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果妈~

发现这样一个现状:不少家长不知道该如何辅导孩子,然后,就各种报班。

似乎,只要报完班,就万事大吉了。

上次在幼儿园门口,还听到不少大班的家长在聊天,纷纷说自己给孩子报了什么班儿。

有一位宝妈,暑假给孩子报了6个班:幼小衔接班、阅读班、写字班、拼音版、珠心算班、专注力班。

为啥报这么多?

不会写字,“画”字都能画错;

拼音还不会;

幼小衔接机构教得全面;

珠心算能增加孩子计算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每一项自己焦虑、孩子没学得很好的内容,家长从未想过自己教,直接就给安排培训班。

最后,一个暑假根本安排不过来。

这位家长一说,其他家长纷纷开始要各个培训机构的联系方式。

你是这样的家长吗?

果妈发现,身边这样类似的家长,是真的多啊!

幼升小,虽然是个很重要的开始,但是孩子未来学习的路还很长,家长能一直将孩子丢培训班吗?

家长又是否能够一直为孩子找到靠谱的培训班?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中有提到,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主要培养时间便是幼升小、一二年级,这时候的学习,是规划出来的,是父母陪伴出来的,即使要报班,也不能盲目跟风。

幼小衔接仅剩4个月的时间,果妈对这4个月进行了详细地规划,家长们可参考,然后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去为孩子规划、报班。

幼小衔接最后4个月的规划来啦!一定要收藏,别再盲目跟风报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果妈自己制定的计划表,这一系列完成下来,4个月时间,幼小衔接定然没问题了。

算下来,每天最多只需要2小时的时间。这时间和报课时间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上幼儿园回来,可以相对集中着学;

周六周日,可以分散着学,给孩子充足的活动时间。

规划一:识字(每天15分钟)

识字,是一件需要积累的事情,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所以这件事情,千万不要指望别人,而是要自己带孩子去一起完成。

识字的方式有很多种,最简易的,还是采用“阅读”的方式来提升识字量。

比如,分级阅读《小羊上山》、快速识字《四五快读》、趣味识字《学前识字立体翻翻书》等等。

每天15分钟,坚持下去,一年级开学之前别说700字,就说1000字也不会很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规划二:拼音(每天15分钟)

拼音重要,却也没那么重要。

在1-3年级,拼音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为了识字。

在3、4年级之后,已无大用处。

但是没接触过拼音的孩子,学起来,那也是相当困难的,必须得提前会一些,一年级才能跟得上。

但其实,只要学会了,拼音就很简单。

每天15分钟,读、写、用,一一做到了,这拼音也就过去了。

规划三:阅读(每天30分钟)

阅读习惯,是孩子持续学习的基础能力。

只是,如果孩子每天回家就看电视,这可养不成阅读习惯。

亲子阅读,是最快的养成阅读习惯的方式之一。陪孩子看看科普书、读绘本,哪怕是故事等,只要能提起孩子的兴趣,阅读习惯也就能很快养成了。

如果孩子识字量已经不错,又或者拼音很不错,那么可以开始阅读一年级的《快乐读书吧》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规划四:练字(每天1页)

不知道别的地方如何,反正在我们这个城市,一年级写字不好,是要被请家长的!

学龄前控笔、练字、笔画笔顺等的练习,也是写字习惯的养成,等到了高年级想要再纠正,就晚了。

每天练上一页,慢慢纠正、养成好习惯。

规划五:数学(每天15分钟)

数学的学习,比起结果,过程其实更为重要。

比如,20以内的加减法,孩子需要会计算,但是需要在数感的养成上计算。

如若直接送孩子去各种培训班,那么数感就不一定能养成了。

选一些适合学龄前孩子的教材,带着孩子边学边玩,就能够实现(比如规划七中的一日一练)。

如果孩子掌握比较好,那么可以继续深入做一些思维逻辑方面的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规划六:古诗词(每天10分钟)

启蒙过的孩子还好,但是没启蒙过的孩子,也要开始启蒙了,否则上了小学接触这些,会很懵。

而且,古诗词这种小古文,是可以提前学的。

而且这时候让孩子读古诗词,不仅仅是古诗本身,还需要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慢慢形成“古文语感”。

可以直接给孩子准备一本小学生的“古诗词合集”,能用一整个小学。

规划七:一日一练巩固(每天15分钟)

其实无论是自己教,还是上幼小衔接班,这一步,都不可省。

准备一套幼小衔接的练习,做完!

写在文末

21天养成一个习惯,家长用4个月时间,养成孩子学习、兴趣上的各种好习惯,值!

同时,幼小衔接还完成了!

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