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906位真人故事

我是糖糖,70后,出生于湖南浏阳,现居美国波士顿。

大学毕业后,从事了三年通讯工程工作。29岁创立石材零售品牌,做成行业标杆,却遭遇婚姻失败,成为重度抑郁患者。

幸运的是,2017年在意大利出差途中,遇到了现在的老公。他用坚持和爱带我走出抑郁。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那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习茶寻求疗愈)

我的故乡在湖南浏阳,那是一个有着四季分明,泥土醇厚,小河清浅,清风明月,阳光徐徐,有花在野的小城。

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忙,我在外公外婆家度过了一个丰盈的童年。

外公家在乡下,他家的菜园子有着吃不完的季节菜。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

后山近半座山的板栗树,每到九、十月份,我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落叶里面,捡前一天晚上掉下来的板栗。那真是充满快乐和幸福。

我长大后,对乡村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一切都源于童年时在乡下的那些美好生活。

读书后,我回到父母身边。母亲是个非常严厉的中学老师,她是一个付出型、对儿女高要求、悲观主义、不会享受生活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七岁离开家乡,到广州求学)

父亲也是老师,但他和母亲的性格截然不同。他是一个喜欢孩子、喜欢动植物,还很幽默乐观、爱整洁、爱打扮,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的人。

记得小时候居住条件并不好,在冬天,父亲会把他种植的不同品种的兰花、茶花搬进黑暗的茅房,那个简陋的茅房顿时蓬荜生辉。现在想来,周围黑黑的,一束暖光打着,反而形成一幅非常绝美的画面。

父亲不仅会带着我们种花养草,还会陪着我养各种动物,除了蛇没有养过,其他基本都养过。

家里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但我每次跟父亲要钱,他从来不会拒绝,只会问:“还够不够?别省着花,家里有。”于是乎金钱变成了我不是那么极度想要追求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林业学校读书时)

小时候只要父亲在家,对我来说,就是节日。父亲用那热爱生活的热情,陪伴我成长,也在我心里种下那么多美好的种子,才让我在成年后,在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里遭遇重击时,依然有热爱生活的能力。

在父母这种既有严厉又有关爱的氛围下长大,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94年中考时,成绩非常不错,被全国重点中专湖南林业学校录取。

在那里,我度过了人生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三年。我遇到了超级好的老师,收获了纯粹的深厚的同学情谊,以至于现在回忆起那些画面,心里充满的都是快乐和美好。

我还记得,入校的第一年,我被选为班级组织委员,每个星期都组织举办交谊舞会,同学们都玩得不亦乐乎,也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后的我)

中二时,我被同学选为班长,依然在班上组织各项活动。慢慢地不再局限于本班同学,而是联合其他专业的班级,一起参加。

所以,我们的课后生活既充实又丰富多彩。这些活动,也充分地发掘了我的各项能力。

回想起来,那时的老师们不仅给了我们很大的自我发展空间,也给了极大的肯定和鼓励,更给我们创造了机会,让我们去表达自己,展示自己,锻炼自己。

我工作后,同事们、朋友们都好奇,我这种打了鸡血工作的状态是哪里来的。他们还笑话我,别人是打鸡血,我是打了鸡血吊瓶。我想,应该就是青少年时期,来自信任的人的鼓励、肯定和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州读大学)

2001年,我参加了成人高考,考到广州的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由于脑子里面点子多,被朋友拉去创业。

刚开始几年做过广告,通讯工程,一年就能挣一二十万,这在当年的同龄人中还是很少见的。

当时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每天非常辛苦,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1点。可惜因为专业课没过,考研失败。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刻苦所学的英语,给我后来的工作带来很大便利。

因为要供弟弟读书,不得已我放弃了考研,重心放在工作上。后来还做过人力资源公司,也去另外一家大公司上过班,但都因为不够坚持,不成熟,导致结果不理想。

经过对自己那几年的回顾,总结出自己做事三分钟热度的性格缺陷,调整了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业期间的我)

