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今天(5月24日)下午,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奉贤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上海奉贤法院交通事故案件审判白皮书(2019-2023)、上海奉贤法院交通事故案件口袋书,通过梳理分析辖区内2019年至2023年期间涉案数量、非诉讼调解及案件特点等情况,以期对群众开展相关诉讼、妥善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审判效率提出指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奉贤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卫民,奉城人民法庭副庭长(主持工作)张慧、道路交通案件审判团队负责人黄训迪等出席并答记者问。党组成员、副院长夏稷栋作为新闻发言人主持发布会。中央驻沪及本市新闻媒体代表、奉贤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邀在线参加发布会。

一、

白皮书发放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前,上海奉贤法院还举行了发布仪式,王卫民副院长向人大代表,特邀监督员,村居调解员,保险公司代表发放交通事故案件审判白皮书及交通事故案件口袋书。

二、

案件基本情况

白皮书显示,2019年至2023年,上海奉贤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审结涉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共计9,097件,五年间的结案数量依次为3,244件、2,092件、1,162件、1,208件、1,391件,纠纷数量总体下降,且幅度较大,2023年结案数同比2019年下降57.12%。

2019-2023年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讼程序审结数量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至2023年,除了上述诉讼案件以外,上海奉贤法院通过非诉讼程序审查涉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司法确认案件共计155件,经审查后均予以裁定确认,五年间的结案数量依次为1件、32件、100件、16件、6件,纠纷呈现大幅增长后大幅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2023年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司法确认结案数量趋势

此外,2019年至2023年,上海奉贤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审结涉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共计9,097件,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案件中以调解或撤诉结案数共计6,421件,调撤率为70.58%。

五年的调撤案件数依次为2,725件、1,645件、695件、609件、747件,调撤率依次为84%、78.63%、59.81%、50.41%、53.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2023年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撤率趋势

白皮书反映,近五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撤率居高不下,背后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01

当事人应诉能力有待提高。

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原告,由于并不是机动车保险合同相对方,对于理赔赔付项目及标准并不清楚,对于赔付仍执着于“一口价”而非分项计算,无索赔依据可能导致获赔过少或索赔预期过高。

02

保险机构重新鉴定把控不严。

部分保险机构申请重新鉴定把控不严,对其所涉案件批量多次申请重新鉴定,可能存在保险公司刻意拖延诉讼周期、加大伤者诉讼难度、提高伤者诉讼成本的情况。

03

“人伤黄牛”问题有待整饬。

“人伤黄牛”是指在道路交通案件审理过程中,为受伤者介绍鉴定、法律服务等的相关人员,因能力良莠不齐,对当事人权利难以保障。“人伤黄牛”帮助伤者索赔的“活动费”在8%-10%之间。而部分有责伤者,在保险公司理赔后,扣除高额的“活动费”成本,所剩金额甚至无法覆盖全部医疗费,这导致伤者调解意愿降低,案件判决后无法实现案结事了。

针对上述问题,白皮书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强化宣传执法,源头预防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的减少重点在于从源头进行预防,这有赖于各道路交通参与主体交通安全意识的提升与对交通规则的遵守。

第二,深化联动机制,推动诉源治理。

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案件的诉源治理工作离不开其他力量的参与。打通公安、保险行业、法院之间信息壁垒,实现涉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数据共享、信息联通。

第三,规范鉴定工作,打击“黄牛”市场。

一方面,强化各部门联动,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提醒伤者及其家属注意理性维权,切勿轻信“黄牛”给出的承诺。另一方面,加大对鉴定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与鉴定行业协会、司法鉴定主管部门等形成稳定有效的联动机制,形成完善的鉴定机构评价体系,对评价结果较差的给予相应的惩戒措施并向社会公众公开,促进鉴定行业规范化运行。

第四,规范承保理赔,减少保险争议。

一方面,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协作配合。针对保险公司在合同条款中存在的问题,提示保险公司按照保险法规定提供保险合同条款、充分履行对免责条款的提示说明义务,通过加大技术投入、探索设计优化提示说明义务的网络承保流程,便于投保人真正理解条款的内容。另一方面,加强对保险公司的专门性法治宣传。通过各类宣传方式,普及准确的保险法相关知识,帮助保险公司完善理赔标准与流程,在事故发生后积极介入进行定损与沟通,在确认被侵权人提供的证据材料无误的情况下,应尽量使调解的理赔标准与法院的裁判标准保持统一,防止在无充分理由与证据的情况下仅因部分赔偿标准的不一致而导致调解不成,无故增加其他当事人诉累、提高诉讼增量、延长诉讼时间。

第五,优化诉讼流程,高效化解纠纷。

进一步对进入诉讼环节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进行繁简分流,优化诉讼流程,实现对该类案件的高效审判。

交通事故案件口袋书.pdf

交通事故案件审判白皮书.pdf

素材提供:奉城法庭

文字:孙汝俊

摄影:仲偲璟

责任编辑:毛振亚

BREAK AWAY

学术讨论会一等奖论文是怎样炼成的?

‍ ‍

模拟法庭,开训!

“终本案件”如何寻找执行出路?看他们雷厉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