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有“特斯拉小镇”之称的泥城镇,迎来大开发大建设20周年。从2004年到2024年,历经20年的大开发大建设,泥城镇已成长为产业动能强劲、社会民生持续提高、产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城镇。

今天,泥城镇举办“两区叠加新高地、产城融合新标杆”庆祝大开发大建设20周年主题活动,回顾开发建设历程,展望未来美好愿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泥城镇举办庆祝大开发大建设20周年主题活动。主办方供图(下同)

“泥城动能”愈发强劲

泥城镇拥有浦东新区引领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两区叠加优势,产业动能强劲。在镇域内,有镇属工业园区、琥珀园、明珠园、玛瑙园、智芯园、新科园、新侨园等一众园区,为产业项目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迎接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

每天,超过3200辆新能源汽车在这里下线,带动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泥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截至目前,泥城镇域内共有汽车相关企业29家,涵盖了电机电控、汽车电子、常规部件、内外饰、换电服务、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企业,形成了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的产业生态圈。2023年,全镇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产业规上产值占总规上工业产值的73.17%。

除新能源汽车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在泥城也有一定规模的集聚度。上海市特色园区“东方芯港”一区就在泥城,汇集了积塔半导体、新昇半导体等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15家。同时,随着城地启斯云计算、国奥源华安生物科技等企业落户泥城,数字经济、算力产业、生物医药、氢能等前沿产业领域在泥城也崭露头角。

工业产业蓬勃发展,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泥城的农业也一样红红火火。青扁豆产业不仅是泥城的一个特色产业,更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红刚青扁豆合作社这一“领头羊”的带领下,泥城镇青扁豆种植总面积达4700亩,总产量约18800吨,总产值近两亿元,带动了大批农民致富。

泥城镇公平村成功创建红色美丽村庄、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人民村、海关村成功创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现在,正在分步实施6个保留村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依托大芦线地理优势,打造“六村联动”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呈现“一条大芦线,十里风光带”的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下产业发展快进键

在泥城大开发大建设的进程中,涌现出一批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单位和个人。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授予五十家企业、十家单位、二十名个人“卓越贡献奖”“服务民生贡献奖”“最具影响力奖”“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经济贡献奖”“建设开拓奖”等6个奖项,对他们在各个行业领域、各项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同时激励和引导更多人投身泥城开发建设,为泥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为充分展现泥城镇全力谋发展抓项目的坚定决心,更好地发挥重点项目牵引带动作用,活动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沪东重机有限公司、德联新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电管家集团等11家单位与泥城镇签约,共同按下产业投资快进键,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活动现场,“上海临港泥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该公司由国企、镇属集体企业及民企共同出资成立,将致力谋划和建设大芦线沿线“六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带,赋予“临港新片区现代化产业功能服务区”“临港乡村休闲度假中心”“区域乡村中央商务(CCBD)”等特色功能,为泥城打造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和美共富的先行样板添砖加瓦。

发布泥城最新IP形象

为进一步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的需要,构建立体传播文化形象,扩大泥城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泥城最新IP形象“妮妮”与“大城”。通过IP形象,带领更多的人了解泥城、爱上泥城、扎根泥城。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20年的大开发大建设,泥城镇迎接并吸纳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建设者、创业者、投资者,经过泥城人民的共同奋斗,产业、城市与乡村和谐相融,人民生活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城市治理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未来,泥城将继续站在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和临港新片区建设的时代潮头,勇当标杆、敢为闯将,加快打造“两区叠加新高地、产城融合新标杆”,不断在新征程上创造出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