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根据退伍战友冯有才口述自己真实经历整理,文章只代表主人公观点。个别内容有虚构成分,请仔细辨别】

我1976年入伍,1983年退伍,退伍后主办过多场战友聚会,也听到过一些战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好话和难听话,我都一笑了之,从不计较。

前些天看头条上的退伍老兵战友聚会的文章,颇有感触,我也想把退伍这40多年来主办战友聚会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说出来,算是和老战友们说说心里话吧。

我叫冯有才,河南人,1976年11月入伍,我所在的部队是一个师级单位,我在师直通信营通信二连,当过战士、副班长、班长和代理排长,1983年10月退伍回到老家。

当时,我们县以及周边邻县,和我一起入伍到这个师的战友有600多人,这些年里,除了一些战友转志愿兵、考入军校当干部留在部队服役时间外,回到家乡的战友也有500多人。

然而,说起战友聚会,其实早在1981年我还在部队当班长探亲时,就参加过战友举办的一次聚会。

记得1981年“八一”前,我当时当班长,入伍5年还没有探过家,以前是新兵,轮不到自己探亲,后来当副班长、班长,不好意思和战友争原本十分紧俏的探亲指标,尽管父母也不时来信,催我回家看一看,而我也因工作忙、离不开,或参加重要任务而一推再推,直到81年的7月25日,我才有机会探亲。

我到家不到一天,同村里退伍回来的战友冯二黑、冯德才听说我回来了,到我家来看我,并约定找个时间一起坐一坐,他们知道我还在部队上,探亲的时间十分宝贵,因此,就在我探亲的第五天,也就是这一年的八月一日这一天,附近公社和县上的几位退伍战友听说后,一起在县城一家饭店见了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的聚会是战友冯德才联络的,那时候没有手机,都是战友口口相传,由于联络不畅,加上一些战友退伍后忙自己的事情,那天聚到一起的总共28人,正好坐了三桌。

但是,让我难忘的是,冯德才和另外几个热心战友,提前两天就联系县里招待所,确定人数,商量菜谱,就连谁负责通信联络、谁负责招呼饭店、谁在现场串场,包括在饭店挂上某某某师战友联谊会的横幅,都考虑到了。

那天上午十一点多,我穿着一身便装早早就到了饭店,大老远就看到冯德才他们几个在门口热情相迎,我和他们都认识,他们有的才退伍,有的分别一年多,战友相见,分外高兴。

那天的气氛很热烈,至于吃的什么我早没了印象,但聚会期间,都是战友间对军营生活点滴细节的真情回忆,是对一次次执行任务中难忘时刻的共同感悟,是对老部队那份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

突然,我的肩膀被战友拍了一下,我回头一看,是师机关小车班的战友王红强,他去年退伍回来,只是看到他时,我的心里一阵难受。

原来,我们俩都还在部队时,一次外出我想搭他的车出去办点一件很重要的事,他答应得好好的,并还作了保证,可到了约定的时间,他却一直没有出现,结果我的事情也没办成,心里十分不悦:既然不能把我捎上,应该早点说,害得我在路口苦苦等了半个多小时……

后来,王红强就像忘记了这个事一样,从没和我解释一下,而我也没再提这个事,但我心里一直没忘记那次的难堪,后来,听说他退伍了,这个事我也就慢慢淡忘了。

这次战友聚会,看到他过来敬酒,我心里想这样的小事,过去就过去吧,不要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计较什么,况且,现在是人家来敬酒,我不能再纠结过去的小事,想到这,我匆忙起身,和他闲聊起来,一杯酒下肚,彼此拥抱了一下,过去的一切都随风而散……

过了很长时间,这次战友聚会我和王红强的见面,一遍遍地在我的脑海里放电影,我渐渐领悟到,时间和空间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发生变化,那些曾经的往事,包括不愉快的经历,也都会被岁月的风吹散,没有什么比战友的情谊更重要。

转眼间到了1983年秋,当了7年兵4年班长的我,在选改志愿兵工作中落选,只好收拾起背包离开了部队,成了万千退伍战友中的一个。

回到家里,我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我把父辈生活的样子成功复制到自己的生活里,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用双手一点点改变着我的小家。

