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王明,不少人都听说过他的名字,尤其是和他紧密相关的王明路线”“左倾冒险主义”,更是被写进了课本,牢牢印在了许多人脑海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明

而说起王营,恐怕就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了。而这个王营不是别人,正是王明的亲妹妹,不过,相比较于大哥王明的一生“辉煌”,妹妹王营的人生就显得暗淡很多。她19岁弄丢了儿子,23岁丈夫又去世,还曾经沦为俘虏受尽折磨,一生隐姓埋名低调做人,直到去世也没有享受过什么,称得上一生坎坷。

因此,为了感谢王营一生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在她晚年中央帮她实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

因此,晚年的王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这个昔日的童养媳,现在正过着幸福的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那么,王营一生到底经历了哪些坎坷?中央又为她实现了什么愿望呢?

“大团长”与“小代表”

王明原名陈绍禹,是陈家长子,父亲陈聘之为人淳朴正直,曾做过私塾先生、店员,没有固定职业,收入微薄,只能勉强养活一家。

而陈聘之却不止王明一个孩子,在王明之前还有一个大姐,之后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一家五个孩子,养育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在艰苦的环境下,大姐陈先民早夭,二妹陈映民仅出生七天,就被送给了一户姓吕的农桑人家做了童养媳,以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

陈聘之将全家的希望都压在了长子陈绍禹身上,因此在全家节衣缩食的供养下,王明读书十分用功,先后考入安徽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和国立武昌商科大学,后来更是前往苏联留学,可谓风光无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明

和这位大哥形成对比的,则是二妹陈映民。她从记事时就已经是别人家里的童养媳,没爹疼没娘爱,命运在出生的第七天就已被定死,这一切,只为了让大哥有学上。而王明的这位二妹陈映民,正是之后的王营。

陈映民出生于1913年,是陈家最小的女儿,和王明年龄相差了10岁。对于这个妹妹,王明向来是没什么印象的,只因陈映民出生仅几天就送给人做了童养媳,而他又常年在外读书,和陈映民不经常见面,寥寥几次见面,也只是客气的寒暄,丝毫没有一个兄长的样子。

好在,吕家一家都是忠厚人,陈映民到了吕家之后没有受到什么虐待,只是金寨县长期是贫困山区,当地百姓大多缺吃少穿,因此陈映民从小没少吃苦,一年到头都难得吃上一顿饱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1926年,在大革命的号召下,地处豫皖边境的金家寨也迎来了革命思潮,许多人喊着闹革命,各地也纷纷组建起农民协会,号召农民参与进来。当时陈映民的丈夫吕绍文受到了革命号召,决定参加农民协会,而作为吕绍文的妻子,陈映民也夫唱妇随的跟着丈夫加入了农协。

当时金家寨的农民协会由共产党员桂伯炎、袁继安领导,当他们看到有女同志加入进来时,便主动上前,希望陈映民能够发挥女性在宣传工作上的长处,担任农民协会的妇女代表,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妇女活动。

当时陈映民年仅13岁,又不识字,听到桂伯炎等人的请求后担心难以胜任,便有些畏缩,不过在其他协会成员的帮助下,陈映民还是接受了妇女代表的职务,并很快适应了这一工作。在党的领导下,陈映民和农协成员一起到附近村庄宣传革命思想,并在当地组织起了妇女协作委员会、童子团,和农民协会配合着一起开展土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这是陈映民的第一次革命经历,也是从这里开始,她踏上了一条革命道路。

1928年,陈映民和丈夫吕绍文正式结婚,婚后陈映民继续领导当地的儿童团和妇女工作。由于她在儿童团中是年纪大的,在妇女协会中是年纪小的,因此儿童团员往往称她为“大团长”,而妇女们却称她为“小代表”

并且,由于陈映民的宣传鼓动,陈映民的娘家一家也纷纷投入到了革命之中。当时王明已经加入共产党,并且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因此在二妹陈映民以及大哥王明的带动下,1929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陈家一家先后投入革命。王明父亲陈聘之还参加了当年5月的金寨立夏节起义,并担任六安六区赤色互经会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在革命的号召下,陈家一家、吕家一家,以及王明母舅一家共三个家庭都参加了革命,可谓满门忠烈。而就在1929年5月立夏节起义之后,二妹陈映民生下了一个孩子,这是吕家的长孙,因此孩子一生下来,吕家就为其取名“吕美成”,将其当成了全家唯一的宝贝看待。

