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月,北京一条胡同里的一户人家,大门敞开着,里面不断传出着欢声笑语,处处都弥漫着高兴的气息。这一户主人家姓熊,今天家里晚辈们都欢聚一堂,为老人庆祝八十大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虽然正值冬天,气温还是非常的低下,寒风凛冽,冰冷刺骨。可是这位80多岁的老人却不顾严寒,和妻子守在门口,不断向胡同口眺望着。家中的晚辈不断劝说老人回屋里暖和一下身体,可老人就是不为所动。

就在天色一点一点暗了下来,将要完全黑下来的时候,胡同口终于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熊老先生赶忙抬头,定睛一看,双眼泛起了泪光。只见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亲自拎着两瓶花雕酒,后面跟着的一位年轻人,抱着各种各样的补品,正在缓缓走来。

家里的晚辈听说熊老先生等的人终于到了,纷纷出门迎接。出了门,脸上笑容都定在了脸上,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惊讶。

“周,周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只见,周总理快步上前,紧紧抓住了熊老先生的手,颤抖的双手,各种情绪涌上心头。这位姓熊的老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什么八十大寿的时候,日理万机的周总理都会亲自前来祝寿?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地下特工

熊老先生,原名叫做熊瑾玎。1886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从小家境就非常的富裕,在父亲的安排下,熊瑾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着进步思想的熊瑾玎处事稳重,老练成熟。也许是小时候看了太多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惯看民不聊生,这让原本就想要为国为民的熊瑾玎,萌生了革命的种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清政府腐朽的思想以及残破不堪的身体,已经不能够适应于那个时代,随着历史的车轮缓缓推进,最终泯灭于历史的长河。众多革命者纷纷涌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中山

中华民国的成立,让熊瑾玎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虽然现在的人民生活稍有好转,但是,熊瑾玎也深刻认识到,如果不能够从思想上进行深度的改革,不能够从根本上去除腐败的毒瘤,那么人民的幸福生活将永远不能到来。

革命的火焰,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熊瑾玎加入新民学会,在五四运动中撰写文章,创作口号,积极的为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熊瑾玎在家乡当起了教员,希望可以通过思想上的根本性的改变,去影响下一代。

对于一些家里实在贫困,没有多余的钱财可以用来学习的孩子,熊瑾玎则会主动包揽他们的学杂费用,这样不仅促进了家乡孩子们的思想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改革的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瑾玎

在不断的活动中,熊瑾玎逐渐的意识到,革命的成功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经济实体,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保障的革命是不会长久的。于是,熊瑾玎便利用从小在父亲身边学习到的一些商业经验,转战商圈,一边参加着各种活动,一边为革命拉动资金的支持。熊瑾玎的这一系列的行为成功的引起了革命人士的注意。

后来熊瑾玎因为能力出众,思想先进,成功的吸引到了毛主席的注意,被邀请到湖南自修大学进行教书任课。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中,熊瑾玎结识了同样是商业天才的毛泽民。

随着蒋介石武装力量的崛起,共产党的力量也开始逐渐的遭到了损失。由于被抑制了发展,共产党的力量遭到了削弱。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发动政变,并且在上海大肆的打压屠杀共产党人。一个月之后,长沙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马日事变”,开始在湖南大肆的捕杀共产党员,仅仅在长沙就有将近上百名共产党员惨遭毒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一时间腥风血雨笼罩在中华大地上,许多人因为恐惧而选择脱党,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免遭毒手。但是各种困难都阻挡不住一心为党的人的脚步,熊瑾玎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选择放弃优渥的生活环境,递交入党申请,毫不犹豫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鉴于现在处于特殊时期,织考虑到党内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决定将各种工作转移到地下进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熊瑾玎走上了地下工作的道路。

1927年,熊瑾玎根据周总理的安排,从武汉到上海参加建立党中央机关的秘密工作,并且被中央任命为中央会计,负责各种经费的筹措,以及政治局秘密机关的安全和经营。由此一来,组织上的重任便压在了熊瑾玎的肩头。

