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前举行的2024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首届医疗健康融合转化发展论坛上,展示了市生药中心与"区域型TTO(技术转移办公室)"的一批医疗领域转化成果,举行了专业学科转化平台的启动仪式及"开放性成果产业化LAB"的授牌仪式。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是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2023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达到9337亿元,同比增长4.9%。

"区域型TTO"平台于在2020浦江创新论坛暨全球技术转移大会揭牌启动,成立四年来已探索出一条"验证+转化"的特有创新模式。本次活动上,涉及运动医学、航海医学、骨科医疗器械、先心病诊疗等多个专科转化平台正式启动,力争推动更多"面向人民健康"、惠及人民安全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手术室变通仓,一年"挤"出近5万分钟

作为全市最繁忙的医院之一,上海市肺科医院一年的手术量超过2万台,其中腔镜手术率高达97%,如何提高手术效率,是市肺科医院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起源于英国,可同时进行4台手术的通仓手术室进入了肺科医院副院长周晓的视野。然而,国外的通仓手术室均为骨科打造,如何研发适应肺科手术特点的通仓手术室成为他的团队率先攻克的难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晓介绍,通仓交融手术室加入了交融与变频两个特点,所谓交融就是撤去了适合骨科手术特点挡板,让手术室成为一个结构上完全放开的大空间,所谓变频就是可以根据手术需要,一键将洁净度要求从Ⅲ级手术标准变成Ⅰ级手术标准。

去年3月,通仓交融手术室开始在市肺科医院投入使用,表现出良好的节能、省人、高效的特点。传统4台手术需要配备医生12人、护士8人,进入通仓后共需要医生9人、护士5人。经测算,每次接台耗时节省13分钟,平均每天节省220分钟,一年总节省时长近5万分钟,约等于34天。

"我们胸外科2023总手术量已超过2.5万台,通仓交融手术室的启用功不可没。"周晓说。

专业机构帮忙,医生成果"一键转化"

由于产业链较长、涉及方面颇多,生物医药领域一项技术的创新与转化,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上海市肺科医院在通仓交融手术室从开始接触到正式落地,一共经历了8年的历程。对每天忙碌的医生来说,要他们找对接企业、了解知识产权、收集数据、填写报告更是不切实际。

"临床医生的临床工作相当繁忙,所以我们模式是由医院方提供技术与专利,由专业的平台进行工程化操作。"周晓介绍说。如果用一个词描述TTO的运行方式的话,对医生来说,他们只要关注研发而不用考虑寻找需求方、知识产权等一系列成果转化中的问题,基本做到了"拎包入住"。

在区域型TTO的帮助下,上海市肺科医院最终与上海建工安装公司展开合作,进行项目的成果转化与推广。尝到了甜头的医生们,围绕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痛点,又启动了新一批成果转化项目。据悉,肺科医院与区域型TTO共建的"肺科复合手术创新转化平台",也在此次活动中正式启动,未来为医院的创新转化之路保驾护航。

"未来手术室发展两个方向,一是越来越智能化、复合化,另一个方向是越来越移动化、节约化。"周晓判断。从集装箱手术室,到大孔径术中CT……目前,上海市肺科医院与区域型TTO共有4个项目签约。

作者:沈湫莎

文:沈湫莎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