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公主汪毅纯,是台湾土生土长的阿里山人,属于阿里山的“邹族人”,是邹族头目家族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邹”,从族语翻译过来是“人”的意思,是高山族的一个重要分支族群。

中国一共56个民族,56朵花。55朵在大陆,第56朵花在宝岛台湾,就是高山族

台湾高山族细分下来有16个族群,总人口大约52万,占台湾总人口2300万的约2.4%。

分别是:泰雅人、赛夏人、布农人、邹族人、鲁凯人、排湾人、邵族人、阿美人、太鲁阁人、撒奇莱雅人、卑南人、赛德克人、噶玛兰人、拉阿鲁哇人、卡那卡那富人、达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族人”主要居住在台湾中央山脉的两侧,海拔在500公尺到1500公尺之间,以狩猎为主,靠山吃山。

因为追逐猎物,“邹族人”一支追到了日月潭,并在那里定居下来,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形成了300多人的日月潭“邵族人”。

在日寇占领台湾期间,为了掠夺高山上的名贵桧木等资源,台湾少数民族对自己土地坚定保护的信念是很深的,因此向日寇发起了坚决的抵抗。

日寇对这些台湾的少数民族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和镇压,以至于一些高山族的分支族群直接被灭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阿里山,处处可见当年日寇砍树后留下来的半截树根,这些奇形怪状、巨大的树根经过近百年的风吹雨淋,虽大部分已枯朽,但它仍张着大口,天天在控诉日寇的伐木罪行。

这些都是日本掠夺台湾珍贵资源的罪证。

最让人气愤的是,那些被日寇掠夺走的珍贵木料,一部分被日寇用来修了靖国神社。

在靖国神社门口,当地导游介绍时,往往都会得意的提到:这是阿里山的桧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里山的邹族人世世代代教育自己的族人:一定把那些“桧木”要回来,追回日据年代他们掠夺的包括桧木在内的全部文物。

“邹族人”住在山上,没有文字,大多通过口传、舞蹈以及一些生活习俗把既有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

台湾教科书对少数民族是相当的歧视。

阿里山以前叫“吴凤乡”。

“邹族人”有砍敌人头的习俗,清朝年间,政府派了个地方官到台湾驻守,吴凤就是这位地方官的儿子,一直在台湾生长,也会讲“邹族”的话,于是就干起了通译的工作。

有一次族人发现他调戏当地一个女孩子,所以就把他砍头了。

蒋介石了解了这个故事后,说邹族人是野蛮的民族,为了提醒邹族人哪怕是对敌人也不要砍头,于是就把邹族人居住的乡定名为“吴凤乡”,把这个故事写到教科书中,还在台湾嘉义市的地标位置矗立起吴凤的塑像。

阿里山“邹族人”经过那里时,心里都特别不舒服。族人们不断地搞街头运动,大概是1989年3月1号,所有的部落都汇集在嘉义市,经过一番斗争,终于把吴凤的塑像拆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在邹族人的抗议下,政府审批同意把“吴凤乡”改名为“阿里山乡”。

福建道教九仙宫的“梦文化”跟“邹族人”的“梦卜”有共通之处,阿里山九仙宫分宫,也是以此为契同点,让阿里山与大陆连接起来。

在马英九时期,大陆人到阿里山的消费能力让高山族人瞠目结舌,什么产品都是“买、买、买”,大家就会去想象大陆人都这么有经济实力,大陆的生活得多美好啊,各部族的人都非常向往大陆,最大的愿望都是祖国统一

台湾各个部族的人都坚信:台湾回家的路真的并不遥远,希望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