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一名意大利记者对工作人员撒了谎,在我国拍下了一张不被允许的照片。后来这张照片被印刷了9000万张,在国外广为流传,这张照片也成为该记者一生中最为骄傲的照片。

这名记者名叫焦尔焦•洛蒂,是意大利著名的摄影家和记者。1973年1月初,意大利外交部长朱塞佩·梅迪奇首次访华,洛蒂便是随团记者之一。

当时的中国已经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组织架构可以说是周总理亲手组建起来的,总理的儒雅气质、博学亲和的形象早就深入人心,不少外国人对周总理憧憬万分,都想一睹真容。

洛蒂幸运地得到了这个机会,他对周总理崇敬已久,本以为周总理不会亲自接待,毕竟那时候总理的身体并不好,洛蒂一度有些心情低落。

然而在1月9日,意大利使团到达北京已经有三天时间了,突然接到周总理亲自接待的消息,使团高度重视,洛蒂更是一扫阴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早早做好准备,作为摄影家和新闻工作者,打算多拍几张周总理的照片,毕竟在当时的外国人眼里,在中国,除了毛主席,就是周总理。

然而,洛蒂的心愿很快就落空了,根据当时的规定,所有代表团的记者一律是不允许给周总理拍照的,洛蒂实现并不知情,到了会场才被工作人员告知。

另外,周总理接待的不止意大利使团还有其他国家,也就是说,想要拍出满意的照片更加困难了。

进场前,工作人员再次告知不准拍照,洛蒂点点头,随着人群走进接待会场。

这时,周总理正在接待法国使团,距离有些远,不过洛蒂还是远远看到了真实的周总理,听不到讨论什么,只看到周总理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有时还会开怀大笑。

等待让洛蒂的心也静了下来,他仔细看着周总理,用一个摄影者的角度去观察眼前这个老人。

他的眼神明亮且睿智,举止优雅,颇有风度,尤其与人交谈时,眼睛总是盯着对方,眼神里满是亲切和尊重。

即便遇到一些不太合适的提问,周总理也能保持风度,从容应对,让人不自觉地对他敬畏和尊重,同时风趣博学的谈吐也彰显着法国风范。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真的可以毫无征兆地征服很多人,周总理就是具有这样人格魅力的人。

等了一段时间,终于轮到意大利使团,作为记者,洛蒂走在随人队伍的后面,等待着与周总理握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伟大的人物离自己越来越近,洛蒂也开始紧张起来,终于轮到他,两只手握在一起时,洛蒂从周总理儒雅的外表下感受到一股特别的力量。

“总理阁下,我刚刚才得知不能拍照,为了能顺利见到您,我与工作人员说了谎,为您拍照是我的梦想,总理阁下能否答应。”

洛蒂足够谦卑,也非常尊重周总理,当然周总理也非常友好,毕竟洛蒂是当面提出这种请求,总理自然不会驳了他的请求。

当然,这只是接待中的一个小插曲,重要的还是与意大利外长的政治交流。也就是这期间,洛蒂拍了不少照片,可是这些照片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周总理的风采。

幸好,一次偶然为洛蒂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交谈中,周总理的秘书有工作汇报,周总理下意识地微微转身向门口看去,洛蒂抓住机会按下快门,一张经典照片由此产生。

这张照片并不是周总理的正面照,但这丝毫不影响周总理的亲和形象。

洛蒂对这张照片非常满意,并在意大利《时代》杂志上发表,此后,洛蒂又将照片传给中国政府和周总理本人,这便是那张周总理坐在沙发上,微微侧身的照片。

也就是这张照片拍摄后的三年,周总理因病去世,举国哀悼,全世界一起悼念这位时代伟人。

洛蒂也处于悲伤之中,他一直忘不了1973年1月9日那天,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凭借自身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征服了一位外国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以后,洛蒂通过周总理夫人邓颖超处得知,他拍的那张照片是周总理众多照片中最喜欢的,并对洛蒂的摄影技术给予评价。

洛蒂非常高兴,其实不只是周总理本人,全体中国人都非常喜欢那张照片。

人生一世几十年,有人觉得很长,如万古白昼,有人觉得很短,如白驹过隙。其实人的一生只有几个瞬间铭心刻骨,对洛蒂来说,按下快门那一刻就足以令他骄傲一生。