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国古代皇后,在历朝历代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的陪夫君打天下(阿骨打的皇后述律平,隋文帝皇后独孤氏),有的辅佐明君开创盛世(孝庄皇后),有的后宫听政成为一代贤后(宋真宗皇后刘娥、辽景宗皇后萧太后),有的垂帘听政误国误民(慈禧太后),有的直接走向前台成为女皇(武则天),还有的外戚干政葬送江山(王政君)等等。在所有朝代中,西汉的皇后是最为出名的,创造了历史上诸多之最。我们来了解下西汉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有哪些著名皇后?她们都创造了哪些历史之最呢?我国史上第一个临朝听政的皇后是西汉开国皇后吕后;辅佐明君开创第一个治世的汉文帝皇后窦猗房;第一个被废黜皇后汉景帝的薄皇后;留下金屋藏娇,长门买赋等典故的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汉昭帝上官皇后;史上寿命和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之一王政君;“环肥燕瘦”以美貌著称的赵飞燕,以文采著称的班婕妤。

西汉皇后在历史上都很著名,留下了大量的传奇故事和典故,她们当中既有倾国倾城之色,又有权倾朝野之权,更有在后宫运筹帷幄决胜朝政的皇后,那么西汉这些皇后出生来源于哪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皇后出身来源:西汉是草莽出身刘邦开创的王朝, 他是以平民身份登上尊贵之位,对后妃出身、地位要求不是很高,加之选妃制度尚未完善,儒家伦理纲常还未深入人心,对后妃贞操、女德不是那么重视,皇室婚姻还处于比较开放状态,此时后妃渠道多种多样,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渠道:

选纳:从民间挑选良家女子,要求姿色俏丽、仪表端庄,年龄在13-20岁左右,这些女子经过面试筛选后被带回宫中,在经过层层考察和选拔成为皇后的。这些皇后有汉景帝母亲窦猗房,汉成帝妃子班婕妤等。联姻:皇室通过联姻巩固自己统治,增强家族实力,在大清初期非常常见,甚至是立国之策,例如满蒙联姻孝庄皇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实在汉代就已经出现这种联姻了,吕后为了巩固皇权,让儿子汉惠帝娶了鲁元公主之女张嫣;汉景帝的薄皇后是其祖母薄太后家族亲戚,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与陈阿娇也是典型的姑表亲。后来的上官皇后、霍皇后、孝哀傅皇后都是因联姻而入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纳:皇帝凭借个人喜好,不遵守已有的选纳典章制度而招纳入宫的。汉武帝听了一首“北方有佳人”的辞赋,将李夫人招纳入宫;赵飞燕姐妹是由汉成帝招纳入宫。进献:西汉向后宫进献妃子是很普遍的,汉武帝的卫子夫皇后就是由平阳公主进献的,王莽的姑姑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也是进献的,王政君在后位61年,默许外戚干政葬送了大汉江山。

此外,西汉时期要想入宫成为妃子还有其它方式,例如开国皇后吕后在刘邦未成王前,就与其联姻;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是刘邦作为战利品而夺来的;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是其民间遇到的患难夫妻;总之,西汉后宫妃子来源广泛,途径不一,有出身卑贱,有因色而进,这也造就了西汉皇后拥有大量的传奇故事,西汉皇后对朝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皇后对朝政有哪些影响?总的来说,西汉后宫参政大致能分为三个阶段,吕后和窦太后代表早期阶段:吕后以临朝听称制八年,功绩巨大,她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刘邦去世后,吕后诛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稳定了刘氏江山,在此期间吕后推行黄老学说,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宽省法令,恢复言论使经济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窦太后坚持黄老学说,辅佐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开创了“文景之治”将大汉推向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官太后和霍太后代表中期阶段:上官皇后参政时,由于霍光把持朝政,上官皇后并没有发挥出多大的抱负,她在废掉昌邑王海昏侯,迎立汉宣帝刘询体现了她的远见和清醒的头脑。

王太后和赵飞燕为西汉末期代表:王政君在后位61年,直接参政四十余年,她对西汉末期朝政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亲眼目睹了西汉由兴盛到衰败,直到王莽篡权的全过程。她扶植王氏外戚,默许外戚干政,委任王莽监国最终葬送了西汉刘氏江山。西汉为什么有这么多皇后干预朝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皇后干预朝政有如下几个原因?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是其干预朝政的制度条件,在这种体制下,很容易形成皇帝一人“乾纲独断”的情况,形成朝臣、皇室、外戚为主体的集权体制。当皇帝驾崩时,继位的皇帝年幼,白痴、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治理朝政时,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母后就成为干政的可能,例如汉惠帝年幼无法处理政事,吕后登上政治舞台;汉成帝不学无术,元后才走到前台临朝听政。

儒家思想,以孝治天下,“家天下”的模式,皇帝百姓的“君父”,皇后自然是百姓“君母”,皇后处理家事,治理后宫是应尽的义务,这也为处理国事,提供了道德的理论基础。刘邦建立大汉后首推孝道,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这给母亲的地位带来了巨大的提升,虽然当时是“男尊女卑”,但是以“孝”为先,这也就能使太后通过儿子之手参与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