因为早年有过经商的经历,所以熊瑾玎向组织申请,决定在上海开设一家店铺,取名“福星商号”。这样既能够为一些机密会议提供掩护,而且能够在寻常时期经营商铺,为各种活动筹备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为了能够令熊瑾玎更好的进行工作,同时也为了能够使店铺的各种情况看起来更加的逼真,周总理特意从熊瑾玎的老家调来了一名地下党员,配合熊瑾玎进行工作,而这个人就是后来陪伴了熊瑾玎后半生的朱端绶

1908年朱端绶出生于长沙,虽然家境不太富裕,但是还算得上是殷实。朱端绶从小就被父母要求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自立自强。由于朱端绶小时候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并且做事雷厉风行,胆大干练,所以被组织上选为配合熊瑾玎的人选。

该叫你老板娘了

经过仔细的考察,熊瑾玎将商铺的位置,选择在了一个小巷角落里的二层的楼房。这个位置不仅隐蔽,不易引起敌人的警觉,而且还方便消息的传送。自此之后两个人默契配合开启了地下工作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没事的时候,熊瑾玎就带着黑框眼镜,身着浆洗的已经有些发白的衬衫,兜里揣着一副老花镜和一把糖果。在大街上看到玩耍的孩子,熊瑾玎就会掏出糖来送给对方,遇到相熟的邻居,熊瑾玎也会主动的上前打招呼。久而久之,熊瑾玎便成为了这条巷子里著名的“性格很好的”熊老板。朱端绶则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就清理一下商铺之中的杂物,打扫房间。

一旦组织下达了命令,需要在这个地方进行秘密会议的时候,熊瑾玎就会坐在商铺外面招待业务。而朱端绶则会坐在门口负责盯梢,一边干着针线活儿,一边仔细的观察着过往的人群有没有敌人的特务。

在这段期间,熊瑾玎利用商铺经营的一些利润,解决了组织在困难时期的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各种人脉,弄到了大量的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久而久之,熊瑾玎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熊老板,朱端绶则被人们亲切的唤一声老板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在不断共事的过程中,两个人也逐渐的产生了情愫,关系变得暧昧起来。后来在周总理观察到两个人之间有一些动静的时候,主动的担任起了红娘这个职务。

“以后不能再叫你小妹妹了,该叫你老板娘了。”

在周总理的不断的撮合下,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不仅如此,在1928年的中秋节,熊瑾玎特意在当地的一家饭馆里订了一桌酒席,宴请了好友。在那个年代,这一桌酒席,也是地下工作者难得的一回奢侈。但是革命工作有的不仅仅是浪漫,更多的是流血和牺牲。

1931年4月25日,地下工作者顾顺章因为被捕而叛变,中央得知之后,立刻采取了紧急措施,要求整条线上的工作人员立刻转入地下状态,进行撤离。中央和江苏省委机关立即进行转移,熊瑾玎和朱端绶也在第一时间将中央文件转移到了法租界的一栋楼房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但是地下党工作的不确定因素时刻伴随着左右。在一次熊瑾玎给贺龙的家属送生活费的时候,便被潜伏已久的国民党特务抓了个正着。在朱端绶给熊瑾玎请律师辩护的途中,朱端绶也被叛徒指认而出。不过万幸的是,由于国民党特务对朱端绶没有确切的证据,而且朱端绶一口咬定自己只是熊瑾玎的表妹,所以在被关了几天之后放了出来。

朱端绶在被国民党特务释放之后,便想方设法从老家筹集了一些资金,在上海重新的盘下了一家店铺。这样不仅可以时时刻刻陪伴在身处监狱的爱人左右,而且还可以为来不及撤离的一些地下工作者,或者是党内人士的家属提供生活保障。

不过幸运的是,在后来的国共合作期间,周总理就下定决心要大力营救被逮捕的地下工作者。并且宋庆龄和何香宁亲自出面,进行上下打点,上海的一大批律师,包括史良律师都参与了辩护。最终在西安事变后第二国共合作开始的时候,熊瑾玎以及地下工作人员被顺利的营救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庆龄

就在熊瑾玎被营救出来不久,也就是1938年全民族抗战相继爆发。组织上深刻的意识到了舆论阵地的重要性,在周总理的大力推荐下,熊瑾玎和朱端绶共同打造《新华日报》这个重要的舆论阵地,由熊瑾玎担任《新华日报》的总经理。

