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8年,毛主席带领中央前委机关,由延安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指挥最后的战略决战。

这时西北地区解放军的战斗攻势,正由防御形态转为攻势,这也代表着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

在前往河北的路途中,毛主席一行人被风雪所阻碍,在途中经过山中塔院寺时,一行人便在这里住了一个晚上。而这一晚又发生了哪些故事?这对毛主席来说又是种怎样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寺迎贵人

在陕北战局战略上获得胜利后,有着高瞻远瞩性的毛主席,敏锐地意识到:

虽然说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以当时的战争大形势而言,国民党部队相比于我军而言,在战斗激情上我军当然是一片大好,但是在武器装备方面还是有所不如的。

这次陕北战局的胜利,也让蒋介石对于战局越来越警惕。在晋察冀根据地上空的侦察机也大量地出现,这应该是为了观察,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动向所派出的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觉到这一点的毛主席,在结合战略大局考虑后,决定由陕北向河北转移。

在离开前,毛主席的心中极为不舍。晋察冀根据地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敌后根据地,陕北更是毛主席为之奋斗13年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毛主席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在这里他战斗过、也曾为了土地改革而奔波过。他的双脚丈量过这里每一片的土地,山川河流各个地形的走向都在他的心中。

在这里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都有着绝对的信心,人心所向。做出离开这里的决定,毛主席的心中也满是苦涩。

但是作为改天换地的伟人,他有着常人没有的决心和毅力,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在离开的时候,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他们自发地赶来送毛主席。毛主席站在渡口上回望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眼含热泪,向人民群众挥手道别:

“莫送了,莫送了,都回去吧,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胜利就在前方。同志们我们终会再见!”

这句话说完后,毛主席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顺着江河,毛主席从陕北到达山西,在山西临县上岸。后乘坐汽车前进,当时原定计划是在4月6日的时候,毛主席一行到达五台山台怀镇。

而王进仁同志也早早地接收到,在五台山迎接毛主席等一众中央领导的命令。

却不想在4月5日的时候,天气突然风雪交加,道路被大雪封住了,汽车根本无法正常通行。

为了安全,毛主席一行人就决定先停在繁峙县,于此同时王进仁也在调集人手,对因为温度过低而结冰的道路进行清理,在清理完成后,两方人也会和到了一起。

4月9日,毛主席也来到了五台山的中心区,天空放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心中也豪气顿生,正巧路过五台山,毛主席的兴致来了,他本身就是一个酷爱经史研究的人。

毛主席一直信奉读史可以知兴替,读人可以明得失。

有着建设新中国改天幻日这一伟大抱负的毛主席,在每晚睡觉前都会通读历史,以史为鉴。

五台山作为四大佛教的名山之一,毛主席更是非常喜爱。

而早在之前,毛主席与五台山就已经神交久矣,在《陕北公学毕业同学的临别赠言》中,毛主席就曾饱含深情地写道:

“从建立山西五台山,到建立全中国的五台山,争取最后的胜利。”

而五台山特指的就是抗战第一个敌后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

今日好不容易能够亲眼到五台山看一看,毛主席自然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因为毛主席身份特殊性的缘故,所以连同毛主席一众中央领导的身份,并没有跟僧人提前解释。只是当成前来上香礼佛的香客,所用的名头也是王进仁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