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这片辽阔土地上的诸多民族凝聚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整体,并持续不断,其精髓和核心在于文化上的包容。中华民族的产生,正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包容、彼此接纳的结果。而中华民族未来的繁荣、发展及生命力,也离不开中国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离不开文化上的包容与开放。

本期书单聚焦的正是中国各民族的历史,其中既有对某一民族历史的梳理,也有对民族与民族、中央王朝与地方关系的探讨。通过深入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所在。

引言摘自《非彼无我 美美与共:中华民族的交融与共同体意识》一书后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藏史(古代卷、近代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硕 主编

邹立波 副主编

石硕 玉珠措姆 李志英 邹立波 王海兵 等著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1988-4

本书是首部全面、系统勾勒和呈现康区整体历史面貌的通史著作。基于康区历史基本脉络及特点,分“古代卷”“近代卷”两册。可以说本书是一部集资料与研究成果之大成的康藏史基础性著作。

康区又称“康藏”,是藏族传统三大历史地理区域之一。该区域地处横断山区,是青藏高原与川西平原、云贵高原的重要连接地带,既是藏族同西南各民族密切接触交往的地区,也是历代中央王朝经营和治理西藏地方的通道和关键区域之一。本书以通史体例,将康藏历史置于历代中央王朝、西藏地方及汉藏民族交流互动之中,系统梳理和呈现了该区域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对康藏地区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我们不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西藏以及青藏高原各民族同内地的政治交往、贸易往来和多民族文化交流,同时对理解藏族逐步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非彼无我 美美与共:中华民族的交融与共同体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硕 著

2022年4月出版

ISBN 978-7-5201-9093-0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中华民族概念、共同体意识以及中国民族史、藏族史领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若干个案研究,旨在从多个视角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呈现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彼无我、美美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书中作者立足宏观视角,既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研究领域内重要概念的阐释解析,也有对历史发展趋势的归纳升华;既有对“打箭炉”等学术问题的探讨,也有对区域民族史书写等实践经验的总结。

十六国史新编丛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编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主编 周伟洲

十六国史新编丛书,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或正在撰写的一批十六国国别史中,选出其中学术水平较高、大致符合国别史体例的著作编辑而成。

丛书包括《成汉国史》,高然、范双双著(已出版);《汉赵国史》,周伟洲著(已出版);《后赵史》,李圳著;《五燕史》,赵红梅著;《前秦史》,蒋福亚著(已出版);《后秦史》,尹波涛著(已出版);《赫连夏国史》,吴洪琳著;《南凉与西秦》(已出版),周伟洲著;《五凉史》,赵向群著(已出版)九部著作。

这九部著作大致涵盖了所谓“五胡十六国”的十六个国家(政权);均是在尽可能收集整理有关史料及参考古今有关研究论著的基础上,完全摈弃了过去封建史家的正统论等观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重新审视和评述十六国历史;加强了对十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风俗(包括宗教信仰)及民族的认同、迁徙及融合等方面的论述;特别注意吸取文物考古的新资料,以及中外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采取现代通行的专著体例和形式,用章节目的体例撰写并详加引文注释,最后附有大事年表、索引等。

追本塑源:元朝的开国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晓慧 著

2024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28-3148-0

蒙元时代人们追忆的开国历史,呈现出以成吉思汗家族为核心的族群起源谱系。本书尝试重构成吉思汗崛起背后的蒙古历史,进而揭示上述历史记忆被权力重塑的过程。

乾隆时期清朝与哈萨克诸部关系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文忠 著

2023年9月出版

ISBN 978-7-5228-2279-2

本书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满文档案为基础,翻译、查对、比较此一领域研究者较少关注的新见满、汉、托忒文等档案,并结合满汉文献,如《平定准噶尔方略》《清高宗实录》《乾隆朝满文寄信档》《满文上谕档》《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西域图志》《西域见闻录》《百二老人语录》等,对清乾隆时期清朝与西北哈萨克诸部“大国-藩属关系”的建立过程,贡马朝贡、边贸,以及清朝天下文化的多元与融合等,做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完整、系统地阐释了清哈关系的发展过程及清朝对西北诸部的政策,并对哈萨克与清朝关系发展脉络、贸易等做了更加细化的研究。此外,本书还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哈萨克贡马图》与清代的天下意识之关系,以及乾隆之后清代对哈萨克诸部认知之断层。

本书资料丰富、视角独特、纠误辨谬,对推动清代边疆史、中外关系史研究等具有一定之贡献。

房族·村落·社会:清水江下游加池苗寨的空间与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君 著

2023年9月出版

ISBN 978-7-5228-1374-5

本书基于历史资料、地方文献、口述历史,对黔东南地区一个以木材种植与采运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少数民族村寨加池寨的空间与历史做了细致而微的考察,揭示了加池寨以房族为核心的村落生活样态。加池寨房族的发展历程是宗族制度在不同历史背景、不同时空条件下极具地方特色的个案,本书详细探讨了房族在村落内部、村落之间及区域社会内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理解和解释清代以来清水江下游区域社会变迁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和切入点。

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修订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若薇 著

2022年4月出版

ISBN 978-7-5201-9025-1

本书探讨契丹王朝(907~1125)独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制度。作者对斡鲁朵及其州县的管治、中央政权机构的特征及功能、五京建置、禁卫军制度,以及“糺军”等史界争议的问题,做出了全新的诠释,从而为深入观察及认识由游牧民族契丹人建立的辽政权的统治体系提供了历史的新视角及研究的新途径。本书的附录,在补充考证契丹官名“详稳”、辽代科举、五京留守及辽帝游幸五京情况之外,还探讨了汉语“儿”音在辽金元时期的嬗变,从语言学的角度管窥了契丹统治时期北方地区多民族语言接触给汉语语音带来的演变,进而为《辽史》部分史料的来源提供了新的论据。

