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回乡 厂回迁 钱回流

湖南岳阳县帮扶“小车间”托起就业“大民生”

走进湖南岳阳县新开镇兴胜鞋材加工车间内,现场轰鸣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近年来,岳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把稳就业当做最大民生,用足用活各项帮扶政策,强化“引、帮、育、管”机制建设,吸引了一大批“兴农人”返回家乡自主创业,有效破解了就业帮扶车间“谁来建”“在哪建”“怎么建”三大难题,探索出一条立足优势、符合实际乡村振兴之路。

引:把帮扶车间建在“家门口”

“在这里上班,收入稳定,一个月可以拿3500元工资,还不耽误接送孩子,挺自由的,在家门口干活就是开心。”43岁的朱迎春是兴胜鞋材加工车间的裁剪女工,双手操作着裁剪机,动作麻利。她高兴地说,在外省打工拿到1万多块一个月,内七外八的开支一除,余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在家门口上班安心、实惠,她已经在鞋厂干了一年多,再也不愿出远门打工了。

该车间负责人李军表示,除了在新开镇设有镇居委会、龙湾村、共和村、杨林村、郭镇村五个就业帮扶车间分布点外,在县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的引导下还向荣家湾镇、杨林街镇等乡镇辐射建点,不断吸引着有就业愿望但难以走出家门的农村妇女来到这里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实现“挣钱持家两不误”。

随着市场销量越来越好,车间规模越建越大,仅2023年营业额就达到1800万元以上。目前该车间已吸纳32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为23名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促进人均年增收3.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与年收入增加8万元以上,鞋材加工产业的向好发展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引擎”、村集体经济的“压舱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家门口就业最为关键。该县人社局、乡村振兴局先后认定了38家就业帮扶车间,还通过商会、乡镇人社站联系在外乡贤和返乡探亲人员,累计引导635家返乡企业落户全县各乡镇,带动了全县11623人就业,为1139名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劳动力)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岗位。

帮:精准搭建用工“供需桥”

“我愿意把工厂建在自己的家乡,让乡亲有事做,让老人有照顾、让孩子有培养,花再多的钱我都高兴。”这是岳阳市湘信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钟小兵从广州撤资迁移回老家张谷英镇风水村兴业建厂的初衷。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为企业身在深山,懂技术的不愿意来,不懂技术的不敢来,看着手里的订单,钟小兵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得知情况的县镇村人社站一方面组织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脱贫人口到车间就业,另一方面,邀请懂技术的专家前来现场指导培训,帮助企业转危为安。

“一开始镇里面人社站专员上门劝我来这里工作,我担心老板搞不好就会跑路,心里没底。现如今,在这里包吃包住,月工资4000元,别提多高兴了。”现如今56岁的脱贫户肖军民介绍,因为订单量骤增,新增了一个车间,年轻人也越来越多,19岁的肖思恩就是乡镇人社专员引荐过来的,又勤快又上进,是钟小兵重点培养对象,更是未来企业的接班人。

据悉,为了让更多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人胜任车间岗位需要,解决车间招工容易用工难问题,县人社局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免费为38家就业帮扶车间企业职工共计310人,面对面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还通过“助力一次家乡建设、宣传一次家乡发展、宣讲一次创业政策、关注一次企业用工、帮扶一次人员求职”等形式,收集有意愿留乡就业人员当前就业需求和待遇需求,推荐合适岗位,助力求职者与企业的“精准匹配”。

除此以外,坚持“市场随着人流走,岗位跟着需求走”,线上引导各车间使用“岳阳快聘”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开展“网络招聘”“直播带岗”,“岳阳县人社”公众号常态化发布岗位信息;线下举办“集市招聘”“社区招聘”“乡镇巡回招聘”等各类特色招聘活动。每年组织就业帮扶车间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增强就业帮扶车间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县已组织开展就业帮扶车间参与招聘活动 78场次,为38家车间提供岗位2378个、用工需求1352人,大大解决了就业帮扶车间用工难问题。

育:当好企业发展“陪跑员”

