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人们到处张灯结彩,庆祝这伟大的胜利。

  而在南京,人们在庆祝这伟大胜利的同时,也纷纷向重回南京的国民政府请求铲除大汉奸汪精卫墓,将其掘墓鞭尸,挫骨扬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蒋介石只好派何应钦处理此事。

由于汪精卫妻子早已料到丈夫会有被人鞭尸的一天,所以汪精卫死后她让人在墓地上倾倒了五吨钢块,然后混合混凝土封上了一个坚固的外壳,如同一个坚固的“铁王八”,以防止他人破坏。

然而即便如此,在国军一个工兵营的爆破中,这个“铁王八”还是被炸的四分五裂,之后露出了汪精卫尚未腐朽的遗体。

时任南京市市长的马骏超伸头一看,发现汪精卫身上除了一本诗稿外,便是一张盖在身上的纸条,上面留了四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

看到这四个大字,马骏超勃然大怒,随即便拂袖而去。

那么,汪精卫身上到底有什么字?为何马骏超看到后如此愤怒呢?

刺杀摄政王

说到汪精卫,人们第一印象就是“大汉奸”“日本走狗”,然而鲜有人知的是,汪精卫也曾是一个热血青年。

白居易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用这句诗来概括汪精卫的一生恐怕再适合不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

1883年,汪精卫出生于广东三水一个没落仕宦家庭,其祖父汪云曾中过举人,父亲汪琡则一生不得志,从未中过任何功名。“绍兴师爷”天下闻名,而汪家祖籍便是绍兴,因此为养家糊口,汪琡只好为人做幕僚。

但做师爷的收入不高,因此自汪精卫出生以来,汪家生活一直十分清苦。而汪精卫刚步入少年,父母便相继逝世,之后汪精卫只好跟着比自己大了22岁的哥哥生活。

好在汪精卫自小十分聪慧,又勤奋读书,因此长大后得中秀才。原本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汪精卫长大后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功名无望为人做师爷,另一条是金榜题名在朝廷做官,光宗耀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因为其兄长中举之后便是从了父辈的老路,为人做师爷,因此汪精卫的人生道路,大抵也是如此。

可让其兄长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个小弟还真的异于先辈。虽然汪精卫从小长得俊秀,一副儒雅书生的样子,看起来颇为懦弱寡断,但是其内心却隐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考中秀才第三年,寒窗苦读的汪精卫获得公费出国留学的资格,之后在清政府的资助下来到日本。刚到日本的汪精卫万万不会想到,在这里的生活,将会彻底改变他祖祖辈辈所遵循的仕宦之路。

当时的日本是“革命中心”,许多反清的革命党人都集聚于此,因此种种革命思想在这里肆意传播,而汪精卫在接触到大量革命思想后,对腐朽的清王朝开始深恶痛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中山

 1905年,汪精卫前去拜访当时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并加入中国同盟会,从此追随在孙先生身边,成了一名年轻的革命志士。次年,当清两广总督要求他回国当官时,面对回国后的高官厚禄,汪精卫断然表示了拒绝。从此可看出,此时的他革命之心炽烈,的确是一名进步的革命志士。

1905年革命志士吴樾以人体炸弹刺杀清廷五大臣之后,暗杀清政府高官成了一时风气。因此,在日本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方君瑛、黄复生、汪精卫、陈璧君等人组建了一支暗杀团,决定进行暗杀行动。

之后,由于孙中山在国外指挥的几次武装起义活动相继失败,大批革命志士白白流血,因此梁启超怒批革命党领袖为“远距离革命家”,只敢躲在国外“遥控”,不敢上战场。为了证明同盟会同志不是“远距离革命家”,汪精卫决心以自己之血染红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

1909年,汪精卫和暗杀团一起回国,在北京琉璃厂附近开设了一家“守真照相馆”为掩护,在照相馆中慢慢等待机会。

他们这次暗杀的对象是清摄政王载沣,一旦成功,无论生死,他们都将千古流芳,也将大大鼓舞革命志士的革命信心。因此在刺杀之前,汪精卫给孙中山的书信中写道:“此行无论事之成败,皆无生还之望。即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也。”

等到1910年3月,他们终于在照相馆组装好了炸药,并且摸清了摄政王载沣的活动规律,于是他们决定立即开始行动。

在3月31日的深夜凌晨三点,暗杀团在载沣进宫的必经之路银锭桥下埋设好了炸弹,只要明天一早载沣进宫经过这里,留守在炸弹旁边的汪精卫就会拉动电线,将他自己和摄政王载沣一起炸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政王载沣

然而,在刚埋好炸弹不久,暗杀团成员就慌慌张张跑来道:“不好!有人看到我们埋炸弹了!警察来了!”

