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恳请理性观赏,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明月高悬,万籁俱寂。
老牛停止了吃草,站了起来,往屋后走去。讨桂儿被惊醒了过来,轻声喊道:“喂,老牛,你要去哪里?”老牛回头看了看他,继续往前走。
桂儿从凉席上爬起来,跟在后面。只见老牛来到屋后的一处地方,开始刨土,很快就刨出了一个小坑。讨桂儿不明所以,上前拉住缰绳,轻声呵斥道:“你疯了吗?快走,不要被房主人看见,惹下祸端。”
可是,老牛一扭头,挣脱了他的拉扯。讨桂儿捡起缰绳,又往回拉,却拉不动。老牛的鼻子喘着粗气,抗拒着讨桂儿的拉扯,一副誓要抗争到底的架势。
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自打讨桂儿喂养老牛起,已经好几年了,一直都很听话,为何现在如此抗拒呢?他只好丢掉缰绳,坐在不远处的草地上,看看老牛到底想要干什么?
不一会儿,老牛刨出一个大土坑,然后抬头望着讨桂儿。他走过去一看,惊得差点跌坐在地上,只见土坑里出现两具白骨!
就在这时,传来一声断喝:“你在找死!”一胖一瘦两条人影,握刀持棒,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前,也就是大唐元和初年,半夜里,讨桂儿正在熟睡,忽然一只手捂住了他的嘴,将他一把抱了起来。讨桂儿惊恐地睁开眼,发现是三叔。
他的父亲只有兄弟两人,三叔从小又聋又哑,跟着哥哥嫂子一起生活。三叔抱着他急匆匆地来到后门,打开门冲出去,身后忽然传来脚步声,两个蒙面人提刀追了上来,挥刀砍在三叔的背上。
三叔一个趔趄,差点倒在地上,好在刀口不深,受伤不重,加上他的腿脚比较快,他拼命地往后山跑去,最终摆脱了追杀。
天色蒙蒙亮的时候,三叔翻越到了小山的另一边,他发现路边有一辆马车,堆满稻草,就抱着讨桂儿爬上了马车。
这一辆马车是运送稻草到州城的车马行去的,车夫内急,到小树林里畅快去了。回来后,他赶起马车继续赶路。
到了车马行,车夫往下面卸稻草的时候,发现了两人,三叔因为流血过多,已经死了,讨桂儿才五岁左右,已经惊吓得神志不清。车马行掌柜担心牵连官司,就找到里正,塞给他几个钱,把两人当做逃难来的难民处理。
里正做主,把死尸掩埋了,把讨桂儿送到了一百多里远的乡下,他的表兄卫又德的家里,当了放牛娃。这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表兄白捡了一个放牛娃,自然是喜不自胜,好好地款待了里正一顿。
一场弥天大祸,就因为里正的不负责任,变成了无形。
讨桂儿也不知道三叔为何会把他抱出来,如今三叔已死,他也说不清自己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只知道自己的名字。而且经此一吓,他变得孤僻了起来,很少与人说话,主家也就不清楚他的来路,对外谎称是表弟的儿子,表弟得病去世,儿子寄养在他家。
卫又德家里一共有三头牛,其中有一头老牛,很有一些岁数了,还很健壮。每一天,讨桂儿赶着三头牛啃草,晚上就睡在牛棚里。他常常睡在老牛的身边,和老牛的关系最为亲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转眼,三年时间过去,讨桂儿已经八岁多了。忽然有一天,这一头老牛生病了,卫又德把讨桂儿责怪了一顿,找来牛医看病。吃了几天的药,老牛不见好转,卫又德打算把它杀了吃肉。要是这样拖下去,老牛会越来越瘦,到时候就卖不出好肉价。
讨桂儿得知要杀老牛的消息,跑到卫又德面前求情,哀求他不要杀了老牛。卫又德气愤地说:“我杀我的牛,关你什么事?再多嘴,就掌嘴。”讨桂儿只好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杀牛的屠夫来了,讨桂儿趁着卫又德和屠夫坐在厅堂里闲话的时候,把屠宰的刀藏了起来。
等到屠夫出来杀牛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刀具。卫又德醒悟过来,认定是讨桂儿捣的鬼,就把他喊来询问,讨桂儿却矢口否认。
卫又德恼羞成怒,讨桂儿反对杀牛,刀具必定是他藏了起来,别人没有必要这么做,就把他绑起来拷打。一直到了晚上,讨桂儿又饥又渴,招架不住了,才招出了刀具的下落。卫又德把讨桂儿赶出了家门,不准他吃饭。
