经济复苏,最应该做的是深化对华合作,寻找一条互利共赢的道路,而不是将中国视作必须打压的对象。因为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从来都是一个“伪命题”。

中国新能源企业蓬勃发展,靠的是全球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创新优势和过硬品质,而不是靠所谓的补贴和保护。如果美方执意拿这个问题“要挟”中国,开口向中方“借钱”,那么大概率是会被拒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锋指出,美方最该担心的不是中国经济会不会“崩溃”,而是“脱钩断链”会给全球经济复苏,会给美国带来怎样的不良影响;是地缘冲突会给国际和平带来哪些破坏。毕竟只有在中美关系稳定的前提下,双方才可能在经贸领域上的合作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