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5月24日电(记者 樊菲菲)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5月24日,国家数据局会同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文物局、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峰会主论坛上发布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案例涵盖了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覆盖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川、安徽、湖南、湖北、广东、福建、山东、新疆等12个省市,以及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力展示了有关单位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的典型经验做法,彰显了数据要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乘数效应。

例如,在工业制造领域,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汇聚22类铁路运输装备、9类港口装备、6类船舶装备的运行、故障、维修等数据超30亿条,打破装备制造商之间的数据壁垒,构建智能模型,形成近600类装备设计和研发数据集,搭建数据资产交易平台,探索形成数据资产定价模型,吸引275个运输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数据资产交易,有效推进了近100家运输装备产品设计和功能优化。

在现代农业领域,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融合农情、植保、气象、基础空间等数据,提供历史病害、监测分析、预警发布等服务,累计监测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超2亿亩,近三年年均挽回稻麦损失200万吨,年均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9.8亿元。

在商贸流通领域,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融合小商品城企业数据,推出企业信用、供应链金融等数据产品服务,提高了贸易效率,降低了交易风险,2023年,全年累计授信总额90.57亿元,放款额35.58亿元,为3.3万余户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后续国家数据局将持续推动开展“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遴选工作,让数据要素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重要支撑力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