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于1987年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它的每一块砖石

都载满岁月的印记

40年前

河北秦皇岛一位小伙和同伴

从山海关出发

历时508天、徒步7400多公里

一路迎难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海关抵达嘉峪关

在长城上留下了

人类第一行完整的足迹

他也因此成为了

世界上第一个徒步走完长城的人

他就是被誉为“长城之子

“长城百科全书”的

著名的长城专家——董耀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40年过去了

已担任燕山大学

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教授

董耀会

依然在奔走呼吁

不遗余力地做科普

持续用他的方式向世界介绍长城

传播着长城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生只做“长城”这一件事

董耀会为什么会对长城“用情至深”

一起揭秘

01

历经508个日日夜夜

人类首次全程行走长城

“如果能在长城全线

留下人类第一行足迹,

用文字记录长城沿线的风光

和长城脚下的人,

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1982年一个晚上

山海关长城脚下

三个年轻人

有了这个极为大胆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提出这个想法的人

就是董耀会

他出生在河北秦皇岛

那时25岁的他热爱文学

对群山间宛如巨龙般的长城

产生了无尽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金山岭长城

“只要我们在长城上迈出第一步

就是成功。”

1984年5月4日

计划就这样有条不紊地开始实施了

董耀会和同行的两个队员

还给这次行动起了一个代号——

“华夏子”

“每天各自背着20多斤的设备和资料,

天亮了出发、日落前下山,

晚上就住在长城附近的村子里。

盛夏的时候,

日头毒、天又热,

喝水就靠随身带着的两个军用水壶。

冬天冷得出奇,

每天在雪里走的时候,

脚都冻成大冰坨……”

回忆起那时的“年少轻狂”

已是丝丝银发的董耀会

看上去格外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徒步走长城很艰难

却无比值得

1985年9月24日

“华夏子”团队

嘉峪关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他们手握国旗

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

历经508个日日夜夜

他们最终成功完成了

徒步考察长城的壮举

也是华夏子孙在万里长城

留下的第一行完整的脚印

这一次行走

改变了董耀会的人生轨迹

从出发的那一天开始

他便再也没有离开过长城

02

徒步走长城之后

长城便成为他心里沉甸甸的责任

1985年

是董耀会与长城关系的分水岭

如果说在这之前

长城是家乡村落的标志

是能登高远眺的高墙

那么徒步走长城之后

长城便已是他心里沉甸甸的责任

是需要他去守护的沧桑

董耀会徒步考察的明代长城

墙体长度约为6200多千米

而当时

其中保存较好的只有约513千米

“每一天,每一刻,

这一现象,让他十分痛心

他明白

徒步考察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从1986年1月至10月

董耀会他们

完成了《明长城考实》的写作

记录了一路上他们所见长城的破坏

除了风雨侵蚀

也有很多来自人为的原因

长城脚下的小山村

随处可见用城砖砌成的围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

中国长城学会

参与研究《长城保护条例》

倡议设立长城保护基金委员会

成为第一任主任

2017年12月

董耀会用十年时间

主持编纂的国家“十二五”项目

《中国长城志》出版

这部鸿篇巨制共10卷

12册2300万字

是我国第一部大型长城专业志书

在宏观上对长城做全面文献梳理的著作

其问世填补了历史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

他又在做《中国长城史》丛书

要用长城串起制度史、修建史、

事件史、人物史

他推动了“长城学”的创建与发展

不仅在长城学研究领域

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他还精心录制

《董耀会说长城》系列短片

常年坚持到社会各界、大中小学

举办长城文化讲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11月

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正式成立

成为国内第一家涵盖长城

历史、军事、地质、地理、

生态、文化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机构

董耀会担任首任院长

他最喜欢的就是和大学生们一起交流

因为他们才是长城保护与研究工作的

新生力量

他要让90后、00后的年轻人

主动亲近长城文化

体悟长城精神

参与到世界文化遗产的

保护工作中来

要让保护长城

这样一件文物部门一家的事

变成每个中国人自己的事

03

一生只做“长城”这一件事

长城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董耀会说

长城像父亲

父亲生育养育子女

现在父亲老了,需要我们去反哺

同时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要依靠它

依托它

来滋养我们的民族和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0年来

董耀会一直走在

探索保护长城的道路上

只为唤起民众对长城的保护意识

即使其间经历了生死考验

也从未停下探索长城的步伐

2000年

在从长城回来的路上

董耀会乘坐的车遭遇严重车祸

他受到严重脑震荡

昏迷了一周多

颧骨、眼眶骨变形

一只眼睛几乎失去了视力

在他病愈出院后

正式工作做的第一件事

是对外发布长城保护

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们在结束明代长城考察时,

提出来一个观点,

就是三个‘三分之一’:

明代长城只有三分之一的墙体

还保存得比较好;

有三分之一多已经倒塌了,

成遗址了;

还有三分之一,

是连遗址都没了,

已经彻底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发现发布后

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

“把这个发布出来,

对长城的保护就会有很大的推动。

我只有一个念头,

只要对长城好,那我们就去做。

对长城好就是对国家好,

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城

董耀会走了40年

研究了40年

也宣传保护了40年

也为长城奔走呼吁了40年

而今

已年过花甲的他

仍在书写记录着长城

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持续用他的方式向世界介绍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耀会说

长城是他的家

是心灵的归宿

是生命的一部分

他要用有限的生命陪伴长城

保护这个伟大的文化遗产

综合自河北日报客户端、冀云、cctv4、北京卫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