真正开始沉下心来创业,是从2007年开始。29岁的我,和朋友成立了全中国第一家服务于豪宅的品牌石材公司。

我的专卖店都设置在知名家居卖场,高峰期,在珠三角有四五家专卖店。我从一个只认识黑金沙的行外创业者,三年内,经历过品牌建立,专卖店陈列和销售,客户工地现场施工服务,再到后来建立工厂,与矿山合作等等。

职场上经常有句话:“创业者,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我就是很好的例子,每天忙得连吃饭都在跟别人谈业务。

虽然创业艰难,但是我骨子里那种韧劲,一直督促着我往前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到瓶颈期,依旧笑脸相迎)

因为坚持,我成了石材行业零售板块的先驱者,同行们说笑,说我把石材做成了艺术品。

但我的韧性和努力,感染了很多同行和我的初创团队,他们给了我很多支持、帮助和鼓励。

事业渐渐步入正轨,感情也有了着落。2009年我生了大儿子,2013年又生了小女儿。每次都是刚坐完月子就回公司上班,从广州到云浮(公司到工厂)每周要跑四五个来回。

为了能每天回家,陪孩子睡觉,我都是早上很早出门,晚上很晚从工厂回家。

记得有一次,深更半夜,我开着车,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路上,从云浮往广州开。外面下着瓢泼大雨,而我手机忘了交话费,油箱也没有了油,车前灯暗得就像两支蜡烛,根本看不清楚前方的路,我在车里崩溃大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爱的两小只)

那一刻,我真的不想再坚持,不明白为什么女人兼顾家庭,想要做出一番事业,要付出这么多。

石材做到2015年的时候,激情没有了。于是我开始思考跨界,去不同的国家,看产品找灵感,想重新激发自己对工作的热情。

经过多番考察,我决定做沉浸式产品销售。鉴于石材的客户群属于高端用户,在豪宅装修中需要用到的定制产品,有石材和木作,如果把这两个产品,在技术和美感上相互融合,那是不是可以做出不一样的效果?

于是,我就和做木作定制的朋友,在广州做了一间木石展厅,效果还真不错。

也许是我把太多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对孩子父亲有所忽视,很不幸,2016年,我的婚姻崩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次创业时的我)

因为婚姻崩盘,导致我患上重度抑郁患者,很想放弃一切。可一想到一双儿女要养,公司团队要养,只能每天逼迫自己去治疗,上午针灸、看医生,下午工作,晚上带娃。

在情绪极度崩溃的状态下,当年在意大利街头偶遇的李先生,成为了我的精神寄托。

他是美国人,比我大四岁,是个老师,因为性格趣味相投,很快我们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当我告诉他得了重度抑郁时,他很替我担心,主动去查各种资料,告诉我抑郁症是怎么来的,又应该怎么治疗,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和帮助。

他做的这一切,让我很感动,他就像我黑暗世界里的一道光,从遥远的异国照了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遇见我现在的爱人)

他见我长久地挣扎在抑郁情绪里,于是,2017年9月份,他决定辞职来中国陪我。

那段时间,在闺蜜的陪伴下,在自我的觉知中,也在李先生的欣赏和爱中,我的内心慢慢滋生出真正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是来自谁的肯定,谁的鼓励,谁的欣赏,而是来源于自我。我一下想明白了,我要什么?想和谁度过我的余生?

