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在辨识各种植物和种子。  通讯员 孙昊摄

本报讯(记者 管有明 通讯员 孙昊)昨日,在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金筑家园小区内的“景观田”内,十余位小朋友在志愿者及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认菜、识苗、种植·小小农夫育成班”主题活动,深度体验农耕文化

“大家看桌上摆着的这些小罐子,里面放着的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一些蔬菜花果的种子。大家能认出它们长大后是什么样子吗?”现场,沈大妹等盆栽蔬菜志愿者为大家科普起了种植盆栽蔬菜意义以及各类蔬菜花果的幼苗和种子。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猜想。“这是玉米的种子,是粉红色的,长得有点像我们吃的石榴籽。但它长大后,就会变成黄灿灿的玉米。”沈大妹向孩子们解释道,一旁的几位志愿者也忙得不亦乐乎,各自回应着孩子们的好奇心。

听到能亲手种植,这群活泼好动的“小小农夫”兴致更浓。他们穿上围兜,领取各自中意的种子和幼苗,并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在盆中种下自己心爱的蔬菜花果。其中,小女孩乐乐还找到志愿者惠金根,指着“景观田”里一盆盛开的海棠花,希望对方能帮她摘下一朵,种在盆里。“小朋友,把花朵直接埋在土里是没办法长出花来的。”惠金根向乐乐解释道。原来,乐乐想亲手种出一朵漂亮的花朵送给自己的妈妈。得知花朵没办法直接埋在土里生长,此时也没有海棠花种子的时候,她略显失望。“小朋友,你是不是住在我们小区19幢的?我们可以代为效劳哦!”见乐乐有些失望,惠金根向她介绍起了社区的“种子培育所”。

金筑社区党委书记陈迎青介绍,社区“种子培育所”的“业务”主要有“农夫招募令”和“种子存储计划”。其中,“农夫招募令”旨在鼓励辖区居民参与盆栽蔬菜自治管理,号召大家通过在此处认领盆栽蔬菜甚至“承包”整块“景观田”来参与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