作者梳爬史料,稽考碑刻,钩沉拾遗,辨元人编纂《辽史》之误,纠后人解读史文之谬,对契丹王朝历史研究诸多悬案,提出了与以往学界不同的观点及相关的史料依据。

敦煌民族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富学 张海娟 胡蓉 王东 著

2021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01-8799-2

敦煌古来为多民族经济文化交融的大都会,敦煌文化是古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既是他们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在敦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尤其是月氏、鲜卑、吐蕃、粟特、回鹘、党项、蒙古等族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敦煌诸族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既是敦煌学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中华文化研究的需要。本书是国内外首部敦煌民族通史,也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敦煌民族历史文化的学术专著,从某一角度说具有裨补阙漏的意义;以语言学、考古学与历史学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以深入研究敦煌民族历史文化的本质,进而深入探讨不同民族间的历史文化关系,重点阐述敦煌古代民族的能动作用。

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博 著

2021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01-7640-8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在西藏西部地区建立的“古格王国”的早期历史,全书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结合考古学、宗教学、民族学的相关成果,在考订出10~13世纪古格王国的准确而丰富的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从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的角度,解析这一时期古格王国的政教关系史的基本问题。以10~13世纪古格王国的政治与宗教生活中,政教两界共同参与的各种重大事件的互动模式为线索,考察各阶段古格王国政教关系的时代特点、具体走势和关键环节,揭示10~13世纪西藏社会的世俗政治力量与宗教教派力量的权力关系的具体演进过程。

嫩科尔沁部与清初五朝四帝关系史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木尔巴根 著

2020年11月出版

ISBN 978-7-5201-6200-5

嫩科尔沁部历史是蒙古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蒙古民族史还是清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从1593年“九部之战”到1693年献出麾下全部锡伯人,嫩科尔沁部同清初五朝四帝发生了诸多关系。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清内秘书院”“清内国史院”“清内阁蒙古堂档”等满蒙文档案,将档案资料与史书记载结合互补,相互印证,对清前期嫩科尔沁部与清初五朝四帝关系史进行专门研究,意在厘清清初蒙古族历史的发展演变轨迹,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和战之间的两难:北宋中后期的军政与对辽夏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震华 著

2020年8月出版

ISBN 978-7-5201-6739-0

自仁宗朝以降,北宋政府为因应西、北两方面之威胁,以“强兵”为目标进行各种军政改革工作。相关的军事政策不仅形成武举、武学、保甲等长期延续的制度,也改变了以“和戎”为核心的对外政策。从神宗朝开始,拓境行动积极展开,一改之前受制于敌的边防形势。但是,对外战争损耗大量的物资与人力,获致的成果却相当有限,从而在统治阶层内部引发激烈的和、战争议,成为无解的政治难题。因此,宋政府所致力的军政改革,影响十分深远,是理解北宋后半期历史发展必须关注的议题。

合为一家:十六国北魏时期的民族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洪琳 著

2020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01-4700-2

十六国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十六国北朝时期也是多元文化激荡的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民族与文化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这一时期民族认同的具体表现及特点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本书以文本资料为主探讨十六国时期各个民族的认同状况;同时以图像资料即北魏时期佛教造像中的供养人及题记为主研究北朝时期的民族认同情况。

明清时期对云南民族认知的演进与边疆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秉毅 著

2019年11月出版

ISBN 978-7-5201-5564-9

本书通过对明清云南省志的全面解析,就明清云南民族认知演进和国家西南边疆治理进行深入研究。明清时期国家政权对云南民族的认知经历了由收集民族外貌服饰、生产生活方式等表征信息,到关注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和国家民族双向认同的发展过程,认知模式也由明代以汉人移民区为核心向外拓展的墨渍浸染式,逐步转变为清代以已知民族为介质去认知陌生民族的链条推进式;明清国家政权通过主观能动举措形成对云南诸多民族的认知,成为国家西南边疆治理的基础,民族认知与治理之间存在互动调适关系,民族认知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建构有重大意义。

丝绸之路上的西州回鹘王朝:9~13世纪中亚东部历史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付马 著

2019年5月出版

ISBN 978-7-5201-4811-5

公元840年,称雄蒙古高原近百年的回鹘汗国破灭。回鹘部众西迁至天山南北两麓,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西州回鹘王朝。原属游牧文明的回鹘人吸收汉人及当地族群的文化,发展出独特的西州回鹘文明,深刻改变了中亚东部的族群和文化面貌。他们在9至13世纪控制着丝绸之路天山南北两道,是唐元之间中原与西方交流的纽带。本书展现的正是这样一幅历史图景,是丝绸之路经济繁荣的写照。

渤海人社会生活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郝庆云 周赫 著

2018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01-2025-8

《渤海人社会生活研究》以专题的形式作纵向表述,由浅入深地叙述渤海人社会生活事象的渊源、表象及与唐朝和中华文化的趋同性、车书一家的局面,揭示渤海人社会生活变迁的特征是渐进式自上而下地全方位的根本性变迁。在关注渤海上层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挖掘中外文献考古资料尽量揭示靺鞨等民众的生活情况,从而展示渤海国的国情民风。

购买社科文献好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策划:张思莹

编辑:丁曼泽

审校:柳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