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陈莉琼

5月21日,由武汉大学团队自主研制的“珞珈三号”科学试验卫星02星成功发射。武大在测绘遥感方面从未让人失望,遥感技术学科排名连续7年蝉联全球第一。

现在,社会公众可以更直观、深入地了解武大测绘遥感实力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精神教育基地日前正式上线“百校百馆”——湖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并开启一键预约功能。

据介绍,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精神教育基地以我国测绘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联合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以及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2个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普基地,组成了“一室两院一馆两基地”的测绘学科科学家精神教育场馆集群。基地作为武汉大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通过图片、视频模型、手稿等多种载体,将科学家精神与学科发展史融合,展示了测绘学科的南极精神、珠峰精神、北斗精神和闪耀时代的科学家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基地场馆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仪器、模型、手稿、出版物等实物展品300余件,多媒体设备12处,照片展品200张,科学家纪录片5部。建设了测绘与空天信息院士墙、遥感仪器历史博物馆、测绘学科成果展厅、空间智能交互厅、数字文化遗产虚拟厅、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地面站等7个科普展示空间。

通过测绘与空天信息院士墙,观众们可以充分了解夏坚白、王之卓、陈永龄、叶雪安、金通尹等39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精神,学习科学家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豪情奉献,科技报国、集智攻关的接续奋斗和矢志教育、甘为人梯的师者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测绘学科成果展厅,观众们可以了解武汉大学测绘学科波澜壮阔的学科建设史,感受测绘先贤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品德,以及几代科学家深厚的传承初心、继往开来的家国情怀,传承和践行测绘精神、北斗精神、南极精神、珠峰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奋进故事。

目前,该基地开放时间为工作日14:30-17:30(每周一闭馆)。由于基地同时为科研场所,暂不接受个人预约,欢迎大中小学及社会团体以团队形式预约(每次预约最多40人)。预约方式为:提前7天通过极目新闻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进入“百校百馆”平台,进入武汉大学页面,选择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精神教育基地,点击“一键预约”。感兴趣的观众,也可同时预约前期已上线“百校百馆”平台的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武汉大学校史馆。

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基地上线“百校百馆”平台前,专门对学生志愿讲解员进行了培训。同时,为迎接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25日-6月1日,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精神教育基地将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科普+科学家精神”系列开放活动。欢迎学生团体通过预约来基地打卡,并参与“珞珈星武汉站”科技绘画比赛。

“百校百馆”是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网信办、湖北省委教育工委、湖北省教育厅统筹指导,依托极目新闻建设的湖北“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已有数十所湖北高校入驻,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了各类展馆上百家,其中许多展馆为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点击“极目新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栏“百校百馆”,可进入该平台。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