不过,即使在生育前后,陈映民也没有放下革命事业。在不便行动的日子里,她便带着妇女协会的女同志一起为红军编草鞋,缝纫衣服,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稍微能活动了,便将孩子托给婆婆照顾,自己则随着红军和游击队前往各个民团宣传,了解红军各部队的情况。

背着儿子“跑反”

1929年下半年,陈映民被任命为少先队指导员,而当时的少先队队长正是后来的开国中将皮定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皮定均

一次,陈映民和皮定均外出配合红军工作,在前往联系红军的路上发现了当初被红军打跑的反动民团行踪,于是陈映民和皮定均两人连忙赶到红军驻地,将这一情况报告了上去。在红军的进剿下,反动民团残余被成功剿灭,其头目汪东阁也被绳之以法。

经过这次事件,组织看到了陈映民的努力,鉴于她以往的革命成果,组织决定将其吸收进共青团。1930年,在皮定均的介绍下,陈映民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并被任命为六安六区五乡共青团支部书记。次年儿子断奶后,她便和丈夫吕绍文一起参加了红军,成了一名红军女战士。

在红军队伍中,丈夫吕绍文是战士,她是宣传员,两人同在一个师内,彼此之间也有照应。同时,丈夫的两个弟弟吕绍武、吕绍全也都加入了红军,因此在吕家一家参军期间,孩子的养育任务只好交给了家中的婆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1931年,陈映民加入红军后便被吸收为共产党员,接着继续在部队中工作。然而当时的中国革命形势日新月异,鄂豫皖苏区建立以来国民党反动派一直对其虎视眈眈,多次派兵到苏区进行“围剿”,鄂豫皖苏区面临着巨大威胁。

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被迫转移。转移时,红军主力部队、地方游击队还有跟着红军队伍转移的群众都加入了队伍,因此在长长的红军部队之后,还跟着上千“跑反”的群众。

所谓“跑反”即被反动敌人追赶逃跑,红军转移时许多心向革命的群众害怕反动派占领苏区后遭到残害,因此只好跟着红军一起转移,由于人数较多,红军战士们就将这支队伍戏称为“跑反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原本陈映民是和丈夫一起随部队转移的,当时吕氏三兄弟以及陈映民都在红军队伍中,但当时部队转移时吕美成才3岁,陈映民不放心把孩子留在家里,因此只好将孩子带着一起上了路。

在长长的红军队伍中,陈映民一边跟着部队行军,一边背着孩子,很快就落在了后头。刚开始时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的陈赓注意到了陈映民,陈赓看到她背着孩子,行军负担重,便让她跟着师医院走,走不动了就把孩子放在担架上赶一阵,到了宿营地后,随军的军医也好照顾母子二人。因此,刚开始的路虽然辛苦,但陈映民母子二人还算平安。

然而部队出了省之后,敌人开始从中原、鄂西等方向包围过来,因此在行军到鄂东北地区时,红军队伍遭遇了敌人袭击。为了尽快穿过敌区,红军加快了行军速度,这对那些体力不支的战士和跑反队来说可谓是灾难,在枪林弹雨中,陈映民背着孩子越走越慢,渐渐脱离了队伍,而在急行军中谁也顾不上谁,因此陈映民只好慢慢吊在部队后面,慢慢追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可随着时间的拉长,陈映民母子和红军队伍的距离越来越远,最后连后卫部队都看不到了,带着孩子的陈映民无奈,只好跟着走得最慢的跑反队一起行动,日夜不停地追赶红军。

不过这时候的跑反队已经没有了当初上千人的大部队,经过上千里的长途跋涉以及枪林弹雨之后,许多群众被甩在了后面或主动返回家乡,如今还在跟着队伍的仅剩下了十几名青年妇女,她们都是坚定追随革命队伍,渴望加入红军的女战士。陈映民来到跑反队后,由于她是掉队的红军,因此众人对她十分敬重,在追赶红军队伍的过程中,众人纷纷帮她替换背孩子,以减轻她的负担。

在十几个人来回倒手背孩子的情况下,陈映民终于跟上了这支“娘子军”的行军速度,加上一路上的老乡帮助,她们距离红军部队越来越近,眼看就能追上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失子丧夫

在行军过程中,一个三岁多的孩子说重不重,但在不停地赶路下,多一点点重量都是巨大的负担,更不要说几十斤重的孩子,因此尽管有十几个人来回倒手替换背着,但众人还是疲累不堪。

正当众人累的气喘吁吁地时候,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乡出现在众人身边,提议说:“你们都走累了,我来帮你们抱抱孩子吧!”

