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毛主席女婿孔令华因公出差到广东,结果在前往深圳的路上遭遇车祸去世。消息传到家里,毛主席女儿李敏当场昏厥,好一会儿,才从这种深入骨髓的悲痛中醒转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

这时大儿子孔继宁还在外地工作,无法给她支持,女儿孔东梅又刚刚大学毕业,还需要她来照顾,因此李敏顿感无依无靠,泪水从早到晚不停的流,怎么也擦不尽。

后来女儿孔东梅在谈到那段时期的时候,忍不住哭诉道:“爸爸车祸去世后,妈妈和我都感到千头万绪,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而妈妈当时身上还带着病,听到爸爸去世的消息后,身上的病更严重了。用我爸的话说,妈妈是没过一天好日子!”

听到这里,不少人产生了疑惑。心想作为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从小肯定是锦衣玉食,为何被说成没过一天好日子呢?

大鸡蛋

李敏原名毛娇娇,是毛主席的长女,也是毛主席与贺子珍唯一存活并养大的孩子。而说起李敏,就不能不提李敏的母亲贺子珍,因为对于贺子珍来说,李敏是她生命的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

贺子珍出生于江西永新,16岁参加革命,和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被称为“永新三贺”,革命活动受挫遭到反动派追杀时,曾靠两把手枪一枪打死一个敌人,因此获得了“双枪女将”的称号。之后,贺子珍跟着哥哥贺敏学上井冈山,而在她来到井冈山的次年,毛主席便率领着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了井冈山。

于是,在井冈山被称作“永新一枝花”贺子珍被派到毛主席身边工作。1928年,国民党反动民团的一次抓捕活动意外让贺子珍对毛主席产生了感情,当时国民党的反动民团近在眼前,而毛主席临危不乱,镇定指挥,那种从容不迫的风范彻底打动了贺子珍,从此贺子珍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而毛主席也对这个年轻美丽的女红军慢慢心动,因此在两人不自觉的靠近下,两颗心逐渐火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之后,两人之间的窗户纸被捅破,于是便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办了个简单的婚礼,从此成为夫妻。结婚后,为了更好照顾毛主席的工作和生活,贺子珍便被派到了毛主席身边担任机关秘书,从此开始了十年相伴。

从1928年到1937年,毛主席和贺子珍结婚十年,一共生下了六个孩子,但由于战乱等各种因素,最终活下来并亲自养育的只有李敏一个。李敏是贺子珍冒着枪林弹雨从长征路上保护下来的孩子,红军到达延安后,贺子珍在陕西延安一个窑洞内生下了李敏,不过,由于长征路上物资匮乏,贺子珍长期营养不良,因此李敏刚生下来时瘦瘦小小的,仅有两个巴掌那样长。

李敏出生后,听说贺子珍生产的其他女红军一齐挤到了窑洞前,问在门口的毛主席道:“主席,听说贺大姐生了?”

毛主席高兴道:“生了,生了!生了个大鸡蛋!不过长的和子珍一样,清秀、文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左)

女红军们听罢连忙挤进窑洞里,一进窑洞,就看到了贺子珍身边放着的那个小小婴儿。邓颖超轻手轻脚的走上前,仔细端详着孩子道:“真是个小娇娇啊!”

此时孩子还没取名,跟着进来的毛主席听到邓颖超这话,立即觉得用“娇娇”两个字形容女儿实在是太贴切了,因此干脆就给孩子取名“毛娇娇”

毛娇娇出生后不久,贺子珍和毛主席之间的感情就产生了裂痕,要强的贺子珍不愿再当毛主席的秘书,屈身于家庭,希望能够独立承担工作,因此在生下孩子不久,她便进了延安抗大学习。

当时延安抗大是干部晋升前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贺子珍只要能顺利从抗大毕业,就能够到独立的工作岗位上去工作。然而,彼时的贺子珍已不是十年前的贺子珍,由于频繁的生育和物资匮乏导致的营养不良,产后的贺子珍时常头晕眼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

此外,由于在长征路上为掩护战友被炸弹炸伤,身体里埋下了十几枚弹片,日夜折磨着她,因此在延安抗大学习的短短一两个月间,她先后昏倒在卫生间数次,根本无法坚持学习,更无法工作。

