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叔在退休后一直保持锻炼的好习惯,但是近段时间他发现自己散步有点吃力,原先轻松可以完成的路线,现在要歇好多次才能完成。

一天和邻居聊天时说到这事,邻居提醒他可能是身体出现了健康问题所致,让吴叔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

这可把吴叔吓坏了,担心自己是不是真患上了什么疾病。

网络上有不少有关走路速度、步数与寿命之间的研究,接下来小艾就带大家来具体的了解,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柳叶刀研究:不同年龄有最佳长寿步数

柳叶刀公共卫生》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四大洲涉及近5万人的15项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确定了对不同年龄人群的每日最佳行走步数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受试者的走路步数将他们分成了四组,分别为最低组3500步、次低组5800步、次高组7800步、最高组10900步。

通过对比发现,相较于步数最少的组,另外三组的受试者死亡风险下降了40~53%不等。

年龄>60岁的人群,每日步行6000~8000步死亡风险最低;年龄<60岁的人,每日行走8000~10000万时,死亡风险最低。再额外增加步数的话,则不会带来更多的健康获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人员表示,多项研究表明运动对健康有好处,尤其是对于一些本身运动量少的人群而言,运动可带来的获益更大。

但运动也要注意适量,过度进行运动反而起不到好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经常走路的人,可能收获六大身体益处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为了健康每天都走路7000~8000步,这个习惯整整保持了20多年。他认为老年人每天应进行6000~7000步的走路,有时间的话可以多走几步,在走路的时候保持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不要小看走路这个运动,坚持下去可给身体带来不少的好处。

1、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走路可帮助控制体重、调节代谢、辅助改善三高等,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死亡风险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降低癌症风险

美国哈佛大学对7万人进行的一项长期研究指出,每日走路1小时可降低50%的肠癌风险;无独有偶,美国加州大学针对1455名前列腺癌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每周快走3小时可让前列腺癌恶化程度降低57%。

3、帮助预防骨折

散步可对腿部肌肉进行锻炼,减轻骨骼对整个身体支撑的压力,对预防老年人骨折有很大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促进心脏健康

走路可对心肺功能起到锻炼作用,让心脏泵血以及肺部吸入氧气的功能加强,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5、延缓大脑衰老

走路可帮助改善整体的认知功能,让人保持正常思考能力和记忆力,延缓大脑衰老的速度。

6、减轻关节疼痛

走路是除游泳外对关节负担最小的运动,本身罹患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也同样适合进行。且走路可转移关节压力、促进关节液循环,帮助预防骨质疏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老年人走路有4“要”,走对了更健康

走路对健康有好处毋庸置疑,但前提是要走对路,这四个要点一定要做好。

要注意热身:不要觉得走路运动强度低就不需要热身,不热身直接走路同样容易运动损伤。在走路前要充分摆腿、拉伸股四头肌,让身体热起来。

姿势要正确:走路时要注意保持落地轻盈、步伐稳定,抬头挺胸,切不可含胸驼背的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鞋子要合适:合适的鞋子可减少膝关节损伤,要注意选择专门的运动鞋,在走路时可起到缓震、减轻足弓压力的作用。

地点要选对:走路的地点要选择在空气好的公园或体育场,避免选择马路边,不仅空气质量差还容易发生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路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锻炼,在走路的时候也有不少的注意事项,上文提到的你都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