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南一隅,有一个姓张的小女孩命运多舛。她从小就被父母遗弃在荒郊野外,幸亏一位姓刘的老汉路过,才将她救下并收为干女儿。表面上,刘老先生是一名小商贩,靠贩卖杂货为生。但实际上,他早年曾是个劫富济贫的大盗,如今只是潜伏在淮南,避避风头。

小张氏渐渐长大,聪慧过人,刘老先生对她甚为赏识。只是他囊中羞涩,常年生活拮据,为了获取钱财,他仍偶尔组织手下人马,去行伙劫掠一番。聪明伶俐的小张氏自小便学会察言观色,她能轻车熟路为刘老先生尽忠。

"丫头,跟为伙计着,今晚有好去处!"刘老先生总会对她打个手势,小张氏就会懂了个中含义,暗中穿梭于大街小巷,为他们的犯案运作打点妥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家,其实我有一计,能让我们轻而易举敛财无数!"

小张氏年纪渐长,终于有了一番自己的主意。她对着刘老先生说:"只要让我伪装成一介天真少女,坐在路边撒撒娇卖乖,那些猥琐男人们准会慷慨解囊。等他们一线乍投,你我这才趁机下手!"

刘老先生眯着老花眼,斟酌片刻,点头称是。从此,小张氏开启了她独门的"江湖诈术"。

果然,她装出一副柔柔弱弱、楚楚可怜的模样,在街头痛哭流涕,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好色之徒。他们看着如此白皙秀美的姑娘,个个喉头一紧,怀揣猥亵的心思上前搭话。就在这时,躲在暗处的刘老先生和小弟们就会蹿出来,将那些猥琐男人劫个精光!

小张氏阴柔善媚的手腕着实高明,她能随意挥洒柔情蜜意,勾魂摄魄,让人心猿意马、失足落井。凭借这等本领,她在短短几年间,就让刘老先生的产业增长了数倍。

渐渐地,她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开始觊觎刘老先生的头衔。于是,她耐心打点手下,结交狐朋狗友,暗中向刘老先生的权力阶梯虎视眈眈。

终于,一个黑夜,她借故将刘老先生毒打一顿,夺了他的大伙,自立为王!从此之后,小张氏就被尊称为"张大姐",成为一方疆土上无可匹敌的女盗头目了。

"以后我说了算,谁敢拧着,咱们立规矩!"张大姐端坐高位,冷冷扫视左右,口吐狞话。

手下小喽啰们在旁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一句话,惹了她的怒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大姐凭借心狠手辣的手腕,很快就臭名远播,令淮南城中人闻风丧胆。然而,她作威作福,玩乐度日,蓄意忘记了一个人的存在。

那就是刘老先生的私生子刘锦程,一个从小就游手好闲惯了的纨绔子弟。为了报复张大姐,他背地里暗中求见了城中捕快罗五爷,向他揭发了张大姐的下落和罪行。

罗五爷听后大喜,潜伏手下在张大姐的大营做了细细部署。终于在一个连绵阴雨的夜晚,张大姐被罗五爷和刘锦程尽数围堵!张大姐手下人马虽多,却因为事先準备不足,很快就溃不成军,节节败退。

眼看情势已去,张大姐狼狈万状连夜逃脱,只身来到了偏僻的一处小庙,打算卸去伪装,开展新的生活。

为了隐藏行踪,张大姐将自己彻底易了容扮作一位普通的行脚尼姑,在一家僻静的庙宇暂且借住。她以为,就这样安全潜藏下去,定能有所发展。

谁知命运捉弄,一天,一位行装朴素的年轻男子敲开了庙门,说是途经此处躲雨,想借宿一晚。张大姐一见这个相貌英俊的小伙子,旧习难改,心头不禁窜起了淫欲的火苗。

于是,她伪装成一位富有阅历的庙观僧人,对那年轻男子谎称他命中有劫难,需入内钩沉发放佛珠为其化解。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又何曾识得这等老江湖的诈骗伎俩?他乖乖跟着张大姐入内,一头扎进了她的羁绊陷阱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张大姐扑上前要侵犯那青年男子之时,房门突然被人一脚踢开!站在门口,正是那刘锦程和罗五爷,两人并肩持械而来,脸上写满了狰狞凶光。

"孽障,你可算被我们捉住了!"罗五爷厉声大吼,破口大骂。刘锦程冷冷地瞥了张大姐一眼,说:"你这下终于露了狐狸尾巴。父亲在天之灵,定能见你伏法!"

张大姐吓得目瞪口呆,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小伙子正是刘锦程,而整个事情也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是刘老先生在死前,留下门路让私生子替他报了这场血海深仇。

眼见无路可逃,张大姐只好乖乖束手就擒,等候城中审理。

就这样,张大姐在淮南城里的行凶作恶终于画上了句号。公堂之上,她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只是始终没能解开最后的谜团:到底是怎么被识破化装的?

就在她犯愁的时候,刘锦程走上前来,露出一抹诡谲的笑容。他说:"姑奶奶,可曾想到,你当年逼走我老子,造成他晚年凄惨死去,反而给了我除恶务尽的大好门路?"

原来,刘老先生在被张大姐赶走之后,便在书信中将她的下落告知了私生子刘锦程。临终前,他还专门嘱咐刘锦程要报这场大仇。

为了亲自查探张大姐的踪迹,刘锦程四处打探,终于从一个狱中旧伙计哪里获知了她"伪装成尼姑逃脱"的诡计。于是,他就让罗五爷安排了这出离间计,诓骗张大姐自投罗网。

公审后,张大姐被当众斩首,伺从她多年的亲信和手下也被处以极刑。至于刘锦程,虽因立下赫赫战功而免于问罪,但终身也只能在狭小的牢房中渡过余生。

这件民间传奇流传已久,口耳相传,反映了"不怕江湖有曲折,只怕人心没良知"的人生哲理。正所谓因果报应,恶有恶报,善有善果,皆为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