1984年7月的一天,我到县城办事的时候,遇到了几个退伍战友,在部队时我们的关系都比较好,经常在一起玩,这次相见,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八一”时咱们聚一聚吧,退伍回来这么长时间,总想着见见大家,可平时忙生活忙家庭,一直不得空。

没想到,一说起聚会这个话题,几位战友不约而同推举我来主办这次战友聚会,一方面我在部队当兵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当班长,还当过两年的代理排长,组织过全连的一些活动,在当时算得上师直属队较有名气的战士。

而我也觉得能有机会为战友服务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情,无非是自己累一点,这都是小事,于是,我们约定时间,决定找几个战友一起来办这个事,而我是总牵头人,负责活动的总策划和人员分工等面上的工作。

回到家以后,我根据自己以前参加战友聚会的经历,结合这次战友们的意见,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了战友聚会的主题是“话战友情谊,谋美好生活”,视情安排特长展示或者文艺联欢,同时,也对人员召集、饭店地点选择、费用管理等问题有了大概的设想。

到了第三天晚上约定的时间,我们几个战友在一家小饭馆里碰了面,我把自己的设想端了出来,大家集思广益,进行了补充完善,之后,我明确了这次战友聚会骨干人员的分工、要求和注意事项。

然而,我知道,战友们农村兵较多,聚会不可避免要涉及到钱款问题,而当时我们几个回来时间都不太长,又没有大款人物捐款,于是商议采取AA制,考虑到大家的生活水平,商定参加者每人5元钱的标准。

但是,我提议专门让为人正直的战友马鹏管理钱款及支出,事后公布钱款支出明细,以公开赢得人心。

84年“八一”战友聚会时,一共来了85人,战友们对饭店选址、菜品比较满意,整个过程进行得也很顺利,尤其是活动结束后,马鹏开列当天的支出明细,抄了十多份,分发给退伍战友们。

战友们爱相聚,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军营成长,有过完成重大任务时的同甘共苦,有过热血奔涌的激情岁月,我们的心中有着同一样的家国情怀……

后来这些年里,我还主办过十多次战友聚会,人员最多时到了148人,我和几个骨干战友都操了不少的心,也占用了自己许多时间和精力。

渐渐地有了QQ群、微信群,我们就在群里发布通知,公布战友聚会经费支出详单,我们觉得问心无愧。

后来一年组织战友聚会时,一位在部队已是营职干部的战友休假时也来参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我们都很高兴,毕竟十几年没有见面了,但是在敬酒时,他的3个老战友端着满杯三两的大玻璃杯,轮流来敬这位战友的酒,说这些年没见面,你如果不一口干了,就是看不起他,甚至还按着人家的头灌酒,结果这位现役战友恼了,扭头就走了,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我还发现,一些战友聚会时总爱围着当老板、或者有出息的战友转,嫌贫爱富,冷落了农村种地的退伍老战友,而一些原本喜欢聚会的老战友,高兴而来,败兴而去,以后再也不来了。

但是,举办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来的战友形形色色,混的好混的差的,让我没想到的是,有的战友说吃的饭菜档次不行,有的一喝多就胡言乱语、惹事,更有甚者说我们组织活动者从中捞个人好处,建自己的朋友圈……

不是每一场相遇都值得珍惜,也不是每一次的诚心付出,都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不必苛求他人。

说实话,当初一听到这样的话,我气就不打一处来,但后来一想,一场聚会几十、上百人,不可能让人人都满意,我们聚会的目的,就是为战友相聚创造条件,人多了,难免会出现不同的声音,这种情况在哪都有,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来再听到我就一笑了之,我认为,战友情谊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次要的,都是战友,计较这点小事干嘛!

有的人走着走着成了挚友,有的没走多远就散了,曾经以为友谊天长地久,殊不知人与人的缘分有深有浅。

距离产生美,走近了,毛病都露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让绝大多数人满意就行,不必苛求100%满意。

后来,战友聚会,该组织的我仍然继续组织,该参加的活动我继续参加,人生不过几十年,能成为战友是缘分,毕竟共同的青春经历,铸就了我们不一样的情感世界。

然而,聚会时总能听到战友离世的消息,岁月不饶人啊……近些年,我在考虑,如何让战友联谊活动更有价值和意义,吃吃喝喝确实影响形象。

战友情谊,让我们的人生多了几分厚度!

【文章根据退伍战友冯有才口述自己真实经历整理,文章不代表编者观点,更无恶意和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