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至21日,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硅酸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全国水泥行业专家联盟及20个省(市)硅酸盐学会共同主办的“2024第十六届国内外水泥粉磨新技术交流大会暨展览会”在江西南昌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上,中国工业固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低碳胶凝材料“硅基纳米凝胶技术”成为最亮眼的创新技术,获得大会“2024水泥粉磨系统最佳实用技术(BAT)”称号,引起了与会专家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业固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固废”)积极参与了此次大会,董事长邓福南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对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强调了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在大会期间,中国固废副总经理傅锋辉与多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发表了引领行业发展的主题报告。傅锋辉的报告内容涵盖了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方向,突出了中国固废在低碳胶凝新材料和地聚物水泥等领域的技术优势。重点介绍了中国固废的硅基纳米稀土凝胶技术的先进性和应用潜力。

硅基纳米凝胶技术引领胶凝材料行业低碳转型

在当前水泥行业因碳排放受限而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固废的硅基纳米凝胶技术凭借其优越的低碳生产工艺和出色的材料特性,成为水泥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选择。中国固废在本次大会上首次展示了这一迭代性技术的最新成果。

技术优势与性能卓越

中国固废的硅基纳米凝胶技术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生产每吨传统水泥将产生0.85吨二氧化碳排放,而生产每吨用于取代水泥的硅基纳米凝胶二氧化碳排放仅0.25吨,取代一吨水泥可以降低碳排放0.6吨,中国固废仅在江西宜春立项的固废资源化项目每年就将取代240万吨水泥,直接降碳144万吨/年。该技术材料在抗冻融、抗渗和耐火等性能方面也表现出色:抗冻融等级是普通混凝土的4倍,抗渗等级是普通混凝土的3倍以上,耐火极限更是远超普通混凝土350度的限制,达到1200度。这些优异性能使其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进一步增强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中国固废的技术团队在多个分论坛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创新点和应用前景,获得了参会专家和企业代表的高度认可。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首席科学家、国家二级教授、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会长崔源声发言称,地聚物胶凝材料世界各相关机构研究了50年,今天亲眼见到了工业化产品,参会代表们也一致认为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水泥企业转型的最佳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展示与互动交流

大会第二天,参会代表前往了中国固废设立在南昌经开区的生产基地,亲自体验了硅基纳米技术是如何将锂渣制成耐火托板的,一个占地仅1000平米的生产车间运营后年资源化利用固废3万吨,年产值高达2000万,利润1000万,硅基纳米技术不仅能取代传统水泥,还能做到水泥所做不到的,比如粘结150目的粉状骨料和固锁锂渣中的铍、铊等有害元素。参会行业专家及行业代表们对技术应用的产品性能给予了高度评价。

荣誉与表彰

在会后举办了颁奖典礼上,授予了中国工业固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24水泥粉磨系统最佳实用技术(BAT)”称号,傅锋辉副总经理被授予“2024全国水泥粉磨领域杰出人物”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中国固废技术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固废在推动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所作贡献的高度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展望

作为无机胶凝材料的行业成员,中国固废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水泥粉磨技术、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及地聚物胶凝材料等领域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未来,中国固废将继续与行业同仁紧密合作,共同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建材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参与此次大会,中国固废不仅展示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行业领导地位,还为推动水泥粉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中国工业固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发挥在固废资源化利用领域的技术优势,致力于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