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上世纪六十年代,伴随着“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指示,陈永贵以及大寨的名字“飞”向了全国,同时,大寨也被树立为农业的典型,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观来说,大寨的艰苦奋斗精神非常值得学习,但在学大寨的过程中,有一些东西却变了味,尤其是伴随着“包产到户”的推广,“农业学大寨”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说到这里,大家知道是谁第一个揭开了大寨问题的盖子吗?

此人就是杨显东。杨显东出生于1902年,湖北沔阳人,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23年,杨显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京金陵大学农科,主攻棉花和蚕桑专业,后续他还前往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后,杨显东投身祖国的农业发展,从此与农业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杨显东走上了从政的道路,担任了农业部副部长,自此之后,他长期在农业领域奋战,为提高新中国棉花的产量与质量做了不懈的努力,是新中国名副其实的农业领域专家。同时,杨显东还兼任了农学会会长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农业领域培养了大量科研人才,促进了农业与农村工作的发展。

1978年夏天,农学会在太原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大寨还是我国农业的典型,因此,代表们一致要求杨显东带着他们到大寨看一看。于是杨显东就带着800多名代表前往了大寨,见到的却与想象的不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正值盛夏时节,虎头山却光秃秃的,这是为了人造平原,砍掉了很多树木。除此之外,小麦的长势也很一般,只有玉米长得不错。代表们对此议论纷纷,杨显东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心里想,大寨问题的盖子必须要揭开了,否则再搞下去,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极其不利。

当时陈永贵还担任副总理,揭开大寨问题的盖子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过,杨显东认为这件事不能再耽误下去了。1979年,在全国政协小组会议上,杨显东鼓起勇气发言,第一个揭开了大寨问题的盖子:“我认为动员全国各地学大寨是极大的浪费,是把农业引入歧途,是把农民推入穷困的峡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显东的发言掷地有声,同时,他也揭开了大寨问题的盖子。1980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对大寨的问题非常关心,坚决支持杨显东在1979年的发言。1980年8月,山西省委发布了《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年底,中央转发了山西省委的报告以及相关批语,这也标志着“农业学大寨”的彻底终结。

作为揭开“农业学大寨”问题盖子的人,杨显东也为终结“农业学大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之后,杨显东继续投身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农业与农村问题的研究当中,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杨显东还担任了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务,继续为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献言献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1998年,杨显东因病去世,享年96岁。值得一提的是,杨显东的儿子名叫杨元惺,而杨元惺的妻子,也就是杨显东的儿媳名叫刘延东,曾担任统战部部长以及副总理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