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出行方式,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很多人认为电动车不过就是几节电池加上轮子,跟儿时的玩具汽车没什么区别,因此不靠谱。然而,购买电动车后,许多人对电动车的误解得到了澄清。特别是这3个误解,到目前都还有不少人深信不疑,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一:电动车省油不省钱

在电动车日益普及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电动车省油不省钱”。很多人认为电动车的电池昂贵,维修费用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数十万的损失让人望而却步。但实际上,这种观念往往忽视了电动车在长期使用中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以及保险和保养等实际成本。

我们先来看看电动车的电池成本,电动车的电池成本确实是购车时的一大开销,但这部分成本并非完全由车主承担。在购车时,许多电动车品牌都提供了电池租赁或分期付款等灵活方案,大大减轻了购车压力。

同时,电池作为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正规品牌的电动车电池往往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保修政策,一旦出现问题,厂家会提供相应的维修或更换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电动车的电池成本在保险方面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电动车的保险费用相对较低,第一年大约在5000-7000元之间。这部分费用中,已经包含了电池等核心部件的保险,有事故可以走保险理赔,大大减轻了车主的经济负担。

另外,电动车的结构相对简单,运动部件较少,因此在日常使用中磨损和维护成本远小于燃油车。例如,电动车的电机和变速器等核心部件,由于结构简单且工作条件相对温和,其使用寿命往往更长,维修频率更低。

对于出租车或网约车等高频使用场景,电动车就更经济了,其保养成本也相对较低,一次常规保养的费用大约在200元左右,由于能源使用成本较低(电费远低于油费),且保养周期更长、费用更低,因此在长期使用中能够显著降低用车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二:必须要有家用充电桩

在电动车发展的初期,充电桩的功率普遍较低,汽车充电速度慢,往往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次充电。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一台家用充电桩,确保电动车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充电,无疑成为了许多车主的首选。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动车充电功率的提升成为了可能。如今,主流电动车已经普遍配备了800v高压充电技术,这一技术的运用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使得电动车在快充桩的支持下,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补充大量电量。

另外,随着电动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地和企业对于充电设施的建设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如今,在大多数城市的方圆3公里范围内,都能找到至少一个120kw的快充桩

这样的充电设施布局,不仅使得电动车车主在需要充电时,能够迅速找到附近的充电站,而且还保证了充电的高效性。在快充桩的支持下,电动车车主只需等待短短的20分钟,就可以为车辆补充300公里的续航电量,这样的充电效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日常出行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电动车充电技术不断进步、城市充电设施日益完善的今天,电动车车主完全可以通过利用快充桩来满足日常的充电需求。与此同时,快充桩的普及也避免了家用充电桩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如安装难度大、占用空间、安全隐患等。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家用充电桩在特定情况下的便利性。对于拥有固定住所、充电需求频繁的电动车车主来说,安装家用充电桩确实可以带来更加便捷和经济的充电体验。

比如对于一些混动/增程汽车来说,由于其电池容量小,基本只有纯电动车的三分之一不到,因此一两天就要充一次电,同时这类汽车很少有800v高压充电,所以充电速度还很慢,因此这类汽车就需要家用充电桩。

不管怎么样,在快充技术日益成熟、城市充电设施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家用充电桩的作用和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三:容易自燃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一个声音也不绝于耳:电动车容易自燃。这种声音往往带有一种恐慌和误解,仿佛电动车就是一个随时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但事实上,这种说法真的站得住脚吗?

早期的电动车,其电池结构确实相对简单,由多个电池串联而成,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这种电池结构的脆弱性使得电动车在遭受撞击或其他外部冲击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电动车的电池系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电动车采用了,无热蔓扩散技术和弹匣电池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这些技术使得电池在遭受撞击、穿刺等极端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避免发生热失控和自燃现象。

不仅如此,这些技术还能在电池系统内部形成一道坚实的防线,即使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也能在极短时间内将其隔离,防止火势蔓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技术进步外,国家和行业对电动车的安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出台一个“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其中明确的规定,如果电动车电池发生受热不能控制的情况时,5分钟内不能起火和爆炸,以确保我们能有时间离开。这一规定的实施,无疑为电动车的安全性能加上了一道坚实的保险。

另外,在2022年动力电池大会上,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孙金华给出了一个统计数据: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着火概率大概在0.03%左右,而燃油车的着火概率则在0.01-0.02%之间。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大,电动车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易燃易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电动车的安全问题掉以轻心。无论是电动车还是燃油车,都存在一定的火灾风险,作为车主和乘客,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碰撞等事故。同时,各地也应继续加强监管和研发力度,提高电动车的安全性能和技术水平,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

总之,我们也需要摒弃对电动车的偏见和恐慌,以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态度看待这一新兴的交通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