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振涛

中银证券近期来接连有基金产品面临清盘风险。

5月24日,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银证券”)公告称,中银证券均衡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下称“中银证券均衡成长混合”),截至5月23日末,基金的资产净值已经连续30个工作日出现低于5000万元的情况,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基金合同,如果基金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终止《基金合同》,无须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会议审议。

资料显示,中银证券均衡成长混合成立于2021年3月23日,距今成立3年多时间,现任基金经理为宋方云。该基金在成立时募集资金约3.6亿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该基金资产净值为0.46亿元,不足5000万元。

梳理关于中银证券均衡成长混合的公告发现,该基金已经不是第一次发布清盘风险提示。

数据显示,2024年3月11日至2024年5月24日,2个多月时间,中银证券均衡成长混合已经4次发布清盘风险提示公告。

其中,2024年3月30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3月29日末,中银证券均衡成长混合已经连续45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基金濒临清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中银证券均衡成长混合却并未清盘,可见有资金在后面的短短5个工作日内买入了该基金,将基金净值拉上了5000万元以上,避免了清盘。

而这次,中银证券均衡成长混合再次面临清盘风险,是否还有资金愿意帮助基金拉升资产净值呢?有待时间验证!

梳理中银证券近期以来的公告,中银证券旗下也不只中银证券均衡成长混合1只产品面临清盘风险,包括该基金在内已有3只基金面临清盘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8日,中银证券公告称,中银证券专精特新股票截至5月17日末,基金的资产净值已经连续3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基金可能触及清盘风险。2024年5月14日,中银证券公告称,中银证券鑫瑞6个月持有期混合截至5月13日末,基金资产净值已经连续45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基金可能触及清盘风险。

观察中银证券专精特新股票和中银证券鑫瑞6个月持有期混合,这2只基金也不是第一次发布清盘风险提示公告。

中银证券专精特新股票成立于2022年9月,现任基金经理也是宋方云。该基金在2024年3月1日,首次发布基清盘风险提示公告,目前已经发布了4次清盘风险提示公告。

中银证券鑫瑞6个月持有期混合成立于2020年11月,现任基金经理为王文华。该基金在2024年4月18日发布首次清盘风险提示公告。目前,该基金还在正常运作,可见在5月13日后,有资金购买了该产品,帮助基金将资产净值短期拉升到了5000万元以上,避免了清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3只面临清盘风险的基金外,中银证券旗下还有一只名为中银证券创业板ETF的指数产品,近期在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会议,审议关于基金终止运作的议案。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末,2024年以来,中银证券旗下已有4只基金清盘,是基金清盘数量较多的公募公司。其中,4只清盘基金中有3只是权益类基金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银证券近期面临清盘风险的3只基金以及召开份额持有人会议审议终止运作的基金都是权益类基金。

这种现象反映了中银证券一个短板:股轻债重,权益产品规模小。

资料显示,中银证券在2015年取得公募管理资格。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中银证券公募管理规模达1278.72亿元,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在14家取得公募管理资格的券商资管以及券商中排在第2位,规模仅次于东证资管。

不过在产品结构上,中银证券存在失衡的情况。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中银证券股票型基金规模为7.29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为29.67亿元,债券型产品规模为1165.52亿元,货币型基金规模为76.25亿元。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规模仅36.96亿元,不足40亿元,而债券型产品高达1165.52亿元,占总规模达到91%。

中银证券旗下权益产品除了规模小外,多数权益基金业绩累计跌幅较大。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23日末,中银证券旗下权益类产品为21只(多种份额合并计算),有6只股票型基金和15只混合型产品。

其中,有10只产品自成立以来基金净值跌幅累计超过20%。3只主动型股票基金中银证券精选行业、中银证券专精特新股票、中银证券优势制造成立以来基金累计跌幅均超20%,中银证券精选行业累计跌幅达到6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梳理发现,中银证券权益类产品规模小,业绩多数跌幅较大,公司的权益类人才管理业绩不佳。在知名基金经理白冰洋离职后,中银证券就没有在市场上表现较好的权益类基金经理。

数据显示,中银证券目前有基金经理16人,管理着公司权益类产品的基金经理为6人。6人中,任职基金经理最久的是从申万菱信基金跳槽来的林博程,他在申万菱信基金曾担任基金经理2年之久,管理的基金产品最佳回报为113.18%。

林博程跳槽来到中银证券后“水土不服”,管理的4只基金任职回报都是负收益,任职内基金亏损都超过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银证券其他5位权益基金经理都是内部提升培养的,担任基金经理时长都不长,管理经验相对较少,并且5人的任职回报也都是负收益。

由此来看,无论是外部引进的还是内部培养的,中银证券目前在公募市场没有业绩拿得出手的优秀权益基金经理。相比头部公募大厂,中银证券产品业绩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近期以来,监管部门发布的“新国九条”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中银证券后期能否补足权益上的短板,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