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618年,隋恭帝杨侑下诏书,将皇位禅让给了李渊,李渊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李渊建立唐朝时候,自然也要儿子们加官进爵,而战功最大的次子李世民则被任命为了尚书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身为长子的李建成意见很大,毕竟按照他的想法,将来的大唐是要靠他来继承的,总让弟弟骑在自己头上,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于是李建成便找到李渊抱怨,催促着他赶紧将自己嫡长子的身份再稳固稳固,李渊向来对这个儿子很看重,也多次表示他就是自己将来的继承者。

既然李建成提了出来,他便没有过多犹豫,不然自己老了不能动了,直接给拔了氧气管,这就尴尬了,所以他立了李建成为皇太子,而对于能打的二儿子李世民,则将他封为了秦王,连带着将另一个儿子李元吉也封为了齐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李渊没有想到,这三个儿子将来会打得你死我活,他更想不到,太子和齐王将来都会成为秦王的刀下鬼。

时间一晃过了八年,这期间李世民则一直身在前线带兵打仗,为唐朝拿下了一座又一座的坚固城池,而他在军中的威信也达到了一种相当可怕的地步,最显而易见的表现就是,他手下的大将只知有秦王,而不知有皇帝和太子。

于是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着李渊将自己立为了太子,后又逼迫着他提前退休,自己则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称唐太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玄武门之变在李世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在他驾崩前,就交给了程咬金一个秘密任务,此举影响了唐朝之后的200多年。

李世民的太子

在唐朝历史上,李世民无疑是个高光皇帝,浑身上下自带的光环,几乎能闪瞎后人的氪金眼。

踩着兄弟的鲜血,逼迫不中用的老爹,摇身一变,自己抢到了原本并不属于他的皇位,好在他即位之后的做出了不少铭记史册的大事,不然仅凭这两点,他就要埋没在后世儒家士子的吐沫星子里无法挣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不仅将大唐的荣耀写进了史册,还将大唐的光荣带到了世界各地,而且影响至今。

李世民得位不正,这使得他内心对于继承人之事非常看重,所以在他即位之后没多久,就将年仅8岁的嫡长子李承乾立为了太子。

李承乾也确实是个优秀的人,史书中对他的评价是:性聪敏,丰姿峻巍,仁孝纯深。

李世民对这个儿子非常喜欢,多次在大臣面前夸赞他,等到李承乾长大之后,李世民在外出的时候,总会让李承乾监国,李承乾要做的就是等,等到李世民驾崩,便可以继承大宝。

可是李承乾的性子太急了,确切地说,他对自己太不自信了,他总是担忧李世民会将他给废掉,继而立同样受宠爱且有夺嫡之心的胞弟李泰,以至于李承乾还派人刺杀过这位亲弟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最后计划却失败了。

有了这次先例,让李承乾对暴力夺权充满了盲信,他觉得既然老爹都能逼迫爷爷退位,他为何不能效仿?

李承乾确实效仿了,他联合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陈国公侯君集等人打算进行逼宫,只是事情败露,这让李世民很心痛。

李世民驾崩

该怎么处置李承乾,李世民心中犹豫不决,按照大唐律法,谋反要被杀头,可他却下不了手。

最后经过朝堂商议,李世民只是将李承乾废为了庶人,并将其流放,饶了他一命,而其他参与谋反的人尽皆被诛杀,由此可见,李世民对李承乾还是很不错的,只是他对皇位太急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承乾被废,太子之位空闲,李泰便觉得,自己应该是无可争议的储君了,为了让李世民将自己立为太子,李泰甚至还向李世民保证将来会“杀子立弟”。

李世民由此对这个儿子开始厌恶,要知道他为了皇位连儿子都可以杀掉,那么还有什么他不能做的?

此外,李承乾在被囚禁的时候,还向李世民表示,自己谋反是迫不得已,是因为李泰有夺嫡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