引刀成一快

听到这里,汪精卫等人紧张万分,担心警察会顺着炸药找到他们。

然而,第二天的报纸上虽然报道了有人要行刺摄政王的新闻,引起了轰动,但人们多认为这是朝廷内部的斗争,凶手反而指向了一些贝勒、王爷们。

汪精卫等人看到这消息,顿时放下了心,于是继续留在北京准备二次刺杀。可让汪精卫没想到的是,那新闻不过是清廷衙门放出的假消息,故意用来稳住这些革命党的。实际上在发现炸药时,他们就已经在坊间秘密查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前排右二)

很快,照相馆的秘密暴露了,汪精卫等暗杀团成员被抓入狱,心知必死的汪精卫在监狱中作了一首绝命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此诗从监狱里流传出去之后,立即被登在了报纸上,一时间火遍海内外,汪精卫也因刺杀活动一举成名。而那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也成了革命党人时常挂在嘴边的名句。

如果汪精卫被清廷所杀,到这里的汪精卫就真的成了一位千古流芳的革命英雄。就像是白居易所说“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不过,让汪精卫没有想到的是,清政府并没有判处他死刑,而是判处他终身监禁。原因便是当时革命形势已遍地开花,甚至清政府官员中都有不少革命党,因此他的这一刺杀行动,清廷并未狠下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汪精卫并没有在监狱中待多久。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拉开了辛亥革命序幕,清政府为了挽救局势,连忙释放当初抓捕的革命党人,其中就有那位“引刀成一快”的汪精卫。

出狱当日,一千多名革命党人齐聚京城,迎接汪精卫出狱。次年元月一日,中华民国成立,清王朝的统治就此被推翻,而汪精卫、陈璧君等革命党人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因此许多人就此退出了革命。

汪精卫和原来的革命同志陈璧君结婚后,夫妇两人和原本暗杀团的几位同志一起远赴法国留学,想要继续中断的学业。可没过几年,袁世凯便违逆历史潮流,公然宣布称帝。为了维护革命成果,汪精卫再度回国参加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璧君

之后,汪精卫继续在孙中山身边担任职务,一直到孙中山去世。

孙中山去世前,汪精卫是公认的接班人之一,在国民党内地位超然,加上其俊秀儒雅的样貌,许多人都将其看做下一任领袖。因此汪精卫在孙中山刚去世时十分“自觉”的站到了拥护国共合作、“三大政策”“左派”这边,以表明自己是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

然而经过伪装的人,只要经过些许考验,就会暴露出其本质。再次回国的汪精卫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引刀成一快”的革命青年,因此在孙中山去世后,身居高位的他再也无需掩饰。

在和蒋介石的党内斗争中,汪精卫所代表的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处于劣势,而当时的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又采取了软弱妥协的态度,因此在1926年的“中山舰事件”之后,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皆受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打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革命形势一旦转为劣势,其中的投机分子就会露出马脚来。“中山舰事件”之后,汪精卫辞职远避国外,次年4月,在革命形势又发生变化时,汪精卫又敏锐的抓住“投机”的机会,立即动身回国。

1927年4月,汪精卫在武汉国民政府任主席,同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之后在南京也创立了一个“国民政府”,从此武汉和南京两个政府之间相互对立,互相争斗。

可没过多久,原本是国民党“左派”的汪精卫竟然也实行了“分共”政策,公然叛变革命,从此和蒋介石同流合污。当年7月,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宁汉合流”,合并为一个南京国民政府,自此汪精卫也彻底暴露了其政治“投机分子”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前)

此后,这个政治“投机分子”在和蒋介石的斗争中互有损伤,截止到日军全面侵华之前,他先后“退出政界”、重组“广州国民政府”,利用投机手段来回吆喝,四处寻找机会,以实现其独裁野心。

挫骨扬灰

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汪精卫懦弱寡断的本性开始占据上风,当年“引刀成一快”的革命热血已荡然无存。

