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20年,47万公里,14000余名先心病患儿。这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赵增仁最引以为豪的几个数字。20年前,2004年8月23日,处暑,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与河北省妇联联合启动了先心病爱心普查车,首站确定在河北省行唐县。

赵增仁将二十年的筛查之路称为“补心之路”。20年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心外科、心脏超声科等专业的几代医务人员走过了河北省161个县市(区),还走过了西藏、新疆、海南、四川、内蒙古、山西等省份,普查行程47万公里,累计成功救治先心病儿童1.4万余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院启动“重走补心路·献礼二十年先心病爱心普查再发车”活动。医院供图

救治更多先心病患儿,修补更多破碎的家庭

先心病救治工程起源于2004年的一对连体婴儿。2004年1月2日,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的宝宝和贝贝出生了。出生时的他们胸腹、肝脏、心包相连,贝贝还患有复杂的先心病。手术于2004年2月14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完成,分离手术持续了整整8个小时。而襁褓中的贝贝,又再次接受了先心病手术。术后,那对曾经拥抱在一起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小肚脐,而贝贝的胸腔中,跳跃着一颗漂亮、完整、独立的小心脏。

先心病筛查的种子是在那时种下的。“还有很多家庭不知道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不知道这个病是能治好的,甚至有很多家庭因为先心病患儿夭折后导致家庭破裂。”赵增仁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2004年春天,医院与河北省妇联开始谋划,如何深入贫困地区,如何去救治更多的先心病患儿,也去修补更多破碎的家庭。

2004年8月23日,第一辆先心病爱心普查车出发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主任张会军是首批出发的医生,从河北省行唐县开始,他跟随着普查车从河北出发,足迹遍及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有时候筛查半个月,需要跋涉七八个区县,当听诊器中传来心脏的杂音,心脏超声科的医生就会进一步进行超声复查。确诊为先心病的患儿,就转至石家庄进行手术治疗。

“在四川南充,我们曾救治过一名‘反心人’,那是一名十几岁的复杂先心病患者,心房、心室都长在右侧。”张会军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我们把孩子从南充的山区接到了石家庄,手术的费用由公益基金对接,全程免费。孩子术后恢复得非常好,他现在也成了一位‘公益人’,说要把当年我们带给他的爱与温暖,带到更多地方去,带给更多人。”

“补心”的故事遍及多地,还延伸到“一带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主任张会军。受访者供图

20年,张会军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补心”,也是修补先心病患儿背后一个个破碎的家庭。而这项工作,历经了三、四代医生,不断传承、接力、修补。“20年,我们见证着一个个患儿被修复,他们能跟正常的孩子一样去上学、生活,去体验人生的未知与可能性。20年,我们也见到医保体系的发展、变迁,从新农合到城镇居民医保,报销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今已经能够达到60%~70%。有了医保支撑,慈善基金的补充就可以用到更多孩子身上。”张会军感叹。

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先心病筛查团队赴西藏阿里成功救治8名先心病患儿;2016年,他们在新疆巴州救治了30名先心病患儿;2017年,团队在海南省陵水救治了一名6岁黎族先心病女孩……小小的先心普查车正向更广阔的世界开去,开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国家,已先后救治当地的先心病孩子530余名。

筛查的触角也伸向更基层。赵增仁介绍,医院先后在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等地设立了22个“先心病爱心普查站”和18个“贫困儿童先心病救助治疗定点医院”,方便了无数贫困家庭就地检查。

而下一个20年也即将启程,为先心病患儿的“补心”承诺仍在一一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