位于杨林街镇程山舟村的湖南友聚食品有限公司的深加工车间内,一股浓郁的乳鸽香味扑鼻而来,只见一只只“金黄”的乳鸽在流水线上游走,工人们正忙着分拣、装袋、封口、打包,现场一片热闹。

谈及公司的发展,公司负责人王建也是感慨万千。“一开始我是以活鲜鸽销售为主,由于活鲜鸽销售经常受市场、运输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承担着高风险的同时,还有可能血本无归,公司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因此,想另辟蹊径,开酒店、做餐饮。”

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时,县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汤炜主动找到王建,主动为其解析政策帮扶,凭着汤炜对市场的精准研判,最终引导王建走上了一条集岳阳王鸽品种繁育、养殖、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地发展之路,这一帮扶就是8年。

现如今,湖南友聚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专门从事岳阳王鸽预制菜和肉制品加工业务,公司下设综合部、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检验检疫部、新品种研发部等管理部门,现有员工 52 人,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岳阳王鸽品种繁育、养殖、深加工、销售综合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仅2023年产值约8200万元,其中鸽肉深加工预制菜产值4500万元,主打的健养源肉鸽系列产品畅销山东、浙江、湖北、江苏、广东等地。

湖南友聚食品车间发展壮大仅仅是全县38家就业帮扶车间的一个缩影,除此以外,为了把就业帮扶车间建强,岳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并将“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从政府到地方,层层压实责任。

不仅对按标准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给予场地、物流、就业、学徒稳岗、就业培训、创业、社保和岗位等方面的补贴,还提供贷款担保、优惠利率等方面的金融扶持。目前,共给予38家就业帮扶车间发放带动就业补贴资金215.3万元,稳岗补贴资金87万元,为其中6家就业帮扶车间发放创业贷款514万元,解决了就业帮扶车间发展的后顾之忧。

管:打好扶优扶强“组合拳”

“刘总,因贵单位车间未能提供就业岗位15个以上,吸纳的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未达到5名及以上的要求,现做出贵单位退出岳阳县就业帮扶车间的处理。”县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农村股工作人员正向岳阳县朝辉竹木加工厂车间负责人耐心解释。

位于张谷英镇饶村的朝辉竹木加工厂,成立于2019年7月,主要以竹、木制品加工销售为主,于2022年被认定为岳阳县就业帮扶车间。

在认定期间,县人社局和县乡村振兴局结对帮助车间及时解决用工、维权和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因发展受限,仍未能达到认定标准,于2024年1月收回岳阳县朝辉竹木加工厂“就业帮扶车间”牌子。这是该县因经营不善,停止运营3个月以上,失去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作用,而被摘牌的第3家“就业帮扶车间”。

“就业帮扶车间”的主要功能是吸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被认定挂牌的企业可享受场地补贴、就业补贴、创业补贴、稳岗补贴、物流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实行严格的就业帮扶车间退入机制,增强了企业的“自我造血”能力,位于毛田镇南冲村的湖南星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新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之一。

在公司加工厂车间内,只见工人把清理后的艾叶放至卷条机内,随着咔哒咔哒声响起,一根根长度、大小统一的艾叶条,排着队的“跳”进包装箱内,等待着工人装箱打包。

据悉,湖南星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以艾叶种植、培育、精深加工,产品开发、销售为经营范围,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融合发展模式,带动488人187户村民参与绿色种植,提供20余个工作岗位,带动10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

有了政府的帮扶,利好政策的加持,公司现已注册“许三星”、巴陵湘艾等品牌,深加工生产的艾条、艾枕、艾柱、艾草香薰、艾草油精、足浴包等新品,深受市场青睐,还通过电商平台、自建网站畅销至全国各地。

“就业是民生之本。从帮扶车间到就业工厂,不变的是县人社局帮助农民增收和助推产业发展的初心。县人社局将深入实施车间提质行动,扩大走访点,拓宽座谈面,增强辅导针对性,提升展销多样性,加强培训专业性,以全链条帮扶提高就业帮扶车间主运行管理能力、营销能力,提高车间发展质量,大力支持鼓励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真正做到依托‘小车间’带动‘大振兴’、服务‘大民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庆军表示。(汤炜、潘琴、黄怡、陈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