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响起了令人悲痛的哀乐声,顿时整个场馆化为了一片悲伤的海洋。邓小平同志亲自为逝者致悼词,党中央各位领导也齐聚在这里,和他们的老朋友作最后的告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

悼词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纯洁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敬仰与爱戴。”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有人付出牺牲,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也是这样,而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不怕吃苦、甘当绿叶的角色。他究竟是谁?他为党和国家又做出过哪些不可磨灭的贡献呢?

少年立志为报国,甘当绿叶实难得

提起我们国家的总理,相信绝大多数的第一印象都是周总理,甚至可以说这是唯一的印象。从最早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到后来的共产党,再到后来建立起伟大的新中国。其中每一个阶段都闪耀着周总理的身影,他为新中国所做出的的贡献足以让我们尊称他一声“国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周总理固然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与缅怀,但正如“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每个成功的总理背后也有一个甘愿付出、甘愿充当绿叶的副总理。

这个站在周总理背后,同样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无数突出贡献的人,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述的角色——在位长达21年的副总理李富春。

清朝末年,积弱已久的统治者再也无力抵挡外国列强的入侵,曾经富饶和美丽的中国就这样成了侵略者肆意瓜分的对象。在各国列强的长枪利炮之下,“外患”已然成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清朝统治者只好以割地赔款的方式来维持他们摇摇欲坠的统治。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当这句话从慈禧口中说出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天就已经要变了。因为中国人不会接受这样屈辱的安排,在封建统治者和外国列强的双重压迫之下,一场足以令清朝统治覆灭的“内忧”爆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太后

一个个怀揣着报国之志的有为青年自发集结在了一起,共同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奋斗,共同为了一个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我们的李富春总理就曾是这万千青年中的一员,当时年仅19岁的他就远赴法国,只为找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在那里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深入调查和研究法国的社会问题,从而对各种政治斗争理论都有了全新的理解。

和其它党派的成立过程不同,共产党的成立是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我们国家的形势不同于其它国家,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远比其它国家要更为严峻,这就使得早期的共产党人不得不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之路。

随着李富春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加深,他逐渐开始将理论转向了实践。在法国留学的那段时间,他发起了“以实行社会革命为宗旨”的工学世界社,发起了多项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政治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富春

通过这些实践,李富春逐步成长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1922年6月,李富春在法国巴黎发起并建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这个政党就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

也正是因为这个党派的建立,李富春得以结识了青年时期的周总理。他们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从此便成了一路风雨兼程的革命伙伴。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也为了彻底解放国民落后封建的思想,他们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宣传中国革命情况的活动。

这些活动的影响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接触到了新思想,每个人都在期盼着中国美好的明天。在中国革命渐渐有了希望的同时,李富春也在法国找到了属于他的爱情,他结识了同为湖南人的年轻女孩蔡畅。

可能是因为同乡的缘故,两人之间少了几分生涩感,接触的机会也慢慢多了起来。最重要的是,两个人有着同样的理想和抱负,他们都准备将青春奉献给中国的革命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富春

这样纯洁而可爱的两个人有什么理由不走到一起呢?在一众朋友的见证下,李富春和蔡畅互许终身,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珍贵的恋人。可当时的形势不允许他们有太多的儿女情长,短暂的温存之后,李富春就回国开始了新一轮的革命斗争。

屡次扮演“救世主”,成党内“灵魂人物”

1923年6月,根据中共三大的指示,我党决定和国民党展开合作。为了后续的工作能够顺利展开,李富春自愿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并随后被派往法国担任国民党旅欧支部宣传科主任一职。

即使身处国民党的岗位上,李富春依然没有忘记他的初衷。在帮助国民党开展海外宣传和发展力量的同时,他也就国民党目前的形势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明确指出国民党应该摒弃“联军阀倒军阀”的策略,广泛开展宣传组织起工农阶级,从而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国民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富春

在李富春的努力下,国民党内部形势出现了很大的改观。两年后,因为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军阀混战,李富春也被第一时间召回了国内。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列强、军阀、土匪强盗各方势力齐聚的局面下,老百姓基本上都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救国事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回国后李富春被任命为了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委员,但随着革命形势的严峻,他又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担任军法处处长兼政治部委员。之后北伐战争便开始了,在李富春的指导下,这支原本散漫的队伍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虽然一路上碰到的大多是北洋军阀的精锐,但第二军依然连克强敌、屡建战功。