众人一路上受过老乡不少帮助,听到有人要帮忙抱孩子也没有多想,于是便将孩子递给了他,可那老乡越走越快,慢慢竟将她们甩在了后头,十几人紧赶慢赶也没有赶上。等到赶到宿营地的时候,众人四处找不到那位老乡,才反应过来孩子丢了。

照料了一路的孩子在十几个人眼皮子底下被人抱走,众人既焦急又内疚。可众人分头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孩子的身影,就连那位老乡,附近的村民都说没见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陈映民弄丢了儿子,几次哭得昏厥,但后有追兵,又要追赶红军队伍,她们不能耽搁太久,因此在其他同志的安慰下,陈映民只好先去追赶红军队伍。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赶路,她们这仅剩十几人的跑反队终于追上了红军部队,陈映民找到了丈夫,回到了原部队,跑反队其他同志也被红军部队收留,加入到其他部队当中。之后,陈映民跟随红四方面军穿越数千里,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横穿中国来到了川陕地区,在这里,经历了严峻考验的陈映民被委以重任。

1933年6月,陈映民当选为中共川陕省委常委,同时担任省委妇女部副部长,领导四川北部的妇女工作。在这里,她带着数百名妇女同志在当地进行宣传活动,组织妇女运动,还召开了妇女代表大会,成立了红军妇女独立团。1935年2月,这支全部由女战士组成的红军队伍扩编为了独立师,陈映民在其中的贡献自然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陈映民和三千多名女红军一起向陕北转移。由于战乱,追赶上红军的陈映民三年都没有见过丈夫几次,而自从参加长征之后,更是彻底没了丈夫以及两个小叔的消息,这让陈映民隐隐感到不安。

然而,没等到她打听到丈夫的消息,她们妇女团就被敌人打散。在冰天雪地里走了几天几夜后,原妇女团全军覆没,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等主要干部全部被俘虏,陈映民也在其内。沦为俘虏后,陈映民先是被关押了一阵子,之后被押解到青海一个被服厂做苦工。

 在被服厂里,她们形同奴隶,不仅没有工资,还时常受到毒打。偶尔,还有国民党伤兵过来抓人做老婆、丫鬟,不愿意就往死里打。

后来,在一位好心司机的帮助下,陈映民从魔窟中逃离,一路流浪乞讨回了安徽六安老家,彼时的她没了儿子也没了丈夫,顿觉失去了一切,一股无依无靠的感觉油然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明

1937年,陈映民和父亲陈聘之前往武汉投奔王明,随后被安排到延安担任工作。到了延安后,她仿照大哥改名“王营”,从此长期在后方工作,且担任的只是一些保管员、营业员等非重要职务,直到退休,也不过担任了重庆水产公司的人事科科长一职,和从前的“省委常委”可谓天差地别。

而到了晚年,她也终于得知了那失踪数十年的丈夫以及小叔的消息,原来他们早已牺牲在了当年的长征路上。尽管悲痛,但数十年的时间,陈映民心里早就猜到了结果,因此最后的答案对她来说也只是解了心里一个结。这个结解开后,陈映民牵挂的就只剩当年跑反时丢失的儿子。

当年儿子虽然被人抱走,但想来那人应该不会害了儿子性命,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儿子应该还存活于世。因此,在临死之前见儿子一面,就成了陈映民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中央得知这一消息后,鉴于陈映民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决定帮她实现这个愿望。1977年,一个年近半百的老人出现在工作人员视野中,经过比对,工作人员确定他便是吕美成。找到生母后,吕美成也欣喜万分,1978年,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吕美成从河南前往重庆探望陈映民,至此母子相见。而陈映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也在组织的帮助下实现。

因此,陈映民在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中写道:“我这个昔日的童养媳,如今正过着幸福的晚年。”

相比较于哥哥王明的一生,陈映民的人生无疑是暗淡无光的。刚出生就为了大哥求学牺牲了自己的人生,长大后又为了革命东奔西跑,受尽磨难,吃尽苦头,最终的愿望也不过是希望和亲人见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因此,陈映民或者王营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她的名字虽然不为人所知,但她为祖国为人民所做出的贡献祖国将永远记得,她的名字,也将永远刻在历史的功勋柱上,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