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天,全国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

但没成想,被波斯二当家的“硬着陆”、宝岛癞蛤蟆大放厥词以及“5.20”的舔狗经济抢了热搜。

其实,这场会议对银行业与房地产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之前的4.30和5.17两次会议。

因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我们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市举措,很可能迎来重大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上,高层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讲话中特别强调了——

当前,要统筹做好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相互交织风险的严防严控…

这个研判,对于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若干潜在风险,可谓一针见血,也算是给整个会议定下的主基调。

此外,本次会议重点探讨了以下问题——

首先,要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早在2023年3月份,高层就印发了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目前,两大新机构已组建完成。

《改革方案》还明确了两个关键的任务节点——

中央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

地方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4年年底前完成。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省级金融委、金融办以及金融工委陆续挂牌成立,就是对高层的机构《改革方案》要求的回应。

新成立的部门,是规划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大管家;

具体来说,就是地方金融产业布局的掌控者和地方金融监控的防火墙。

从编制级别和机构职能来看,属于妥妥的实权单位。

结合当前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实体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不难看出:

未来这一系列新部门将在金融协调、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关键主导作用。

本次全国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在京召开之后,高层给各地金融委、金融办留作业,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直面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

在这次会议上,高层在批示中专门强调了,强化地方金融机构日常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与去年10月份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及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一脉相承。

本次会议中表述的风险,被直截了当地拆解为以下四个方面——

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以及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而且,高层讲话中明确了上述积累风险的相互交织风险及其严防严控。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房地产风险几乎成了第一风险,这主要取决于房地产行业的枢纽性作用。

地方债务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房地产风险的次生现象。

在规格如此之高的会议上,把上述问题专门拎出来谈,说明高层对当前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与5.17重要会议上,高层强调“要深刻认识房地产工作的人民性、政治性”、“扎实推进保交房、消化存量商品房”呈现密切关联。

以“保交房”、“去库存”为切入点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将会是刚刚成立的各地金融委、金融办的主线任务之一。

除此之外,本次全国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还专门提出“找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切入点”、以及“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新成立的部门在支持实体经济、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以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等方面,还将有更大的作为。

咱奔理儿琢磨这个事儿也是,只有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再创辉煌,房地产市场与资产价格才能得到更加稳健的支撑。

这条逻辑线,算是彻底被高层玩明白了。

我说“接下来的救市动作将更具系统性”,就是这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成为接下来金融工作的重点议题。

而专班部门处理专班问题,说明当前高层对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了新的研判。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这正是本次高层会议的核心意义所在。

这里面还有两重背景,很值得展开细聊:

首先,头一次召开的全国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时间节点非常有意思。

刚好是在4.30重要会议与5.17重要会议,发布一系列楼市新政之后。

结合5月21日召开的全国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来看——

再一次印证了,5.17当天出台的史上最低首付比例、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以及国家队下场儿收储,不仅仅是为了刺激楼市尽快复苏,更重要的还在于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0928亿,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投资23392亿,下降10.5%。全国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8%,销售金额下降31.1%。

一个无可回避的大背景是,与房地产相关的银行贷款业务,占银行业总业务量的40%。

2023年,中国银行业平均净息差1.69%,已低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中提出的合意净息差1.8%的临界值,高于2%的银行只有三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房地产去化情况再没有好转,当然会对我们的金融安全产生消极影响。

而去化流速放缓,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库存量居高不下,从而消解了市场信心,传导至信贷端,便是增量萎靡不振。

因此,无论是这次的全国金融办主任会议还是接下来金融办的工作重心,都将是从金融协调的角度上服务于“去库存”

其次,这也是在我们的一万亿特别国债横空出世之后,金融部门召开的首次重磅会议。

5月13日,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的有关安排。

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

按照2024年报告中的说法,这笔1万亿国债,旨在系统解决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既是“重大战略实施”,又是“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可问题是,新一轮的经济刺激,并不能全部指望这1万亿解决所有问题。

远的不说,对比2008年的“4万亿”都不显得多,十好几年过去了,M2翻多少倍了。

如果直接把这1万亿投进去,恐怕连个水花都不一定溅得起来。

这时候,就格外需要有一个能让地方来钱的管道,让1万亿国债在投放过程中充分发挥乘数效应。

由于班子刚刚组建不久,具体是个怎样的运行机制还有待观察;

但可以确认两点——

首先,与多年前遍地金融办、金融局的情况大不相同,今年的党委金融办主要覆盖省级以及部分核心城市;

第二,这个全新部门开始运行,往后的“去库存”工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高质量发展才会不差钱。

这与多年前的影子银行、地方金融办以及金融监管局等机构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我们将看到更加精准、更有效率、更颠覆我们认知的资金投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全国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最突出的一点在于,从前关于房地产工作的调控管理,更多是针对房地产行业本身。

我们熟知的“四限”以及其它金融干预,多少有点哪儿疼治哪儿的意思。

要么是按倒葫芦起了瓢,要么是把行业一拳揍进了ICU,相信哪个都不是调控的初衷。

从此之后,房地产工作被进一步纳入到了系统性决策体系中。

这相当于肯定了关于房地产行业的三个事实——

1)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乎到金融安全;

2)房地产行业的支柱性地位现阶段无可动摇;

3)土地财政在现行财税框架下无可取代。

也就是说,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属性、产业属性、就业属性以及财政属性得到了充分肯定。

从这个角度看,接下来许多人都在私底下悄咪咪议论的“房某税”,恐怕也会慎之又慎。

不久前的“4.30”与“5.17”两场重要会议均把“去库存”明确作为当前房地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全国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某种程度上讲是之前两场重要会议的延续。

它从金融端口重新梳理了对房地产工作的定位——

包括但不限于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机制、去库存工作、强化金融监管以及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都将长期化、市场化、法制化。

拉长时间轴来看,未来房地产行业受政策面的波动影响大概率会小于之前。

无疑,房地产健康积极发展的确定性也将随之得到巩固。

这一点至关重要。

不过,全新部门成立伊始,还有太多东西需要观察。

说不定,我们未来的经济面貌、房地产市场以及前途命运的齿轮——

早就在不久前的某一天开始,悄悄转动起来了…

大碗楼市的家人们,政策风向变了,市场也跟着变了。

想要买房的、卖房的、置换的、套现的…都要紧张起来、行动起来了!

大碗楼市团队会紧盯政策、行业以及市场的瞬息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