这一场场胜仗不仅仅促成了北伐战争的全面胜利,更为我党后来创建人民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朱德同志曾经这样评价李富春同志做出的贡献:“如果没有他开展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就不能有后来的独立团,也不会有南昌、秋收、广州、湘南等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后来国内局势的发展让李富春的贡献显得更加突出了,随着蒋介石公然叛变革命,共产党也由正面斗争转为了地下斗争。此后李富春先后辗转上海、香港等地指导地下工作,并于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开始担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1934年9月下旬,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可就在这个最危险的节骨眼上,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却因伤无法指导工作,最后还是李富春同志紧急顶上了这个缺口。在他的领导下,部队政治工作得以迅速稳定,部队的战斗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一直到红军会师陕北之前,李富春一直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一职,为我党的艰难转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很快我党的斗争又转入了抗日战争阶段,那八年的时间李富春都是在延安度过的。他平时不仅要组织党内日常的各项工作,还要管理党内的财政工作,把“劳模”精神给发挥到了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可国民党却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实行了经济封锁,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下可把根据地的战士们都愁坏了。最艰难的时候,红军战士们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这也让部队的士气变得有些低落起来。

在这个危急时刻,又是李富春站了出来。他组织根据地的军民一起开荒种田,每天天不亮就亲自下地干活了。在他的鼓舞下,战士们铆足了劲地干活,最终靠着辛勤的劳动度过了那段艰难时期。

打那以后,李富春就成了党内的一大“灵魂人物”,这个名副其实的党内“大管家”真正做到了让人信服。可以说,如果不是李富春把一切后勤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话,前方的将士们绝不会拥有那么强的战斗力,最终的胜利也会来得更加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富春

新中国成立后,李富春肩上的担子丝毫没有减轻,发展国家经济的重任又落在了他的身上。他参与并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每一个项目都亲力亲为,为此常常工作到深夜。他当时提出的一些理论,时至今日依然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积劳成疾离人世,革命传承人皆知

1954年9月,李富春正式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一职,成了周总理的“贤内助”。在这个位置上,他一干就是21年,将自己甘当绿叶的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为新中国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1974年,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工作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但他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平时身体上有任何不舒服他都会硬扛过去,从来不舍得把时间花在看病上,结果积劳成疾的他很快就病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经过医生的检查,李富春患上了严重的肺癌,遗憾的是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自知时日无多的他没有任何惊慌,只是放不下手边的各种工作以及恩爱多年的妻子。每天趁着治疗的间隙,他还要翻阅一些文件,然后再和妻子说会话。

可因为早已病入膏肓,在接受了一年多的治疗以后,李富春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临终前他嘱咐身边人一定要照顾好他的妻子,并且教导女儿一定要“一生跟党走”,尽己所能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富春同志的一生是伟大而无私的,他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他从没为自己谋取过半点私利,一件中山装一穿就是十几年,平日里连肉都很少吃,家里的家具更是十分简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我们国家的条件好起来以后,中央也给李富春同志安排了舒适的新房子,还给他配备了一辆汽车供日常出行。可这些条件全都被他给回绝了,他坚持住在那套老房子里,平时上下班也坚持骑自行车。

可就是这样一个简朴到极致的人,却在临终前作出了捐出毕生积蓄的决定。1975年3月,在李富春同志去世两个多月以后,她的妻子蔡畅将两人的积蓄10万元一同上交给了国家,旨在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

这是李富春同志生前的愿望,也是为了他后半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虽然他们夫妻之间没有过多言语,但一切早已尽在不言中,这是他们之间的默契,更是独属于他们的动人爱情。

早些年为了革命事业,夫妻俩在生下女儿李特特之后就没有再要过孩子了,李特特也因此成了他们的独女。为了让女儿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他们从不给女儿提供过多的物质享受,也从没让她享受过任何特殊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特特

受到原生革命家庭的这种影响,李特特从小就养成了独立坚毅的品格。15岁那年,她和毛主席以及刘少奇的子女们一起被送往莫斯科国际儿童院接受教育,在那里她享受了一段难得的舒适生活。

不久之后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李特特断断续续在苏联各地接受了高等教育,并于1952年返回了国内。回国后她一直在一线从事农业科研工作,并且自愿报名去了条件艰苦的北大荒。

李特特用她所学的知识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的那些年,她辗转国内各地,但一直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她的这种不怕吃苦、无私无畏的工作精神一直持续到了她退休那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特特(右一)

当时的她已经是65岁的高龄了,但她依然闲不住,转身又将精力放在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工作上。单从这一点来看,李特特的确继承了她父亲李富春同志的风格,这对父女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何谓共产党人的传承。

李富春同志不仅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和党,同时还培养出了如此优秀的女儿,这样的一位总理让你如何能不对他肃然起敬呢?虽然李富春同志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生前所做出的贡献依然在影响我们每一代人,我们要永远铭记和缅怀他。

为了能够让这种革命家庭的精神更好地流传下去,国家也将李富春同志的故居列为了重点保护文物,至今那里仍然可以窥见他们当年的一些生活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李富春同志的伟大早已无需多言,革命老前辈永垂不朽,人民也将永远怀念他。

看完了副总理李富春同志的一生,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