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阅历的老牧民都知道,在新疆荒漠中生存着一种体型庞大的“巨兽”——普氏野马。这种野马体格健壮,肌肉发达蕴含着强大力量,体长可以达到2.1米,体重还超过700斤。

普氏野马性情凶暴,战斗力爆表,被称为“荒漠战神”。这种濒危物种踪迹神秘,在过去的几十年都极其少见,它究竟有多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一野马,马中神骏

普氏野马,也叫蒙古野马、亚洲野马,是目前全世界标准意义上唯一真正的野马。1897年,俄罗斯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发现了这一野生马种,也是人类第一次在野外捕捉到野马的踪迹,这一发现引发了很大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给这种野马取名为“普氏野马”,它们的快乐老家是中亚地区的平原、半沙漠地带,后来又被引进到欧洲、蒙古,我国的新疆、甘肃等省份也有引入这一品种。

普氏野马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马类动物,体长在1.5至2.1米之间,肩高可以达到1.2米左右。它们的外形与普通家马的差别很大,不仅脑袋更大、腿部更短,脖子也更加粗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氏野马的体毛多为灰黄色、红褐色,肚子则是黄白色,体表毛发短而密,鬃毛坚硬地耸立,显得威风凛凛。普氏野马的四肢粗壮,蹄子呈椭圆形,在复杂地形中也能快速奔跑。

普氏野马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马类的明显特征,即它们的毛色会随着季节而改变,夏季为浅棕、冬季为红棕。它们的小腿下方呈现乌黑的颜色,也被民间称为“踏青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普氏野马最早出现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以及我国与蒙古国界线附近的马鬃山。它们的演化史可以追溯到6000万年前,比国宝大熊猫的历史还要长,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普氏野马的繁殖周期相对较长,雌马通常在11个月左右就会发情,但雄马则需要6年才能性成熟。其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6月,雌性普氏野马每年只产一胎“独生子”,妊娠期大约为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荒漠战神,万马之王

普氏野马是典型的群居动物,它们的组队形式通常是1雄马+N雌马,以这样的5~20只成员的大群体结构进行活动。马群会一边游荡一边生活,在每天的早晨和傍晚,依照固定的觅食路线去寻找食物和水源。

普氏野马喜爱吃芨芨草、卤味、树皮、小灌木等,因为有发达的咀嚼肌,所以啃食能力很强,一顿能吃很多斤食物。不过普氏野马虽然是“素食主义者”,战斗起来却比有些吃肉的还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强大的雄马首领指挥下,普氏野马群体能够发挥出N+1的战斗力。它们很少落单,在群体觅食时还有专门的“哨兵”警戒,以此来躲避天敌的袭击,打起来的时候也能保持群体秩序。

普氏野马天性暴躁,具有强烈攻击性,加上一身结实发达几百斤的腱子肉,冲击敌人时就像一辆“战车”。在面对恶狼攻击时,普氏野马也能利用起自己的“飞毛腿”,狠狠踹碎敌人的脊梁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氏野马还善于奔跑和跳跃,狂奔起来最高的速度可以达到65km的时速,方便其在草原上快速移动以逃避天敌。除了爆发力,它们的耐力也非常强大,持续奔跑几个小时都不会累。

除此之外,普氏野马喜欢生活在山地、草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带,这些地区气候干燥、光照充足,环境条件与普氏野马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它们的适应力很强,能够忍受饥渴,在恶劣的荒漠野外环境中也能自由活动。

天生优越的“身体硬件”,严谨的群体阵容、强大的生存力、环境适应性,让普氏野马在荒漠中几乎战无不胜,很多动物都不敢随意挑衅它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野马波折的生存之路

20世纪,野马群曾经广泛出现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但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人类的大肆捕杀都对它们的生存产生了极大的威胁。1876年,西方人普遍认为最后一只欧洲野马死在了乌克兰,这一物种就此绝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仍然有俄国的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不肯放弃希望,多次带人到新疆寻找野马群的身影。1878年,功夫不负有心人,真的让这一小队在新疆准噶尔卡拉麦里山发现了世界上仅有的普氏野马种群。

但热爱养马驯马的西方贵族很快就盯上了这些野马,多次让人到准噶尔偷猎野马运返回国,而且每次都能抓住很多只。19世纪末,德国军队一高官带走了几百只幼马,但到欧洲却仅存活了28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到现在,由于过度捕猎、栖息地破坏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原因,普氏野马的数量再次急剧减少。现在全世界动物园等地仅有的野马,几乎都是劫后余生的野马后代,但由于长期被人工圈养已经逐渐丧失了野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各国政府和相关组织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繁殖等。目前,普氏野马已经被官宣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时也被IUCN确定为红色濒危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从国外引进了24只普氏野马。1986年在新疆建立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并且致力于“野马还乡”的计划,用人工繁育+野外放归的方式,增加野外种群的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多年过去,通过DNA分子检测、人工授精等科研手段,光是新疆的普氏野马就有了500~600只,当地的繁育中心也成为了全球普氏野马繁育数量最多的基地。

今年5月,新疆再次从卡拉麦里山放归了18只普氏野马,至此为止,新疆人工放归的普氏野马已经有了146只。在专家的努力下,我国普氏野马的野外种群数量正在稳定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护普氏野马这一珍稀物种,需要各国加强对其生存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同时积极开展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以促进其数量的恢复和保护。这样,“万马之王”才能再次驰骋荒漠。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