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覃思悦
界面新闻编辑 | 任雪松

又一家连锁瑜伽机构倒下了。

5月21日,成立11年的知名连锁瑜伽机构卡莫瑜伽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休业通知》。

卡莫瑜伽在《休业通知》中对会员表示:“卡莫瑜伽从5月22日起休业调整。您所有的会员权益将自动延期。近期我们会与商场以及相关投资公司深度沟通,各方面达成一致之后,再通知您具体的开业时间。”

在《休业通知》中,卡莫瑜伽留下了联系电话,称在“10:00-20:00会保持畅通接听电话”。发稿前界面新闻曾多次拨打该号码,但对方电话都处于无法接通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天眼查APP,卡莫瑜伽关联公司北京卡莫健身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法定代表人为王颖,注册资本为330万元人民币。在休业前,卡莫瑜伽在全国开设有超过30家门店,主要集中在北京。事实上,此次《休业通知》发布前,卡莫瑜伽北京望京店等门店就已经陆续关店。

曾是卡莫瑜伽北京望京店客户的Lily告诉界面新闻,在望京店关店后,她就和几个“搭子”到太阳宫店、五棵松店、晶品店等其他门店继续练习。

“没想到转战其他店才一两个月,整个卡莫瑜伽就这么没了。”Lily说。

Lily卡里还有价值将近一万元的课程包没有使用,这两日,她一直在组织各店的消费者进行维权,“据我所知,我所在的晶品店以及凯德西直门、东直门店都有课友报警,也有警察到现场了解情况、登记信息。”

Lily表示,在听到瑜伽馆休业的第一时间,她联系了所在门店的销售经理,对方的回应却让她很意外。“销售经理让我们赶紧报警,因为她和门店其他员工还有几个月的工资没有发放。”

“我们也打了商场和物业的电话,得到的回复都是只能找机构负责人,他们无能为力。”Lily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卡莫瑜伽老师在小红书账号上发布的帖子。(来源:小红书用户@Anna Super_安老希)

消费者W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不太能相信瑜伽馆已经休业的消息:“我上周还正常和瑜伽老师上了课,就没把各种坊间传言当回事。结果前天看到老师发朋友圈找新工作,我才知道不止消费者,大部分老师、员工可能都被卡莫瑜伽的管理层蒙在鼓里。”

长时间欠薪、在最后时刻疯狂劝说用户充卡、毫无预兆地闭店......卡莫瑜伽这一连串的操作,都和2023年梵音瑜伽的“跑路”前的动作如出一辙。

和卡莫瑜伽相比,彼时的梵音瑜伽体量更大,受害者也更多。

根据当时的数据,梵音瑜伽在全国开有82家门店。2023年2月24日,全国梵音瑜伽门店收到了停业整顿通知,两千多名员工在一夜之间成为失业人员。2023年2月26日,梵音瑜伽创始人、校长饶秋昱(对外常用别名为饶秋玉)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声称:“我很艰难地宣布停业整顿”。对于欠下的会员费,饶秋昱则表示:“我一定会还你们钱的,只要我人在,我就会努力地还债”。

然而,梵音的员工很难理解饶秋昱这一份“情深意切”的声明,因为他们中的不少人已被欠薪半年,五险一金也是停缴状态。而在梵音员工被欠薪的半年时间里,门店的地推仍在正常进行,购卡、续卡充值的会员不在少数。

 卡莫瑜伽的课程介绍。(图片来源:卡莫瑜伽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莫瑜伽的课程介绍。(图片来源:卡莫瑜伽官网)

W也告诉界面新闻,从今年年初开始,她就不停收到卡莫门店推销的电话,不是让她续卡,就是让她购买新的课程包。有时候她到门店练习时,还看到有工作人员在推销公司新推出的减肥仪器。

“我当时还和店长说了,别把这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带到店里来,看着乱糟糟的不说,整个门店格调也被带low了。现在回想,应该是他们在想尽办法卷最后一波钱吧。”W说。

在小红书“卡莫瑜伽倒闭”词条相关的帖子下面,有不少用户讨论:“如果连大型连锁机构都不能相信,难道相信那些小型的瑜伽工作室吗?”

梵音、卡莫等连锁瑜伽机构的接连“跑路”,不仅留下了一大帮申诉无门的消费者和员工,还引发了瑜伽行业的信任危机。倒闭“跑路”的瑜伽机构越多,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信心也就越低。这对于还在正常营业、主要依靠消费者预付营收的瑜伽机构来说是绝对不利的。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匡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匡达

界面新闻了解到,除了报警、联系门店工作人员,卡莫瑜伽的很多消费者还选择直接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最常见的理由就是“预付卡超额”。针对这一部分,商务部早在2012年就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12年第9号 《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

“第十七条 单位一次性购买单用途卡金额达5000元(含)以上或个人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含)以上的,以及单位或个人采用非现场方式购卡的,应通过银行转账,不得使用现金,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对转出、转入账户名称、账号、金额等进行逐笔登记。发卡企业和售卡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具发票。 ”

“第十八条 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

在卡莫瑜伽不少受害者案例中,消费者预付卡的金额早就超过了5000元。显然,卡莫瑜伽此前并未遵守相关规则行事。

Lily提到,现在在门店门口,除了消费者,还有一些其他瑜伽机构的推销人员,逢人就问“要不要转卡”。

所谓转卡,就是将用户在原机构预付卡中未消费的金额全部或者部分转到新机构的卡中,具体操作方式取决于用户和新机构的谈判结果。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梵音瑜伽“跑路”后,也有多个瑜伽结构发布声明称愿意接收梵音的用户和老师。

尽管头部人气机构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但留下的机构还要吃饭讨生活。通过转卡获得新的学员,不失为一种置换方式。

不过,通过这种置换获得的学员消费热情一般都会大不如前,用户黏性亦会下滑。他们能否为新机构带来长远的收益,需要时间检验。而机构们,也要想办法先在瑜伽行业这场漫长的“寒冬”中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