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嵩县,有一处似乎要被遗忘的“石头部落”——石场村,它的故事是一曲关于重生与希望的乡村振兴之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节能),自2012年开始,十二年如一日,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民生五大领域实施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用智慧和汗水在这片土地上绘就了“湖山圣域”和美乡村的壮丽画卷。

十二年帮扶

“资金不能成为产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中国节能主要负责人到嵩县调研走访时说,“我们要发挥嵩县牛羊产业的资源优势,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2023年,中国节能捐赠500万元在闫庄镇裴岭村建设牛羊养殖基地,带动170余户农户发展牛羊产业,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2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中国节能的帮扶涵盖了新能源、新文旅等诸多领域,尽己所能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中国节能发挥主业优势,依托嵩县的风、电、水等资源,积极引进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中国节能系统优质企业。100兆瓦的九皋镇风电场项目今年建成后,预计每年将贡献超2亿千瓦时电量,直接带动当地税收和村民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核心。长期以来,中国节能关注嵩县人才振兴,累计资助1200余名困难学生圆梦大学。与此同时,中国节能还帮扶组织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参加乡村振兴培训,提升干部的思想观念,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嵩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永锋表示,中国节能深耕嵩县人才沃土,为乡村振兴植入了持久的动力源泉。

口袋鼓起来,头脑更要富起来。从2022年开始,中国节能资助成立的文艺表演队,把豫西老调“靠山簧”、锣鼓铜器搬上舞台,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舞狮、高跷等非遗技艺更是给村落增添了欢乐气氛。

“中国节能的伙伴们全身心投入嵩县的乡村振兴大计。”嵩县县委书记辛俊峰说。近年来,中国节能在嵩县帮扶成立的环卫公司吸纳了千余名百姓就业,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更是提升了基层诊疗水平。

三次蝶变

一切改变始于一滴水的承诺。

小心翼翼地拧开水龙头,涓涓细流从指尖划过。“我等这一刻太久了!”八旬老人丁保见眼含热泪说道。

这一幕发生在2017年,当甘甜的井水从630米的地下喷涌而出,石场村的群众纷纷围拢在井边,激动的泪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与井水交织在一起,仿佛种种忧愁都随着这股清泉的到来而烟消云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九皋镇地势较高,饮水成为石场村百姓的生活难事,这口深达630米的井不仅能解决石板沟村组的人畜饮水问题,还可解决石场村其他村民组和附近玛沟村的部分群众的饮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节能实施的“山区甘露”工程,让石场村不再受制于水。

解决了水源问题,又一个问题接踵而来:山间道路缺乏照明。

中国节能党委研究决定,向石场村捐赠太阳能路灯200余盏,并于2021年建设了两座光伏车棚,既可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还能给村集体带来每年15万元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场村实现了由“石头部落”向“节能小镇”的转变。

“来这旅游真是太方便了,不仅停车方便,还可以有众多游玩项目!”今年“五一”假期,一名游客在“石头部落”游玩时说道。

“我们对各类基础设施都进行了完善,增添亲子乐园、研学中心,让游客有一个更好的旅游体验。”来自中国节能的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李彤辉介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节能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命题,中国节能正在探索“轻资产、重运营”的新模式。

“一定要吸引年轻人来!”乡村振兴运营公司负责人张治军说。他正带领村民在山坡平整出空地,搭建形态各异的石头建筑,未来还要安装集装箱建筑,“露营地”的雏形正在显现。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古朴的村落在一次次蝶变中成长,实现了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深扎基层,才能真正理解政策实效。”这是中国节能党委对挂职干部的要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民生到产业,从“输血”到“造血”,中国节能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7000余万元,购销当地农产品800余万元,培训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和技术人员7000余人次,帮助转移就业2600人次,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200余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俊峰表示,中国节能对嵩县的贡献不仅在于产业的直接提振,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携手嵩县人民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王博)

【编辑 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