天色太晚,来不及杀牛了,屠夫回家去了,约定第二天一大早再来杀牛。
讨桂儿躲在村头的大柳树下,饥饿难耐。他有心一走了之,却身无分文,又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只得蹲在大柳树下。
到了半夜里,迷迷糊糊的讨桂儿忽然感觉到手臂上热乎乎的,睁开眼一看,老牛站在身边。只见老牛的鼻子豁了一个口,原来它挣脱了缰绳跑了出来。
讨桂儿眼眶一热,抱着老牛的头抽泣了起来。这个世界上,只有老牛还记得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等到心情平复下来后,他站起来,拍着老牛的头说:“老牛,我们不能在这里等死,一起逃走吧。”他盘算过了,老牛这一逃,就不会被杀了。他这一逃,虽然前途未卜,但是好过被卫又德虐待,就算死,他也不愿意待在这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讨桂儿走在前面,老牛跟在他的身后,向后山走去。要想逃离这里,只有走山路了,大路上人多眼杂,还会有人盘查,是逃不掉的。
天亮后,讨桂儿采摘了一些野果充饥,终于有了力气。他一路走着,一路思索着,忽然有了主意,干脆回老家去。他记得里正从州城把他带到这里的,而他又记得村庄的名字,只要到了州城,慢慢地打听村庄的名字,早晚会找到老家的。
讨桂儿打算多走几天山路,离卫家远一点,再下山打听到州城的路。他越往前走,树木越粗,山林越深,估摸着已经进了深山的腹地。只不过,老牛拖着病体,走的很慢。
这一天晚上,讨桂儿爬上大树歇息,老牛就卧在树下,啃着讨桂儿弄来的青草。到半夜里,忽然传来一声虎吼,接着伴随着牛叫。讨桂儿惊醒过来,只见老牛正在和一只老虎打斗在一起。
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牛敢于和老虎较量一下了。商队要是在山林中过夜,会把牛拴在最外围,就是为了防备老虎的。牛不但敢和老虎争斗,还敢和蛟龙争斗,古书中就记载着牯牛抵死蛟龙的传说。
只不过这一头老牛拖着病体,处于弱势,不过,它似乎是为了保护讨桂儿,坚守着大树,拼死抵抗。老虎不擅长打持久战,一时出现了疏忽,被老牛用牛角挑了起来,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老虎被摔得七荤八素,还没有等它站起来,老牛冲上前,用头不断地抵着老虎。最终,老虎瘫软了下来,被老牛抵死了。
讨桂儿赶紧溜下树来,发现老牛的身子都是汗液,就像是从水中刚刚爬出来的一样。没想到,老牛与老虎打斗一场后,病症竟然消失了,又生龙活虎起来。
老牛驮着老虎,跟着讨桂儿下了山。老虎卖了一个好价钱,讨桂儿灵机一动,买了一辆大车,赶起了牛车,这样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后,讨桂儿以赶车为生,他年纪小,就专拣轻松的活干,所得收入虽然不多,却也能维持他和老牛的生计。白天里,他赶着牛车揽活,晚上就把牛车停靠在村边,他睡在牛车上。
就这样过了两年多,讨桂儿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打听到了老家村庄的位置。这一天,他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赶着牛车,来到老家村庄,打听他家的位置。
村民们根本就不认得讨桂儿,讨桂儿也不认得他们,毕竟他离开时才三岁多,年纪太小,如今十多岁了,变化很大。
他还记得父亲名叫简村槐,母亲姓谷,有人对他说:“他们一家发了财后,偷偷地搬走了,房屋和田地,给了他家远亲敖树财了。”
讨桂儿年纪虽小,警惕心很高,不敢轻易地暴露身份,就到家门前探看。正巧,里面走出来一位壮汉,看见讨桂儿赶着牛车,就招手喊道:“小赶车的,正好我要用车。”
原来此人就是敖树财,他家有几百亩田地,此时正是收割的季节,需要牛车拖谷捆子回来。两人谈好价钱,讨桂儿就留下来干活。
忙碌了一天,讨桂儿在敖树财的家里吃过晚饭后,把牛车停在他家门前歇宿。到了半夜里,老牛忽然朝着敖树财的屋后走去,刨起坑来,竟然跑出来两具尸骨。
讨桂儿正在惊讶时,忽然冲过来一胖一瘦两人,瘦的是敖树财,胖的是他的老婆。敖树财手里提着刀大喝一声“你在找死”,挥刀砍了过来。
老牛奋蹄冲向敖树财,敖树财赶紧躲闪开,讨桂儿趁机跑出屋后,大喊大叫起来,“出人命了,快来呀,出人命了。”