但贺子珍是个十分要强的人,她想着既然身体不好就先疗养身体,身体治好了再学习工作。当时延安医疗条件有限,她便去了苏联。贺子珍离开时,毛娇娇出生还不到半年,还没记住母亲的样子。

洋宝贝

到了苏联后,贺子珍立马跑到莫斯科,请医生取出她身体里的弹片。然而医生检查后摇了摇头,告诉她弹片已经被骨骼、肌肉和肺叶包住,根本不可能取出来了,听到这里,贺子珍面如死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

之后,贺子珍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不过此时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出生不到十个月便因肺炎夭折,贺子珍因此陷入忧郁痛苦之中。

几年后,为了不让贺子珍在苏联太寂寞,毛主席将四岁的毛娇娇送到苏联陪妈妈。而由于战乱及距离,此后毛主席便鲜少得到贺子珍和女儿的消息,也不知道她们母女二人在异国他乡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毛娇娇到了苏联后虽然给了贺子珍不少安慰,但没过多久,她便得知了毛主席再婚的消息,这对她来说可谓是一个晴天霹雳。

当初她离开时从未想过两人离婚,她只是想着最多一两年便治好病回国,但万万没想到这一走竟然给两人的婚姻画上了句号。因此,失去幼子又失去丈夫的贺子珍陷入了深深的忧郁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右)

一次李敏生病时,她因中苏两国的治疗方法不一致和医生大吵了一架,之后便被以“精神分裂”的理由关入了精神病院,从此贺子珍再见不到女儿,也再听不到外界的任何信息。

而离开母亲的毛娇娇,则被送到保育院里,直到1947年王稼祥夫妇前往苏联,才得知这一消息,但当时贺子珍已经被关在精神病院两年多。贺子珍的遭遇让王稼祥夫妇十分惊怒,于是王稼祥夫妇立即向苏联交涉,让他们放人。之后,在王稼祥以及罗荣桓夫妇的帮助下,贺子珍从精神病院脱离,带着已经十三岁的毛娇娇回到了祖国。

当贺子珍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她已离开近十年。

由于毛娇娇四岁到苏联,之后学俄文说俄语,而贺子珍则被囚禁精神病院两年,无人说话,因此两人回国后讲话都是磕磕巴巴的,如同刚学说话的幼童,好长一段时间后,才慢慢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前左二)毛娇娇(后左一)

毛娇娇回国后,先是在母亲身边继续生活了一阵子,但直到见到毛主席之前,毛娇娇都不知道著名的毛主席是她的父亲。1948年,毛主席派人将毛娇娇接到了身边,直到见了面,毛娇娇方才确认毛主席就是她父亲。

当时毛娇娇是和哥哥毛岸青一起来到毛主席身边的,一路有着毛娇娇的小姨贺怡以及苏联大使尤金博士护送。一行人到北平后,从小离开父亲的毛岸青和毛娇娇两人看着对面的毛主席,都不敢相认,只是畏惧的站着一动不动。直到小姨贺怡推了一把两人道:“他就是你们的爸爸,快叫爸爸呀!快叫呀!”

直到这时,兄妹两人才磕磕巴巴的用中文叫出了两声低弱的“爸爸”,之后毛主席惊奇的发现,两个孩子竟然不大会说中文,满口都是“洋话”,于是,之后毛主席出门逢人便说家里有两个“洋宝贝”,可见毛主席对两个孩子的喜爱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右一)

之后,为了毛娇娇上学方便,毛主席便从“敏言讷行”中取出一个“敏”字,以自己从前的化名“李德胜”中的“李”为姓,为女儿取名“李敏”,从此和二女儿李讷一起上下学。因此,改了名字的李敏和李讷两人在学校里毫不出众,根本没人知道他们是毛主席的孩子。而由于每次都是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送两个孩子上学,毛主席就让李银桥当了两个孩子的“家长”,学校要求家长签字时,一律由李银桥签上名字。

当时国家各项物资匮乏,在学校里吃大食堂的两姐妹几乎没有吃过饱饭,因此饿的面黄肌瘦,李银桥看了于心不忍,便偷偷给两姐妹送了些饼干,可毛主席知道后,却大发雷霆。对于毛主席的愤怒,李银桥辩解道:“别的家长也有给孩子送东西的,孩子吃不饱饭,家里关心下也是应该的!”

