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36氪“新质生产力·AI Partner大会”于北京环球贸易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大会聚焦AI场景与应用端,分为“AI能为我们做什么”和“我被AI赋能了”两大篇章。现场汇聚来自蚂蚁集团、联想、OPPO、百度、英特尔等企业的AI领域先锋者,以“赋能者”与“被赋能者”的不同视角,共同探讨AI技术如何“爆改”千行百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6氪CEO 冯大刚

以下为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我想跟大家讲一讲我们自己对AI的观点。

从2022年11月30日开始,从ChatGPT爆发那一天,整个世界进入AI浪潮,包括中国也一样。截止到今年3月份,中国一共有117个应用大模型正式备案注册,在这个环境下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有可能是比较尖锐的观点。

一、中国是不是有了100个大模型、200个大模型,就意味着AI的春天到了?我们觉得不是,中国如果有一百万家企业应用AI,通过AI变得更好,通过AI赚钱,这才是AI的春天。

二、是不是每家公司在AI时代都要变成AI公司?我们觉得不是,如果你是一家服装公司,那你会想到你的用户需要的东西依然是好看的、保暖的、性价比高的或者是能给他带来价值感的衣服。AI不能帮你缝纫、直接生产,但是他可以帮你收集市场上的信息,让你效率变得更高,变成比你的竞争对手更领先的公司,这个是AI可以帮你做到的,而不代表你必须变成一家AI公司。过去是食品公司,现在还是食品公司,36氪也是这样的。过去我们想服务所有来找我们的客户,每年有十几万家公司寻求36氪的报道,但我们不可能全部报道,因为人力做不过来,我们能做的是要在几十个里面挑一个,过去十几年来都是这样,25个报道对象选1个报道。今天有了AI以后,是不是可以用AI的力量帮我们做件事,不是说AI写的文章会比36氪内容老师写得更好,我们尝试了一年多发现AI没有人写得好,但是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把相对小的公司或者相对标准化的东西通过AI完成报道。

AI到底能做什么?AI会不会让一家公司脱胎换骨?过去本来是一家不好的公司,通过AI加持突然变成一个顶级的公司,我觉得不会。而是那些市场上本来就很好的公司,但是服务能力跟不上,总是抱怨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和人就更好了的公司,客户不停催你能不能接我的单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最适合用AI。AI帮你满足过去有明确需求,但是因为成本、效率等问题无法满足的事情。

今天,我们也跟国内著名的大模型公司合作推出我们的AI报道产品,把我们的成本下降几十倍,这是一个好的例子。

三、我们发现,今天的AI行业中存在一个趋势,似乎大家陷入很狂热的状态中,往往是在比较我们能为AI这个行业做什么,典型的特征是卷参数,甚至行业中还有人刷参数。但卷参数真的有意义吗?我们应该卷大模型本身吗?不是的,我们应该卷AI为多少人服务,AI帮他们赚了多少钱,要不然我们光有参数有什么用。AI到底帮助多少人,有多少公司在用AI,要卷卷这个。

今天大会的主题叫“我被AI赋能了”,什么是“我被AI赋能了”,主体是“我”,是千行百业,是一百万家公司,我们跟联想、百度、智源、360、英特尔、OPPO等企业,跟很多合作伙伴一起搭建今天这个场合,向全网征集大量案例,最终征集到了两百多个案例。希望将来我们这个活动可以每年办好几次,也许到年底的时候我们能征集几千个、几万个案例,最后能达到让一百万个企业或者是更多的企业都把AI用上、用好,这才是这个会的目的。

举几个例子,比如深圳的一家机器人公司叫优必选,他的机器人此时正在蔚来汽车的工厂里实习,今天还有人在讨论到底人力会不会被机器替代,他们已经开始把机器人派过去了。中信银行他们用AI大模型做ESG评估体系,过去有很多复杂金融体系的搭建是很耗费人工的,今天他们用AI解决了,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效率。安东石油拿AI处理极端复杂地质情况下的勘探工作,过去人做的时候有很多危险,他们用AI做避免了风险,又大幅度提高了效率,AI极其适合复杂场景和危险场景。浙江的华策影视,他们用大模型做了一个小说IP初筛评估的智能助手,30分钟就可以完成百万字小说内容的评估打分,这仅仅是人类专家耗时的百分之一。

这几个例子都充分说明我们今天想表达的内容,他们还是他们自己,但是他们通过AI变得更好,没有纠结我们到底能为AI做什么,而是更关注AI能为我做什么,这个想法是非常成熟的想法,千万不要陷入到互联网时代的误区,我们在30年前曾经陷入过一次了,当时分不清楚什么是工具、什么是主体。当今天大量的人还在问,AI能不能跟我对话时,很多企业已经实实在在用AI创造价值了。

今年4月份,全球有1771个AI应用的月访问量过万次,包含国内AI应用151个,全球总累计访问量达到78.5亿次,这个事情充分证明有多少人在期待AI,也证明了AI的发展空间极大。今天,我们聊怎么用这个巨大的期待去做实实在在创造价值的事情。我们把所有到场的嘉宾分为两类,一类是AI普及者、赋能者,另外一类是被赋能者,应用者,创造者,这两类都是我们紧密的合作伙伴,我们希望两边的团队都一起把赋能这个事情做好,以后每次大会的时候拿出更多实实在在的例子,我们就是服务了那么多人,而且我们服务得非常好,我们一起创造了价值,这是我们在未来想看到的东西。

接下来把舞台交给赋能者、创造者,期待大家精彩的演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