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冷空气南下,5月23日一度热浪滚滚的华北平原气温明显下降,高温重点向西向南转移,15点高温排行榜中四川陕西云南等站点爬上高温榜,之前霸榜的河北新疆多地已经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浅蓝冷涡锁定北方

24小时气温变化图上可见,一股实力不俗的冷空气正在大举南下,大范围的蓝紫色降温区出现在北方多地,山西、河北多地气温大幅降温超过15度,局部逼近20度,例如河北井陉昨天36度直接暴跌到今天下午的15度出头,几乎从盛夏高温跳入初春体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理解这次天气变化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角色是“冷涡”。冷涡是一种大气中上层的低压系统,通常伴随有较低的温度。在形势图上,它们常以浅蓝色标示,显示出有比较强的冷心。冷涡的形成主要与西风带和西风槽的活动有关。西风带是一条流动的气流带,通常存在于中高纬度地区,而西风槽则是其中的一种波动形式。冷涡的形成需要有足够的冷空气和西风带的配合,通常会在高纬度地区出现。5月23日起,一个冷涡从我国东北地区扫过,甩出冷空气下泄进入长城以南,是此次大范围降温的元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冷空气下泄碰上更加能量更高的暖气团,就会产生对流活动。5月24日下午,雷达图上可见,冷涡甩下来的的冷空气在北方地区形成了冷锋雨带,部分地区出现了深红色的雷达回波,显示出部分地区冷暖对撞非常激烈,存在激烈的雷暴大风冰雹等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5月24日,中央气象台的一则重要预报引起了广泛关注。25-27日,四川盆地、江南、华南及贵州、云南东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而江南中南部、华南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更是可能出现大暴雨。与此同时,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东北地区中南部、江汉、江淮等地将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区有大雨或暴雨。这些地区将迎来局地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级计算机的预报中指出,随着新的浅蓝冷涡锁定北方,意味着我国北方地区将迎来一波大范围的雷雨天气。冷涡的存在会引发大气不稳定,使得雷雨天气更为频繁和强烈。特别是在春夏交替的时节,冷涡带来的冷空气与地表温暖的空气相遇,容易引发剧烈的天气变化,如雷暴、大风、冰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大范围危险雷雨确定!

比如5月25日的降水预报中可见,大范围的降雨将在华北黄淮东北地区出现,尤其是在京津冀、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南部,多地还将出现中到大雨,内蒙古东南部和河北中南部局部更可达暴雨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5月26日,南方暴雨进一步扩大增强的同时,东移的冷涡将大范围雷雨推进到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中南部将出现大片的中到大雨,局部仍可达暴雨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雨和暴雨是这次预报中的两个主要天气现象。雷雨是指伴有雷电的降雨现象,通常还伴随有阵风和短时强降水。而暴雨则是指单位时间内降水量较大的雨。我国气象学定义中,24小时降水量达到50毫米以上的雨称为暴雨,而超过100毫米的则称为大暴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雨的形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空气的高度不稳定性,二是充足的水汽供应。冷涡的存在使得大气层的不稳定性增强,冷空气下沉与暖空气上升相遇,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从而形成雷雨。暴雨则更依赖于充足的水汽和持续的对流运动。冷涡的存在使得大气中的水汽不断聚集,当这些水汽凝结时,就会形成大范围的降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次浅蓝冷涡影响下,北方地区的大气高度不稳定性显著增强,冷空气下沉与地表暖湿空气相遇,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这种对流运动不仅会形成雷雨,还可能伴随大风和冰雹。强对流天气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突发性和局地性。它们往往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难以提前准确预报,因此对公众生活和生产有较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未来几天内,公众需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和警报,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特别是农民、司机、建筑工人等受天气影响较大的群体,更需注意天气变化,确保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