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号,美国财长耶伦在参加七国集团(G7)财长央行行长会议前夕,公开喊话G7成员,“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对中国主导的产业政策竖起一道“反对之墙”。她表示,如果中国不改变政策,包括从增加生产转向刺激内需,市场驱动型经济体将面临来自中国的大量廉价出口,这将威胁到其制造商的生存能力。不难看出,耶伦的这番说辞,依旧是在恶意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这一话题。就在她说这番话的前两天,她还强调,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面板领域的产能严重超过全球的需求。因此,她认为,美国和欧洲需要以“战略和团结的方式”应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保证大西洋两岸制造商的生存发展”。由此可见,中美在绿色科技领域的竞赛,中方大获全胜的局面,已经彻底让这些美国政客坐不住了,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要趁机搞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想起以前,在提到有关“电动汽车”这一词的时候,美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特斯拉”,但现在美国政客却是句句离不开“中国”,足见,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上的强势发展给这些美国政客所带去的压力。既然竞争不过,那就只能采取“特殊”手段打压遏制了。目前,美方主要采取两种手段:一是加征高额关税,另一个就是拉拢盟友对中国围追堵截,打造所谓“产业护城河”。不久前,拜登政府已经宣布,进一步加征对其他中国商品的关税,其中包括电动汽车、钢铁和铝材、医疗用品、半导体、电池、关键矿物等,其中关税税率分别是,钢铁和铝25%、半导体50%、太阳能电池板50%、中国电动汽车100%。而现在耶伦转身求援,向G7成员喊话,也就是在为所谓“产业护城河”打前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对于耶伦的喊话,G7其他成员国又是什么态度呢?目前来看,德国和法国对该问题的立场上存在明显分歧,德国方面急于避免破坏与中国这一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关系,显然是不太愿意跟随美国脚步行事的,而法国方面则有不同。22号,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也学起了耶伦的口吻,玩弄起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的文字游戏,一边声称G7和欧洲需要团结一致,以应对包括电动汽车、电车电池在内的中国进口产品“充斥欧洲”,一边呼吁“重新平衡”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不难看出,美方这套所谓“产能过剩”的说辞,还是起到了一些“效果”的,影响到了个别盟友。不过,美方妄想以此就来遏制中国,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美方上述行径,中方的态度十分明确。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明确指出,美方以“产能过剩”为名,试图胁迫七国集团成员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筑栏设限,实际上是要组建一个“保护主义同盟”,这不仅会损害相关国家消费者福利,同时也会对全球绿色转型造成干扰和破坏。倘若按照美方的逻辑,什么商品出口多了,什么就是“产能过剩”,那美方每年大量出口的大豆、飞机、天然气,显然也是产能过剩了,但美方对此却闭口不提,显然这就是赤裸裸的“双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