谁知毛主席听了这话更愤怒了,厉声道:“别人送别人的,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能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李银桥对毛主席的这种态度十分不解,当年李敏和贺子珍在苏联时,由于二战期间苏联也物资匮乏,母女二人每天只有一两块黑面包填肚子,如今好不容易生活好起来了,毛主席却还要几个孩子过那种艰苦的日子,这让他十分想不通。

窝头公主

不过,李银桥很快就明白了毛主席的想法。

两姐妹上大学后,由于学校离得远,两姐妹周末回家时可能遇到危险,因此李银桥便自作主张派车去接。可没接两次,这件事就被毛主席知道了,毛主席严厉批评了他,道:“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为什么我的孩子就要用车接?让她们坐公交车,或者自己走回来!”

后来说到这些事,毛主席说道:“孩子受苦,我心里也不好受。但她们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就不能享受。我不能看着老百姓家的孩子饿肚子,让自己的孩子吃饱,要挨饿大家一起挨饿,同甘共苦,一起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听到这些话后,李银桥彻底明白了毛主席的苦衷。毛主席不是不爱孩子,但他首先是一名国家干部,其次才是孩子的父亲,作为国家干部,他要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因此作为父亲,他就不能让自己凌驾于人民之上,让子女后代享受优待。

后来,由于李敏常常在学校啃窝头,穿的也十分朴素,知道她身份的人便送了她一个外号“窝头公主”。而李银桥也曾当面对毛主席说过:“她们可比普通人家的子女吃苦多了!”

李敏成家后,由于当时和丈夫孔令华两人还在上学,没有收入来源,因此刚开始还是和毛主席住在一起。但没过多久,毛主席就将女儿女婿“赶”出了家门,让他们搬出去独立生活。而那时李敏刚刚生下一个孩子,因此她平日里一边要按时上课,维持学业,一边还要照顾孩子,回家操持家务,一个人忙的团团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 毛主席 孔令华

而她和孔令华上课的时候,就只好将孩子托给保姆。但请保姆也要花不少钱,他们每个月只有毛主席资助给他们的三十块钱生活费,这些生活费既要付房租,又要请保姆,还要买菜做饭,交学费,买书,一件件都办下来就算一分钱掰成两半用也不够。因此,李敏和孔令华结婚后日子常年过得紧巴巴的,这比当年在毛主席身边生活时更要艰难。

后来李敏回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时,说到生活中的难处,她几乎要落下眼泪,但想到父亲不喜欢哭的孩子,因此最终还是强忍住了泪水。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一直恪守父亲的教诲,本本分分的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她很少接受记者采访,几乎不在社会上抛头露面,也从不借着父亲的名头做任何事,李敏曾说:“我的爸爸妈妈的确很伟大,但我却很普通,普通到和大街上的每个公民一样,这又有什么可炫耀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东梅(中)

有了儿女后,李敏也始终严格教育子女,不让他们受到一点特殊对待,一切都让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因此孔继宁和孔东梅从小到大,始终是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工作,从未享过任何特别的优待。后来孔令华曾对孩子们说:“你们妈妈从小到大挨饿了几十年,吃苦了几十年,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你们现在生活好了,但也要努力做个普通人,靠自己的双手劳动!”

  1999年,孔令华在深圳因车祸引发心脏病去世,听闻噩耗,在北京的李敏当场便晕了过去,好一会儿才悠悠醒转。她一生没有过什么好日子,唯有在父亲和丈夫身边的时候才是最幸福的,可正当她以为儿女都已长大,可以和丈夫放手安度晚年的时候,上天把她的另一半幸福也带走了。因此听到噩耗后,李敏顿感无依无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继宁(左)

好在,儿子孔继宁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了家中,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撑起家庭的重任。经过了几年打拼之后,孔继宁终于让这个家度过了难关,让母亲能够安心度过晚年。

作为毛主席的后人,李敏生下来就注定要承担更多的东西,因此选择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既是李敏自己的选择,也是毛主席教育的结果。而从李敏以及毛主席身上流露出的良好家风,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则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培育出更多勤劳朴素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