2018年,我和李先生正式确定关系。原本他准备在中国只待一年,让我抽时间把国内的事情处理完。

没想到2019年遇上疫情,一切事情都慢了下来,我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们,他也有时间来陪伴我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俩婚礼当天)

为了培养女儿的阅读习惯,他坚持每天晚上抽出20-30分钟给孩子阅读,就连我这个亲妈都做不到。

家庭生活步入正轨后,我和一个师兄策划创建美学空间,打造一处院落。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方式,融合到一个空间,以此吸引同频的人。

建造这个院子,在我看来,是几个中年合伙人共同想要的疗愈所。这里有米其林餐厅,有当代艺术馆,有茶室,有原创家居品牌。没想到,这个创意做得很成功,在这份事业中,我也更好地疗愈了自己,还收获了赞誉。

有了新事业,这让原本只准备在中国待一年的先生,因此待了6年。

一切稳定下来后,2023年4月,我和先生举办了正式婚礼。见证过我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朋友们感叹万千,一个女性的成长之路是如此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庆祝餐厅获得米其林一星)

他们感叹,我能从抑郁状态下走出来,同时也为我人到中年再遇良人而高兴。我也为自己这么多年,没有因为任何原因,放弃追求事业而感到欣慰。

2023年5月,先生的母亲患了血癌,为了照顾年迈的公公婆婆,也想让儿子读完整的高中,我们又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举家搬到美国。

于是,先生先回美国做准备,就在一切事宜准备妥当时,前夫反悔了,他舍不得让儿子随我们去美国。

先生知道后说:“如果两个孩子因为这件事分开,其中一个孩子就缺少了陪伴,对两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和美国老公的婚礼现场)

他不想让孩子们长大后留有遗憾,如果儿子不能来美国,那他就回来,继续在中国生活。我听后真的很感动。

后来,前夫从孩子教育角度考虑,最终同意了。

先生和孩子们生活了6年,他对我的两个孩子,花费心思比我这个亲妈都多。几乎把养育孩子,变成了他坚持去做的一个“事业”。

他在教育孩子方面非常用心,女儿学小提琴,他就创造很多机会让女儿去接触不同的音乐。

有时候会开两个小时车,就为了女儿能够和一个小乐队,一起在酒吧拉小提琴。他说带她去看看不一样的音乐方式,不一样的乐器,不一样爱音乐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生带大的两个娃)

那天,女儿一加入乐队,立马迎来了酒吧所有人的掌声。演出结束后,有一对中年夫妇,专门过来和女儿说,他们非常喜欢她的音乐,希望她能够坚持下去,他们会等待她的下一次演出,我当时都感动了。

在陪女儿学琴的过程中,先生做了很多工作,和女儿一起听名曲,看演奏会,选老师。不仅陪她上课,有时候还会和女儿讲解每个曲子背后的故事,也会和老师探讨让孩子提升兴趣的方式,还会为孩子争取各种上台的机会。

他希望女儿在勤奋练习的过程中,既能体验音乐的乐趣,也希望孩子在成名成家的路上,更能够学会享受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准备启程来美国前的我)

先生不仅对孩子有爱心和耐心,对我父母的养老问题,也会竭尽所能照顾。他尽力而为为家庭付出,我可以感知到,他很努力地想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年他没来中国之前,我认为他是美国人,肯定也像大家网传的那样很开放、贪玩。但和他生活了7年,发现他其实很传统,原则性很强,大是大非上很有主见。不管是对我,还是我的两个孩子,他的三观很正,让人很信赖。

正因为先生在孩子成长的这几年,给予了他们足够的爱,才让孩子们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离婚对他们的伤害。

人们常说,一个家庭最大的爱是什么,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没有恐惧感,孩子接收到的就是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爱的一家人)

回想人生,人到中年,离异带俩娃,能遇到对孩子视如己出,对我尊重认同的爱人,我真的感到幸运和幸福。

未来什么样,我无从得知,但我不再恐惧,更多的是好奇。我现在充满探索欲望,渴望学习新的文化,了解另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

未来,依然努力工作,依然热爱生活,依然畅想着哪一天会拥有两间小屋,一个小农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有爱生活。

站在今天,想和过去的自己说,你真棒,你一直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口述:糖糖】

【撰文:梦希望】

【编辑:晓柒】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