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6月1日,南京将进入主汛期。5月23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预计今年南京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5成,梅雨期偏长,梅雨量较常年显著偏多。总体看,南京汛期降水量比常年明显偏多,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偏多偏强,防汛形势复杂严峻。当前,南京正通过积淹水点整治、水库防汛消险、提前做好流域性枢纽调度、备足地下防汛物资等举措,全力筑牢防汛抗旱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新闻发布会现场

清疏雨水管网5089公里,26处积淹水点整治加速推进

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兼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丁仲平介绍,南京压紧压实防汛责任,持续排查风险隐患,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强化预案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已累计出动人员9800余人次,重点排查河道堤防、水库塘坝、涵闸泵站、排水管网、地铁隧道、居民小区、下穿桥涵、建筑工地等,完成长江19个重点岸段131公里水下地形监测,确定市级防汛重点风险隐患11个、城市重点易积淹水点29处,逐一落实整改措施或度汛方案。

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句容河、胥河、一干河等重点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建设;30项防汛消险工程、13座重点塘坝整治、7座水库清淤5月底完成,26处城市积淹水点整治工程5月底完成20项主体工程。深化排涝设施常态整改检修,完成435条道路3756处雨水管网缺陷整治,清疏干支管5089公里、雨水箅子27.38万个,清捞窨井21.91万座,确保管清泵转闸通畅。修订全市防汛抗旱、防台风、特大暴雨城市防洪避险等七大类302个预案方案,制定城市重点易积淹水点“一点一案”。

全市储备“三袋”(草包、编织袋、麻袋)710万只、块石40.3万吨、木材3900立方米、土工布60.5万平方米等防汛物资,落实排涝移动泵车82台(含龙吸水2台)。市级组建抢险巡查队伍41支2858人,各区落实抢险巡查队伍706支约2.8万人。增设水雨情、易积淹水点、排涝泵站、视频监控等监测遥测站点,完善立体感知体系,提升防汛调度信息化水平。

“根据预测,今年汛期气候年景偏差、气候变化异常,长江中下游可能发生较大洪水,南京汛期降水量比常年明显偏多,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偏多偏强,防汛形势复杂严峻。”丁仲平表示,将科学调度水务工程,密切关注水雨情变化,加强分析研判,提前做好秦淮新河闸、武定门闸、三汊湾闸等流域性枢纽和中小水库洪水调度。统筹防汛与水环境保护,加强城区防汛排涝设施综合调度,科学调度水闸泵站,适时预降城市内河水位,改善排涝条件。在保证防汛安全前提下,科学合理安排河湖库蓄水保水,防止涝旱急转。提前做好骨干翻水线维护、引水沟渠清理、抗旱设备保养等抗旱准备,保障城乡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物防”+“技防”,筑牢地下安全防线

极端灾害天气下,城市隧道、地铁防汛安全备受关注。

南京市城建集团副总经理钟东介绍,对集团管理的47座城市隧道和33座地下过街通道,总结了历年防汛实战经验,尤其针对短板弱项,做到“一点一预案”。“今年提前备好了抢险‘排水神器’,配备了2辆移动泵车、1台大流量的‘龙吸水’抢险车。”其中,“龙吸水”抢险车是目前市面上单泵排水能力最强的设备之一,整车排水量最高可达3000立方米每小时。同时,已在所有在管隧道通道布设了防汛沙包和挡水板,并组建254支防汛突击队。

地铁是当前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防汛重点。南京地铁运营公司总经理刘乐毅介绍,当前,南京地铁在建线路11条、198公里,运营线网13条线路、226座车站、473公里,其中地下车站165座、地下线里程265公里。强化“物防”“技防”措施,加强人员物资保障。一方面,加大了雨量计、风速仪、区间水位标、淹水监测仪、视频监控等设备布设,有效提升地铁线网防汛风险感知的精准度;另一方面,按照“站点—区域—基地”的三级防汛抢险网络,分别在市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小行、马家园、秣周、大厂东地铁车辆基地,部署4支专业防汛抢险队伍,统筹445支、8600余人兼职救援力量,有效形成地铁汛期防控、应急处突一体化运作体系。同时,储备了大功率移动排水车4辆、移动式水泵816台、固定式水泵4524台等,在地铁站出入口、下沉式广场、隧道洞口等易淹水点位配置防水挡板4860块。

南京共有水库251座(中型13座、小型238座),水库数量占全省28%,居省内第一。在水库防汛方面,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处长李宗超介绍,近五年完成了64座水库防汛消险工程,今年实施2座水库消险、7座水库清淤等工程,计划5月底完成并发挥工程效益。同时,完善13座中型水库、81座重点小水库表面变形、渗流压力等安全监测设施,完善所有水库视频监控和水雨情遥测设施,为防洪调度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现代快报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