因此,当十九路军在上海浴血奋战抵御侵略时,汪精卫反而在和日本进行丧权辱国的议和。之后,蒋介石和汪精卫两人和日本签订了令国人喋血愤慨的《淞沪停战协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

1935年,早期同盟会会员王亚樵组织的铁血锄奸团派出刺客刺杀大汉奸汪精卫,汪精卫因此背部中枪。不幸的是,子弹打进了脊椎,没有当场除掉这个汉奸,但医生判定,汪精卫最多只能活十年。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汪精卫依然深深畏惧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一心只想议和。1939年,汪精卫彻底倒向日本,和日本进行卖国求荣的交易,之后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之下建立“汪伪政权”,成为日本人控制的傀儡。

至此,汪精卫的“大汉奸”称号已经路人皆知,受到世界人民的唾弃。之后,他帮助日本侵略者建立伪军侵略中国,屠杀中国军民,彻底成了日本人的一条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

1943年,侵华日军总参谋长松井太郎上门催促交给汪精卫的征粮和抓壮丁任务,汪精卫急着下楼迎接,却没注意到脚下的楼梯。一脚踩空之后,汪精卫直接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这次摔倒,直接引发了当年被锄奸团刺杀留下的旧伤,因此汪精卫当场昏迷,不省人事。

之后,在日本医生的手术下,当年留在汪精卫脊椎中的子弹被取出。可没等汪精卫高兴几天,他就发现自己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完全成了废人

脊椎是中枢神经所在,控制着全身的运动,因此医生很快判断可能是手术伤到了中枢神经。那个时代,伤到了神经基本没有治疗的可能,因此汪精卫就此瘫痪。

不想放弃的陈璧君找到了民间颇有名气的中医大师“刘一帖”,将希望寄托在了中医上。可贴了刘一帖的膏药后,汪精卫却马上四肢抽筋,全身暴汗,直接去了半条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

几天后,逃亡在外的刘一帖给汪精卫捎了张纸条,上面写着“平生药一帖,宜人不宜狗”。陈璧君这才明白,汪精卫贴了膏药的症状是刘一帖故意所为,汪精卫这个大汉奸,终于尝到了自作自受的滋味。

之后,半死不活的汪精卫被日本人拉到日本进行治疗,但他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医,到了日本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汪精卫死后,陈璧君按照他生前的意愿将其葬在南京中山陵旁的梅园,意为生前追随孙先生,死后亦当常伴先生左右。

并且,汪伪政府还发布通告,凡是愿意参加葬礼的市民,都可以领20元的“中储券”,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两三千元,但即便如此,南京上下还是对其唾骂不已,前来送葬的除了汪伪政府里的汉奸外就是日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墓

陈璧君为了防止有人破坏坟墓,还令人倾倒了5吨碎钢块拌着混凝土浇筑在上面,以为这样就能挡住全国人民的唾骂。然而她没想到的是,仅过了10个月,抗日战争就胜利了,之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而南京人民纷纷向政府要求拆除大汉奸汪精卫的坟墓。

满心不情愿的蒋介石迫于压力,只好派何应钦负责此事。之后,在国军一个工兵营的爆破下,覆盖了厚厚一层钢锭、混凝土的汪精卫墓被炸的四分五裂,露出了汪精卫的棺椁。

在场见证的国民政府南京市长马骏超上前检查,发现在棺椁的密封之下,汪精卫的遗体依然保存完好。

棺中的汪精卫穿了一身长袍马褂,手边放着一本手抄本诗集,内容都是他自己的诗作。除此之外,其身上还放着一张纸做的灵幡,上面写着“魂兮归来”四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前左)

看到“魂兮归来”四字,马骏超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汪精卫这个大汉奸光最后十几年的所做作为就已经造成了人神共愤,这样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要是再活一世那还了得?

于是,看到这四个字后,马骏超立即拂袖而走。

而汪精卫尸体被掘出后,马上就被拉到了清凉山火化,骨灰则倒在路边臭水坑里,让世人践踏。

一个甘为革命流血的革命青年,和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这两者本来没有共同的道路,但在革命这条路上,如同汪精卫这般将革命与汉奸统一在一身的人并不在少数。信念真正坚定的人,无论经过什么样的考验都不会动摇革命信心,而那些投机者,则稍作考验便露出马脚,从而暴露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

因此,从汪精卫身上,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坚定理想信念,做革命的播火者,做理想的传递者,也做国家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