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做好了打几个月官司的心理准备,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拖欠工资。”5月23日,笔者从禾云镇获悉,日前该镇某陶瓷企业6名留守工人来到禾云法庭内的“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当面向工作室调解员林法官表示了感谢。当天发放拖欠工资24万元,到目前为止,该陶瓷企业拖欠256名工人工资共417万多元已全部发放完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禾云镇某陶瓷企业倒闭,聘请6名工人在厂里留守,今年3月,工人因企业多月未发工资而向禾云镇有关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并向禾云法庭提起诉讼。根据区法院与区总工会“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禾云法庭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首先将该诉讼案件转入诉前调解程序,并派出诉调对接工作室调解员林法官参与劳动关系双方的调解工作。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便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企业也及时支付了工资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清新区法院和清新区总工会应用“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一个典型案例。区法院和区总工会从2023年起,启动诉调机制,开创工作新模式并不断深化。在今年4月挂牌成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分别设在区法院本部、太平法庭、禾云法庭和太平工联会,以深入推进劳动争议化解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劳动调解的诉源治理、多元解纷等方面的作用。

向前延伸,丰富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功能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关乎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是促进双方互利共赢和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此前,区总工会和区法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两个单位多次深入沟通,选定工作室的调解员,走进大型用工企业,以“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为主题,围绕劳动者权益保护、企业依法合规管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等内容开展培训。

精准普法,旨在防纠纷于未发。第一时间如何应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处置效果和时效。区总工会和区法院立足源头施策,以解纠纷于萌芽为目标不断深入探索。派调解员提前介入,依法引导职工与企业达成补偿协议,未形成群体性诉讼,既有效保护了职工合法权益,也满足了企业发展需求。

诉调互补,创新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方法

诉前调解是打基础,司法确认是做后盾,审判提速是立标杆——区总工会和区法院立足诉调互补,使工会化解劳动争议更有公信力,工会维权更有力量。除了该陶瓷企业选择诉调对接方法取得成效外,辖区的其余案件均参照本办法进行调解。

“不仅如此,通过本案的调解,将本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的补缴社保问题也一并予以解决,最终劳资双方握手言和,劳动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诉调对接工作室的调解员介绍,“法院+工会”的诉调对接方式是加强对劳动争议案件研究总结,推广示范审判、仿效调解机制,已见成效。

除此之外,主动积极担当也是诉调对接的关键。调解员找到了劳资双方的分歧点后,耐心与双方沟通,让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彼此的困难。通过不断努力,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实现一次性调解、一次性确认、一次性履行完毕。实践证明,“法院+工会”的诉调方法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坚强后盾,有利于一鼓作气化解矛盾纠纷。

资源整合,筑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根基

首先,区总工会和区法院将劳动争议案件归口管辖、专业审判,在工作层面进行诉调直连。随后出台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管理规定,对委派(托)调解的发起流程、文书样式、台账登记、档案整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对调解员接受委派(托)后联系当事人、调解、组织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回告法院等时限进行了明确细分,防止“久调不结”“违法调解”等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问题。最后,深入推进信息化,在线组织音视频调解、调解协议签订、司法确认等工作,实现“转、办、认”线上无缝衔接。

相向而行,“让职工维权工作加速度”,这是清新区法院和清新区总工会的共同愿景。接下来,清新区法院和清新区总工会将继续通过与劳动者或用工方的“点对点”精准施策,将社会矛盾纠纷的风险预警以及“社会治理共同体”等工作任务有机融合,有力地拓展诉调衔接的应用场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推“百千万工程”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撰文]江绮雯贺欢崔凤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