敖树财夫妻俩被老牛纠缠着,脱不开身。很快,村民们提着灯笼拿着棍棒冲了出来,看见两具尸骨,就把敖树财夫妻俩绑了起来,喊来里正,连同讨桂儿一起,送到了县衙里。
经过一番审讯,事情很快就真相大白了起来,原来敖树财夫妻俩是大盗,鸠占鹊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年,讨桂儿的父亲简村槐,无意中走进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峡谷,捡到了一块狗头金,大约五六斤。村人们争相来观看,消息一下子疯传了出去,惊动了一伙强盗。
这一伙强盗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潜进了家里,把简村槐和谷氏夫妻俩捆绑了起来。他们去捉聋哑三叔和讨桂儿时,却发现三叔抱着孩子从后门跑了。他们追了一阵,最终追丢了。
盗贼们抢走了狗头金,杀害了简村槐夫妇,把尸首埋在了屋后,然后清理了现场,虚掩着屋门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盗贼们打听到车马行拖回来两个逃难的人,大人已经死了,孩子送人了,就猜测是聋哑三叔和讨桂儿。也是胆大包天,盗贼头子夫妻俩就改名换姓,住进了简村槐的家里,自称是他家远亲,谎称简村槐发了财,带着一家人到别处去了,把家产转交给了他们。
村人们一直在打听简村槐的消息,听盗贼头子一说,信以为真。简村槐捡了一块狗头金,发了财,自然不敢继续住在这里,搬到他乡躲起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自此后,盗贼头子夫妻俩住在了这里,购买田地,当了富家翁,他们就是敖树财夫妻俩。
只不过,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头老牛揭露了他们的罪行,而老牛的主人,就是被他们杀害了父母的讨桂儿,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意。
盗贼头子招出了同伙,他们都被绳之以法。盗贼头子的田产,也被官府没收了。
讨桂儿搬回到家里居住了起来,村里人这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纷纷来看望他,并给予了照顾。讨桂儿对老牛心生感激,也不赶车了,把老牛养在后院里。
半年后,盗贼们被斩首时,讨桂儿还跑到刑场上观看。盗贼头子看见他,忽然抬起头来说:“小子,便宜你了,要是有心的话,就给我烧一烧纸吧。”
讨桂儿不明所以,看到盗贼们的头颅纷纷落地,他心里流着泪说:“父亲母亲,你们的大仇终于得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一段时间,半夜里,讨桂儿忽然听见老牛不住地叫着,就拎着一捆干草去了后院。只见老牛蹲在墙根下,旁边堆起一堆土,露出一个洞口,原来是一个地窖。
讨桂儿打开地窖的门,提着灯笼走了进去,不由得大吃一惊,只见里面码放着许多金银珠宝,价值几万贯。
这是盗贼头子留下来的,他原本还抱着一丝生的希望,而且他也不愿意白送给这些官吏们,因此没有招供出来。讨桂儿这才明白,盗贼头子临死时话语的含意,最终还是给他们的亡魂烧了纸。
讨桂儿购置了大量良田,长大后娶妻生子,成了这一带的大富翁,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他找到了三叔的孤坟,把它迁了回来。至于那一头老牛,又活了十几年才死去,讨桂儿将它好生埋了。
这正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牛和人真心换真心。做人要心存良善,善待动物,善待身边的一切,福报自然就会如影相随,人生也就会越来越顺遂。
本故事笔法荒诞,意在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内容纯属虚构,文中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涉及的其它方面,俱是艺术加工的需要,与现实毫无关联,请理性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