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亲人朋友聊天,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

所有人都觉得以后老了的生活不用考虑,你看现在的老人生活的这么好,以后一定会更好。

对于这个说法,我不敢苟同。

因为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化。

觉得现在老人生活好的人,大部分都是未经过脑子的思考的孩子。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作为一个年轻人,努力工作,每月拿上万块钱工资依然觉得生活的不如人意,那么那些一月收入几百的老人,没有任何可能在物质上比你过的更好。

总有人觉得,老人活的很好,是因为物质上没有那么多追求。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就说:“我买新衣服给他们,他们也不穿,还嫌弃我浪费”。实际上呢?有没有不爱穿新衣服的人,有。但是只有经常可以穿新衣服的人,才会不在乎新衣服。

老人不买房不买车,怎么会有年轻人的烦恼呢?

实际上呢?70多岁开车到处旅游的人幸福,还是70多岁坐免费公交幸福?我想这应该不是一个问题。

更遑论年纪大了之后,有钱尚且买不到健康,没钱的人面对疾病到底是如何度过的,在农村只要你稍微观察,就不难得到结果。

然而这一代老人依然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他们的儿孙即便没有技能,也依然可以靠单纯地劳动力生活。

在过去几十年里,只要愿意干活,不怕吃苦,在沿海地区的工厂,或者是某个工地,总能找到活干。只要有活干,就有自己家人一口饭吃。

虽然日子可能清苦了一些,但是只要全家人努力,在老家盖个房子,让老人安度晚年,还是一件不是很难的事情。

然而到我们这一代人就有问题了,一方面,如果我们可以赚到一部分钱,那么也会买房子,如果我们赚不到买房子的钱,那么首先没有多少存款,其次租房还要掏钱。

年轻时候身体健康,努力工作,尚且压力山大。

年纪大了以后,渐渐老去身体机能下降,没有工作,怎么可能会生活的好?

一方面,年轻人自己的压力本就会变大,一方面,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管理工作当中毕竟轻松。

换句话说,一头驴子,在能拉磨的时候尚且吃不到萝卜,在干不动活的时候,反而可以吃饱喝足,这符合常理吗?

仔细想来,这无非是人们的一种正常的思维方式,那就是不肯正视生活,明明前面有困难,就是不愿意去思考。

举个例子,你交养老金一月交1000,交30年也就是30万,60岁退休到80岁,也就是一月有1500的样子,多余的钱从哪里来?不可能凭空而来,必须是要去投资才能创造价值。

而如果这个账户现在的投资你都不知道,你到底凭什么能自信到相信自己退休后可以丰衣足食?

聪明人未雨绸缪,老实人一辈子辛苦。

一旦你想明白这个事情,一旦你想明白有些情况即便是有钱也买不来菜,你就会知道,一定要想办法去过上正常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