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秀芬,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儿子,林浩。他是我们村里飞出去的金凤凰,也是我们全家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浩从小就聪明刻苦,他深知我和他爹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供他上学不容易。所以他学习特别用功,从小到大都是班里的尖子生。终于,在几年前,他考上了一所好大学,成为了我们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

为了供他上学,我和他爹起早贪黑地干活,省吃俭用,甚至借了不少外债。但我们从不觉得苦,因为我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林浩也很懂事,他在大学里勤工俭学,尽量减轻我们的负担。

大学毕业后,林浩留在了大城市工作,还娶了一个城里的姑娘小玲。小玲家境殷实,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一开始我们老两口还担心门不当户不对,但看到林浩和她感情那么好,我们也就放心了。

去年,林浩和小玲买了新房,邀请我们去城里过年。我和老伴儿高兴得合不拢嘴,觉得这么多年的辛苦终于换来了儿子的出息。我们特意准备了很多土特产,还有给孙子的红包,兴冲冲地踏上了去城里的列车。

然而,到了儿子家之后,我却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小玲的父母也在,他们虽然表面上客气,但我能感觉到他们骨子里的优越感。在饭桌上,他们谈论的都是些我们听不懂的话题,什么股票、基金、出国旅游……我们仿佛成了局外人。

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小玲的母亲竟然当着我的面说:“亲家母,你们农村现在条件也好了吧?听说现在农村政策挺好的。”她的话语里透露出一种施舍般的怜悯,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尽力维持着笑容,没有当场发作。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越发感觉到了自己与这个家庭的格格不入。小玲和她父母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都与我们大相径庭。他们出门必打车,吃饭必去高档餐厅,买东西从不看价格……而我们老两口却连地铁票都舍不得买,总是步行或者挤公交。

最让我心痛的是,我发现林浩也在慢慢改变。他开始模仿小玲一家的生活方式,甚至开始嫌弃我们带来的土特产“太土了”、“不卫生”。我看着他身穿名牌、手拿苹果手机的模样,突然感到一阵陌生和心痛。这还是那个懂事、节俭、体贴父母的林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在儿子家住的第十天,矛盾彻底爆发了。那天,小玲提议去一家高档餐厅吃年夜饭,我和老伴儿面面相觑,心里清楚那样的消费根本不是我们能承受的。我试图拒绝,但小玲一家和林浩都坚持要去。无奈之下,我们只好硬着头皮跟了去。

一顿饭下来,我和老伴儿如坐针毡。菜单上的价格让我们心惊肉跳,随便一道菜就是几百甚至上千。尽管林浩和小玲一家吃得津津有味,但我和老伴儿却味同嚼蜡。

吃完饭结账时,我瞟了一眼账单——整整六千块!我心里一阵绞痛,这几乎是我们老两口半年的生活费啊!

回到儿子家后,我越想越不是滋味。这十天来,我们在这个家里的消费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算。我粗略算了一下,这十天我们竟然花掉了近六万块钱!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当晚,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跟老伴儿商量着要回家。林浩和小玲都很惊讶,但我们坚决要走。他们挽留不住,只好送我们去车站。

在车站告别时,我拉着林浩的手说:“儿子啊,你要记住你的根在哪里。不要因为现在的生活好了就忘了本。这些钱我们拿回去还能过上好几年呢……”说着说着我就哽咽了。

林浩也红了眼眶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妈我知道了你们放心回去吧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回到家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思前想后我决定退出儿子的家族群,也许这样我就能眼不见心不烦了吧,后来,我听说林浩和小玲为了这件事闹了不小的矛盾,但我也没有再去过多干涉,毕竟,儿子已经长大了,他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我只是希望他能记住自己的根和本心,在未来的日子里不要迷失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城乡差距和家庭矛盾的现实问题,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简单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