“瑾玎啊,你也知道这《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宣传的最重要的途径。我也是因为相信你,才把总经理的职位给了你。”

“放心吧,我肯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1938年~1946年,熊瑾玎担任《新华日报》的总经理,朱端绶也在报社进行工作,负责编排和校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在夫妻二人经营《新华日报》的期间,由于国民党政府把控言论,先是通过地方上的地痞流氓,破坏了《新华日报》的营业部,然后又在文章的核查过程中不断的捏造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以各种理由阻止他们出版有关党的任何正面消息。

终于让我看到了

在报纸刊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油墨的问题。当时国民政府为了能够有效的打压《新华日报》的发行,垄断了当时的油墨企业。熊瑾玎和朱端绶想尽办法,通过各种途径才勉强能够弄到维持《新华日报》运行的油墨。

在这段时期,熊瑾玎多次被国民党政府伪装成的暴徒所打伤,朱端绶也有一次被殴打导致流产。但是夫妻二人仍然克服了种种困难险阻,不断的将党的真实形象,传递给贫苦大众,写下一篇篇言辞犀利的讨蒋文章,为组织赢得了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1938年年底,熊瑾玎的小女儿因为肺炎高烧造成全身抽搐。当夫妻二人冒着雨将小女儿抱到医院的时候,黑心的医生竟然看熊瑾玎和朱端绶身着正装,张口就要了十块大洋的医药费。但是当时正值组织最需要经费的时候,夫妻二人不愿因公徇私而挪用党的经费,在抱着小女儿回到家之后,不治身亡。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着像熊瑾玎与朱端绶这样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革命先辈,以及无数的在正面战场上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我们的革命才会在党的领导下,最终取得胜利,迎来希望的曙光。

“63年,我从小就盼着有人能够救中国,这一刻终于让我看到了,好啊,真好!”桌子上的一台老旧收音机,滋滋啦啦播放出了革命胜利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在得知党带领着人民赢得了革命胜利的时候,熊瑾玎向来不会出现丝毫颤抖的握笔的双手,忍不住的颤抖起来。这么多年吃的苦,值了。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熊瑾玎夫妇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在工资待遇上都有着很不错的收入。但是夫妇二人却没有丝毫的私心,反而转手将家中空余的钱财,全部拿出来用作家乡的教育建设的经费,并且,熊瑾玎和朱端绶时常还会自掏腰包,为学校里的一些贫困学生购买一些书籍,逢年过节的时候也会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学生。

1966年元旦,熊瑾玎正好80岁大寿。周总理在得知之后,提前规划好行程,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晚上要亲自去熊瑾玎的家中,为他祝寿。熊瑾玎在得知之后也是兴奋至极,一直在门口等待,但是为了周总理的安全,熊瑾玎除了妻子谁也没有告诉,就这么默默的守在门口,眺望巷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端绶啊,今天我可要和老板喝两杯,你要拿出你当年在上海的手艺做两样菜。”

由于白天工作的繁忙,周总理晚上7点才匆匆忙忙的赶到了熊瑾玎的家门口。看着已经在寒风中等待的熊瑾玎,周总理三步并作两步上前紧紧的握住了熊瑾玎的双手,和熊瑾玎一起,走进屋内。屋内氛围祥和,几位革命老前辈坐在一起,回忆着往日的各种困难险阻,心中散发着万千感慨。

“总理,等你80大寿的时候,我要做几样好菜为你祝寿啊。”在周总理临走的时候,熊瑾玎和朱端绶不断的叮嘱着,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能太过于透支健康。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1973年的元旦刚刚度过,87岁的熊瑾玎就因为疾病而住进了医院,周总理在得知之后,立马派自己的私人医生前去为熊瑾玎查看病情。处理完工作之后,周总理也迅速赶往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左)

看着已经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熊瑾玎,朱端绶默默的拿出了一张,熊瑾玎在清醒时候写的一张字条交给了周总理。上面的字铿锵有力,“看我已辞欢乐地,祝君常保斗争身。”

1973年,1月24日熊瑾玎与世长辞,1994年1月24日。朱端绶安详逝世。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革命先辈,不顾自身安全,舍弃自身性命,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盛世之华夏。老兵不死,万事长存,就让我们秉承着先辈们的意志,守护在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